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重陽節:願我愛的人,被時光溫柔以待

菜單

重陽節:願我愛的人,被時光溫柔以待

文|有書問心淺笑·主播|楊槍槍

重陽節:願我愛的人,被時光溫柔以待

明代張岱在《夜航船》中寫道:

“九為陽數,其日月應重合,故稱‘重陽’。”

所謂九九歸一,一元復始,萬物更新。

儘管重陽節來臨時,總是“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但我們的祝福和思念,只會更加濃厚。

作為我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重陽這日,大家會宴飲求壽、登高祈福、茱萸“避災”。

每一個習俗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和含義,每一個習俗都蘊含著我們濃烈的願望和愛意。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一年將盡,送上四個祝福,願我們所愛之人,皆被悠長的歲月,溫柔以待。

重陽節:願我愛的人,被時光溫柔以待

九月九日:願健康長壽,活到九十九

《西京雜記》中有言: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九十九,諧音“久久”,所謂“宜於長久”,故人們在重陽這個吉祥的日子,設宴求壽,願家中老人健康長壽。

有的地方會在重陽節這一天開始“九老會”,即九個老人組在一起,輪流做東,以聚會之熱鬧,消除氣候之寒冷;

有的地方則會在這一天吃長壽麵,尤其是第一碗麵,是給家裡老人的,這長長的面,每一根都藏著對老人的健康的祝福;

還有的地方會在這一天“補米缸”,子女會在這一天,為家中年滿六十歲的老人添上一個裝滿米的米缸。

時至今日,更是明確規定了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這一日,敬老、愛老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了。

《詩經·小雅·蓼莪》中說: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父母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我們,把人世間最無私的愛,留給了我們。

而享受付出的我們,在能振翅之時,想到的是飛往遠方,追逐自己的夢想,卻不曾問起父母心中所想,不曾思考父母恩如何報答。

重陽節則年年提醒著我們自己,紅塵奔波間,勿忘回頭看。

人生滄海,最讓人遺憾的,便是子欲養而親不待。

自古以來,頗有成就之人,皆是孝順之士:

寫下《天玄經注》的陸績,六歲時,看到母親喜歡的橘子,便會拿兩個送給母親品嚐;

春秋時期楚國的隱士老萊子,年過七十,依然會身著綵衣,如孩童般嬉戲,博父母一笑。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

在這個重陽節,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為長輩送去祝福:

願長輩們健康長壽,活到九十九!

重陽節:願我愛的人,被時光溫柔以待

重陽節:願我愛的人,被時光溫柔以待

登高望遠:願神清氣爽,活得瀟灑肆意

《禮記·祭法》中記載:

“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與三月“踏青”相應,九月秋風起,葉落草枯,是為登高“辭青”。

所謂上清下濁,登高可避災免禍,讓身體健魄。

民間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很早以前,在驪山下有一戶人家,生活簡樸,卻熱情好客。

有一天,天快黑了,家裡來了一個算卦先生。

儘管家裡很狹窄,男主人依然留下他,並讓妻兒在灶房打地鋪,把炕騰出來給算卦先生。

第二天,算卦先生要走時,熱情的主人又給算卦先生備好了吃的。

算卦先生出門後,回頭看了看這家人的房子,囑咐道:

“九月九日,記得全家往高處走。”

就這樣,到了九月九日,這家人聽從算卦先生的話,爬上了驪山。

突然,半山腰冒出一股泉水,草棚子一下被沖塌了。

所幸屋中無人,大家知道這件事後,也紛紛在九月九日這天,全家人一起登高望遠,避禍祈福。

在這個風高氣爽的金秋,站在山嶽之上,空氣不燥,溫度正好,眼中所望皆無障礙,自是心曠神怡,煩惱統統拋卻九霄雲外。

就如唐代詩人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中所寫: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不只登高,在重陽這一天,還會吃重陽糕。

《夢梁錄》中便有記載:

“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飣,插小彩旗,曰重陽糕。”

在天剛亮的時候,把重陽糕放在子女的頭額,口中念著祝福的話,希望他們可以“百事俱高”。

人生之路崎嶇坎坷,保持一顆灑脫之心,就算走過重重彎路,也能事事皆往高處走,終到達峰頂。

在重陽這一天,不要忘了登高望遠,看著遠方,吃一塊重陽糕,願大家不被眼前的煙火迷眼,保持神清氣爽,活得肆意瀟灑!

