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輝煌華夏史:城鄉經濟從蕭條到繁榮

菜單

輝煌華夏史:城鄉經濟從蕭條到繁榮

小編今天帶大家暢遊歷史的海洋,探索過往的事件奧妙噢!在秦漢六朝的八百餘年間,會稽城鄉經濟經歷了從蕭條、復甦到繁榮的漫長髮展過程。應該說,春秋戰國時期經過越國臣民的共同奮發努力,已經為會稽地區城鄉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史記》所謂“浙江南則越…亦江東一都會也”就反映了這一現實。但在入秦以後,包括西漢在內,不但沒有充分利用這個基礎發展經濟,反而大批遷散於越勞動人口,行政管理體制也嚴重製約了大越地區的發展,城鄉經濟不斷衰落。

輝煌華夏史:城鄉經濟從蕭條到繁榮

經過二百多年的沉寂,至西漢末年,標誌著會稽地區經濟發展尺度的人口數量,才逐步得到恢復3。東漢順帝時,又採取會稽郡還治山陰、馬太守圍築鑑湖等重大措施,為會稽城鄉經濟的進一步復甦與發展創造了條件。特別是隨著會稽城市腹地—山會平原的陸續開墾,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手工業和商業經濟的日益繁榮,會稽郡城在東南沿海的重要地位進一步顯現。孫權以會稽等郡為基礎,建立東吳政權,形成三國鼎立局面;晉室南渡,以此為會稽國,成了司馬氏的領地。

輝煌華夏史:城鄉經濟從蕭條到繁榮

秦置山陰縣,漢順帝時會稽郡還治山陰,實行郡、縣同城而治。到南朝陳末時,山陰縣分設會稽縣,習慣上就稱山陰、會稽兩縣所屬的平原為“山會平原”。由於山、會兩縣均為會稽郡的附郭縣,又均以會稽城為治所,所以山會平原實際上就是會稽城的近郊和腹地,是城市的依託所在。山會平原的有效開發與利用,不僅能在糧食和農副產品方面為城市提供保障,也能為城市手工業生產提供原材料供應,而山會平原也因此成了會稽城市經濟的有效輻射地。開發山會平原,對促進城鄉經濟的共同繁榮意義重大。

輝煌華夏史:城鄉經濟從蕭條到繁榮

山會平原為今寧紹平原的一部分。大致包括後海(今杭州灣)以南,會稽山麓以北,東小江(今曹娥江)以西和西小江(今浦陽江)以東的範圍,面積約2200多平方公里。山會平原倚山枕海,地勢由南向北呈山地-平原-海洋的階梯狀格局。平原內部有二三百座隆起的孤丘,又有縱橫交錯的平原水網。這裡原來是一片卷轉蟲海退後留下的沼澤地,海水直薄會稽山麓。距今大約四千年前,海侵逐漸退去,潮汐出沒的情況有所減少,山會平原從此開始了漫長的開發歷程。

輝煌華夏史:城鄉經濟從蕭條到繁榮

文物考古表明,山會平原的開發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已經開始,而且以平原孤丘為起點。已經發現的有距今約四千年的馬鞍仙人山寺橋村落遺第一章區域行政中心的形成與城市環境的最佳化址,商周時期的齊賢壺瓶山村落遺址,西周晚期的安昌白洋村落遺址等這些村落遺址的共同特點是依託孤丘坡地而建,地勢均高出當地田野一米以上,說明這時山會平原的海侵還沒有完全退去,第一批拓荒者只能首先從開發孤丘開始。

輝煌華夏史:城鄉經濟從蕭條到繁榮

到春秋戰國時期,除了孤丘聚落,開墾平原荒地已經成為越國發展生產的重要途徑。秦國的蔡澤曾對秦昭王說:“大夫種為越王深謀遠計,免會稽之危,以亡為存,墾草入邑,闢地殖穀發展生產。據《越絕書》等古籍記載,當時得到開墾的,有城東的富中裡、富陽裡、高平裡、練塘裡,城北的安城裡、巫裡,城西的康樂裡、蘭上裡、苦竹裡等。其範圍之廣、規模之大,堪稱是山會平原開發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但在秦至西漢的二百多年間,幾乎沒有關於開墾山會平原的記載,而人口似乎在緩慢增長,到東漢初期,土地緊缺,地價昂貴,人地矛盾已經十分突出。

輝煌華夏史:城鄉經濟從蕭條到繁榮

現存於紹興城東郊富盛鎮烏石村跳山東坡巖崖上的《建初買地刻石》就是明證。刻石全文二十二字,題額“大吉”,正文為:昆弟六人,共買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值)三萬錢。這一建初元年(76)的買地券文,為研究當時土地買賣制度、土地價格以及漢隸書法等提供了實物依據。山會平原的第二次開發高潮,應在鑑湖築成之後即東漢永和五年(140)以後的事情。對這次開發的範圍、規模、特點和效益,在劉宋會稽太守孔靈符的《會稽記》中有如下記載:洩田中水入海,所以兒山得到鏡湖灌溉的這九千餘頃良田,當然只能看作是形容數量之多,如果照實計算,才一十三萬五千畝田,這或許還不到整個山會平原面積的十分之一,說明開發山會平原的歷史還遠沒有結束。

輝煌華夏史:城鄉經濟從蕭條到繁榮

孫吳時的山陰人鍾離牧住在永興(今蕭山),“躬自墾田,種稻二十餘畝春所取稻得六十斛米”。由私人開墾農田、種植稻穀,或許到三國孫吳時仍屬普遍現象,而且新開稻田,當年每畝收穫近三石米,按三國量制,換算成稻穀,畝產近四百斤,足見土地之肥沃。兩晉時期開墾範圍進一步擴大到會稽郡東部的縣(今鄞州)、句章(今慈溪)等地。西晉時,吳人陸雲得知石季甫任縣令,引起家人不安,便致信石的舅父車茂安,介紹鄮縣實情,信中說貿縣在郡東,有三日路程,水陸並通,東臨巨海,南有林澤,“海物惟錯,不可稱名。遏長川以為陂,燔茂草以為田,火耕水種,不煩人力。”

輝煌華夏史:城鄉經濟從蕭條到繁榮

東晉鹹康三年(337),孔愉出為會稽內史,修復句章縣內漢時舊陂,使二百餘頃田地由此成為豐產良田。雖然縣、句章縣地屬會稽郡境而不在山會平原範圍之內,但開發這兩個縣的實際表明,此時山會平原的開墾已近尾聲。今天的內容就說到這裡了,雖然文章看了會讓人沉迷,但是別忘了準時吃飯,抱著手機吃飯實在是個不好的習慣,總之如果喜歡看我的文章的同學,別忘了關注小編,小編每日都會發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