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菌群移植:菌群移植患者的“國際標準化腸菌銀行”來了

菜單

菌群移植:菌群移植患者的“國際標準化腸菌銀行”來了

人的糞便,竟然能治病?!以建立國內首個“國際標準化腸菌種庫”為目標,北京富瑪特建立了嚴苛的健康供體篩選流程和可追溯機制,採用了先進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從根本上排除致病菌、耐藥菌、病毒等危險因子存在的可能性,杜絕源頭風險;利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腸菌自動化篩選裝置分離、獲得高活性、高丰度的腸菌液;研發天然凍幹保護劑,創新凍幹技術,保證腸菌長久儲存,並具有增殖活性。2020年5月,按照權威的國際共識,富瑪特在北京建立了國際標準化腸菌銀行。

菌群移植:菌群移植患者的“國際標準化腸菌銀行”來了

據悉,該中心旨在建設中國菌群移植患者的“糞便銀行”,為中國腸道微生態的研究提供資源。

80%的慢性疾病都和腸道菌群有關

菌群移植,近來一直受到醫學界的關注。不過,很多老百姓還是不太理解,甚至存在一些誤區。

其實菌群移植與傳統觀念裡的“吃大便”相去甚遠,它是指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

位於北京豐臺區新華國際中心園區內的腸菌移植實驗室達200平米,由北京富瑪特建設。未來,科研人員就將在此“變廢為寶”。

菌群移植:菌群移植患者的“國際標準化腸菌銀行”來了

相關研究發現,80%的慢性疾病都和腸道菌群有關,腸道健康決定了一個人整體的健康。

富瑪特總經理張家樹介紹,腸道微生態與胃腸功能障礙性疾病以及帕金森病、自閉症、阿爾茨海默病、腫瘤免疫和代謝綜合徵等腸道外疾病有重要關聯,研究這些疾病與腸道菌群的本質聯絡,並實施菌群移植手術,已成為多種疾病臨床治療的顛覆性策略。

今年8月27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制定並印發了《上海市菌群移植技術管理規範(2021年版)》,首次對糞菌治病的技術做出詳細規範。目前,糞菌移植的治療範圍正在逐漸擴增。

日常保健與治療疾病完全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也會口服益生菌,那麼,益生菌與科研人員提煉的糞菌有何不同?

富瑪特健管師趙春雪表示,日常隨處可買到的益生菌多為人工合成菌,且含菌種類少,最多不過十幾種,但透過標準化製備的新型腸道菌群製劑、腸菌液、膠囊製劑等包含腸道全菌群,且僅用於臨床治療。兩者完全不同。

菌群移植:菌群移植患者的“國際標準化腸菌銀行”來了

近年來,富瑪特科研團隊運用這種技術治療病例600餘例,移植100多次,長期隨訪有效率達67%。

科研團隊從腸道微生態檢測分析技術的突破,到菌群移植臨床干預的探索,利用16S rRNA基因和宏基因組測序技術,檢測人類腸道微生物,透過資料分析,判斷腸道微生態健康狀況,並進行疾病風險評估,給予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表示,腸菌功能開發工程中心的正式啟動,有益於臨床醫學科研轉化奠定堅實基礎、打造中國腸道菌群製備全流程標準化管理體系以及國內腸菌治療創新發展。相信透過這個平臺,建立聯絡和合作機制,把基礎研究、研究轉化以及臨床應用更緊密地結合起來,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有機體。

張教授強調,大眾要以科學的態度看待糞菌移植,腸道微生態存在個體差異,自體菌群移植或直系親屬間菌群移植,腸菌更容易存活和定植。它所能治療的一定是腸道菌群失衡導致的腸道內以及腸道外的疾病,而非包治百病。為此,富瑪特推出了腸菌儲存服務,為自己、為孩子、為家人儲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