重陽節:願我愛的人,被時光溫柔以待

重陽節:願我愛的人,被時光溫柔以待

飲菊花酒:願家人在側,團團圓圓

那年重陽,年僅十七歲的王維,看著萬家團聚,唯有自己一人在舉目無親的他鄉,感受著陣陣襲來的思念,揮筆寫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全詩皆是相思意,打動無數人心。

時光兜兜轉轉,又到一年重陽。

這一日,李清照在屋裡悶了一天,到了黃昏時分,才為應景拿出菊花酒,不想卻讓思念更甚,於是寫下《醉花陰》這首詞: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全詞未有離別之詞,卻句句透著相思情。

中國人的浪漫,皆與團圓有關,這也是重陽節的意義之一。

不管是為老人求壽,還是登高祈福,皆是家人一起進行。

不只如此,因盛開在九月的菊花有吉祥如意、高潔、長命的象徵,全家人一起賞菊便也成了重陽的風俗之一。

宋代《東京楚華錄》中便寫道:

“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

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菊花的繁多種類,無疑為重陽增添了無數色彩。

無論攜父母、帶孩子,還是挽著愛人,大大小小一家人,都會去賞菊。

曹丕還會因“菊芬然獨秀”而賞賜給喜愛的臣子,孟浩然則對著菊花寫下“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樣的佳句。

更是有人會在這一日,頭上簪菊,或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謂之“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時光荏苒,年齡越是增長,越明白家人的重要。

在這個重陽,最大的幸福,便是與家人團聚,賞菊對飲。

願你我家人皆在側,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重陽節:願我愛的人,被時光溫柔以待

重陽節:願我愛的人,被時光溫柔以待

插茱萸:願去災消難,一生安康順遂

插茱萸也是重陽節不可少的風俗之一。

《花鏡》中這樣形容茱萸:

“嫩時微黃,至熟則深紫,味辛辣如椒。

井側河邊,宜種此樹,葉落其中,人飲是水,永無瘟疫。”

如端午掛艾葉,茱萸也有預防疾病的作用,素有“辟邪翁”的稱號。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吳國使者曾把中藥“吳萸”作為特產獻給楚王,楚王不知其價值,以為吳國戲弄自己,不容解釋,便把吳國使者趕了出去。

楚王身邊有一個姓朱的臣子,和這位吳國使者的關係很好,見此狀況,便把吳國使者接到自己的家中,聽說“吳萸”能治楚王的痼疾後,便妥善保管起來。

第二年,楚王果然舊病發作,腹痛難耐,朱姓臣子便拿出“吳萸”,楚王服下後,一會便不疼了。

朱姓臣子這才說出吳國獻藥的用意,楚王連忙派人去向吳王道歉,還大量種起“吳萸”來。

沒想到,幾年後,瘟疫四起,“吳萸”挽救了諸多百姓性命。

為了感謝朱姓大臣讓“吳萸”得以流傳,楚國百姓便把這種中藥稱為“吳朱萸”,後又有醫學家為其更名為“吳茱萸”。

春秋交替之際,正是疾病高發時節,古人認為,在重陽這日,把茱萸插在頭上,或裝在香袋裡攜帶,可以避難消災。

晉代《風土記》中便記載:

“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避除惡氣,以御初寒。”

在這個日漸一日復冷的季節,不要忘了泡泡腳驅散寒冷。

願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祛病消災,你我一生,順遂安康。

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珍惜當下,才能不負韶華。

在這重陽日,讓我們一起:

停下腳步,為家中老人送上祝福,願你們如重陽“九九”,健康久久;

仰望天空,放下心中苦悶的煩思,願我們的人生路途,站立高山,放眼無礙,灑脫待之;

張開雙臂,送家人一個溫暖擁抱,願人人都能擁有,這一方迷人的港灣;

2021年,已過四分之三,過去的時光,無需感懷,惟願接下來的日子,我們皆平安喜樂,內心溫存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