每天資訊「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菜單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司馬狂/文

從富堨村,過九如橋,繼續沿著村路前行,沒有多遠就能見著一個村落,此村名為“大里”。這個裡字,沒有左邊的斜玉旁,雖與雲南大理同音,卻並不同意。在去之前,我就一直琢磨,這裡為什麼會叫大里?走完村子回來,四處打聽,也沒人能夠給我完整的解釋。《歙縣地名錄》上說的是,這裡距離稠墅有一大里,是故得名大里。這距離有一里地我知道何意,那什麼叫一大里呢?之所以要說距離稠墅的距離,恐怕是因為此間汪姓是自大理分支過來的緣故了吧。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徽州多牌坊,但凡大一點的村落,都立有牌坊,大里也不例外。大里的那座牌坊,被稱作“汪氏科第坊”,牌坊的坊額上一面寫著“科第”,一面寫著“進士”。牌坊上的瑞獸,很明顯屬於“窯前雕”的技藝,這是典型的明代徽州磚雕技藝,而其整體制式又有清代牌坊的特色。回頭特地查了下資料,這牌坊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至清朝乾隆、道光兩番重修,所以這才有了這明顯的兩個歷史朝代風格匯聚在一起。牌坊上刻著自明到清,大里村中舉者的名姓,只是歲月更迭,那些字跡已然有些模糊,未能全部辨析。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除了汪氏科第坊以外,其實大里村中還有一座牌坊,只不過它不是常見的樹在路中央的模式,而是門坊的樣式。所謂門坊,那就是融合了大門和牌坊兩者的作用。這房子的整體外觀很是普通,也未曾有傳統徽派建築的恢弘氣勢,但就是這座門坊,一下子讓此宅的檔次提高了不少。那坊額上的“聖旨”二字,就不是旁的雕刻能比擬的。門坊表彰的是大里村中汪錫琳之妻許氏,汪錫琳何許人也,我查不到資料,更不消說這位許氏夫人的生平了。這宅子的窗戶也很有意思,一扇是方形,另一扇則為八卦形,不知是否是有什麼風水上的講究呢?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歷史上的大里,人才輩出,業商與科舉者皆有顯赫一時的人物。做糧食生意的汪敕在常州掙下偌大家業;汪貴、汪鎮,從明朝成化年間到清朝光緒年間,大里的子弟從政者,皆是官聲在外的名臣;還有被桐城派大師方苞譽為“真學者”的汪由憲;汪鎮之子汪魯門,官宦之後,與周嵩堯(他侄子,大家都知道)私交甚篤,先入仕後經商,皆有大成就。而最為村民津津樂道的大里人,則非民國時期的辛亥革命先驅汪允宗莫屬。只是古今多少事,都在煙雨中,這些先賢的故事,如今知道的人都沒有幾個,我在村子裡瞧見的大房子,亦是人去樓空,徒留房子的外表,去哪裡尋覓大里過往的輝煌呢?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水,對於國人而言,是至關緊要的東西。但凡營建村落,必不能缺的便是水。大里村中的水系發達,先人在村裡掘了好幾眼水井,供鄉人洗漱、飲用。村子中,有一眼井,卻在井上分鑿三眼,遠瞧著倒有幾分ET的感覺。村外水泥路旁,小溪對面也有一口井,井口圓潤,邊上有長長的條石,可供婦人浣洗衣服。你別看這井不起眼,傳說中還有36牙來此,才使得水位一直居高不下的民間傳說。荒棄了的院子,那壓水井鏽跡斑斑,早沒了壓水的人。不知道誰家的門口,水缸裡養著幾朵睡蓮,趁著春風和煦,開得絢爛無比,這才是有水則靈動起來的徽州傳統村落。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走在大里村中,時不時就能見到老黃牛的蹤跡,人走過來,驚到三五成群的土雞,這一派田園風光,著實讓人羨慕。需知道,但凡有牛的地方,那一定是有良田的。我老家在歙縣南鄉,僻處深山,欲有幾分薄田而不得,更不要說牛了。正是因為大里的田地肥沃,村民們以前曾廣植菸草,收穫也是不菲的。再後來,上世紀後期,大里村的西瓜遠銷上海,頗為上海人民所喜愛。到如今,村子裡還留存著上個世紀營建的稻穀加工廠,以及人家牆壁上的各式標語。房子還在,標語依舊能辨,人卻不知道去了何地。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大里的古蹟留存挺多,不過按照村民所言,這已經是很少的一部分。譬如,曾經整棟房舍全是楠木建成的楠木廳,早就毀於祝融之禍。還有各種老宅子被拆掉後,興建起新房來。如今殘存的古蹟,如果我們用心去體悟,你也能在其中感受到歷史的痕跡。大里這樣的村子,在徽州有很多,或許對於外人而言,它僅僅就是一個落寞了的古村落而已,但對於徽州人而言,這樣子的每一個村子都是我們的記憶,都應該值得我們銘記……

附錄:之前曾專門撰文寫過大里先賢汪允宗先生的故事,點選標題,就能跳轉閱讀哦。

汪允宗:從歙縣走出去的辛亥革命先驅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

「行走徽州103」我叫大里,不過我不在雲南,在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