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菜單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大山包的牧人

馮燦 攝影/文字

大山包鄉,位於金沙江及其主要支流牛欄江交匯處,地處雲南昭通市區西郊83公里處,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大小山丘跌宕起伏。大山包溼地眾多,溼地地處滇東北五蓮峰山脈主峰,屬構造侵蝕高中山,溼地面積3000多公頃,屬亞高山沼澤化草甸溼地,大山包集水域、沼澤、草甸為一體。

大山包全鄉國土面積192平方公里,地處五蓮峰東部分支,屬典型的高寒冷凍氣候,最高海拔3364米,最低海拔也有2515米,年平均氣溫5。7-6。2℃,全年無霜期僅有80-125天。

據地質專家考證,大山包整個山體屬於上古生界二疊系灰巖、玄武岩和中生界砂岩組成,第三紀初為準平原的一部分,後因地殼抬升,金沙江及支流橫江和牛欄江強烈切割形成高中山地貌,山頂部則是儲存了較平緩的殘餘高原面。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大山包是雲貴高原上最大的黑頸鶴種群越冬棲息地,目前有1900多隻,佔全球黑頸鶴數量的1/6。被譽為“鳥類熊貓”的黑頸鶴,是人類發現最晚,也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高原的珍貴禽類。

每年臨近冬天的11月份左右,黑頸鶴都會如約而至,在大山包的高原湖泊翩翩起舞。貧瘠美麗、空曠遼遠的大山包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遠道而來的精靈,才變得蜚聲海內外。

大山包鄉居住著漢、彝、苗三種民族,下轄合興村、馬路村、車路村、大山包村和老林村5個村民委員會,這裡的村民飼養著馬、牛、綿羊和豬等家畜,以及耕種洋芋、蕎子、燕麥等糧食作物,放牧是村民們每天的主旋律,在這裡請允許我尊稱他們為牧人。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鄉親們遠離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生活於此,頭頂藍天白雲,沐浴著暖暖陽光,合著山風在這樣一幅猶如和諧靜美的山居圖裡慢慢變老。他們遵循四季輪迴,春種秋收,晨炊星飯,固守本原,默默傳承著大山文化,把熱情似火、堅毅果敢的性格統統交付在大山深處,並將根和靈魂深藏在這個魔幻神秘、充滿詭異的世外天堂。

牧民們的房屋結構格外簡單,大同小異,或單家獨戶或三五家相互呼應或幾十家構成小村落,為躲避高原風大多數都建在靠著山丘的低矮處。房屋四周種上白楊、椿樹,用黃土夯成土坯牆,四周分佈著用荊棘圍著的菜地,屋頂鋪滿麥杆或松針,這些年復一年堆積起來麥稈和松針層層疊疊已長滿青苔和雜草,充滿著歲月厚重的年輪。

牧人們祖輩都生活在南高原,每個人的臉龐都被高原的陽光鑄造成紫紅色。他們一年中大多數時間都穿著厚厚的羊毛氈,每每站在天空下就像一尊尊莊嚴的雕塑,他們也像雲南大多數農民一樣早出晚歸,祖祖輩輩延續和書寫著恆久不變的農耕文明史。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這些年,我無數次前往大山包鄉,始終把鏡頭對準生活在這裡的父老鄉親。其實,我也喜歡棲息在這裡的黑頸鶴,也被這裡蒼涼的自然景觀所吸引,但更多的卻是被這裡披著羊毛衫的牧人們深深觸動著!他們偉岸的身影在這變幻莫測的蒼穹下時隱時現,就像一首悠遠、綿長的古歌在南高原迴響,又像一尊尊肅穆而莊嚴的雕塑佇立在天的盡頭。

然而,逝者如斯,隨著農村城鎮化的推進和當地旅遊業的興起,一些以本地不相匹配的經濟發展模式應運而生,以保護黑頸鶴名義的“退耕還林”和“統一開發”的圈地措施正在落實。

這些年,大山包交通要道處被相關部門設定了關卡進行旅遊收費,外地人和村民探親訪友沒以前方便,村裡的一部分牧人也被搬離故土。一些企業在那飼養犛牛和栽種瑪卡等,牧人傳統的生活方式漸漸蛻變……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原來的茅草住房改大部分換成了鋼筋混泥土房屋,僥倖留下來的也都作為了畜圈;如今的大山包村落也像其它農村一樣,青壯年牧人們都湧向中小城市打工掙錢,剩下的老人和小孩則守望著靜靜的村莊。

放牛羊的地方逐漸縮小,牧人們乾脆變賣了牲畜改行做其它事,當年滿上遍野的牛羊群和身披羊毛氈的牧人也慢慢淡出視線。或許,人的發展與自然的和諧本身就是矛盾的,沒有誰能夠保證黑頸鶴會永遠棲息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但當地牧人們始終相信以前黑頸鶴的數量多,無疑是因為有豐美的水草和豐沛的高原農作物!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遠離喧囂:在雲貴高原,發現一支被人遺忘的牧民

作者簡介:

馮燦

,回族,業餘攝影師,曲靖師範學院教師,長期從事民族影像志的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