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鳳舞
“神人同一的龍鳳圖騰”
青銅時代
(始於傳說中的“
夏鑄九鼎
”)
青銅藝術沒落於
春秋戰國
——“
社會生活日益從早期宗法制保留的原始公社結構體制下解放出來”——之時。
線的藝術 _
“
漢字
”,定形確立於青銅時代。
“到春秋戰國已開始了對美的有意識的追求。
作為書法,在後世成為中國獨有的藝術和審美物件。”
_甲骨文_鐘鼎金文_秦小篆_漢隸…楷行草
中國歷史朝代紀年表/來源於網路(下同)
先秦
(春秋戰國)
理性精神
所謂“先秦”,一般均指春秋戰國而言,它以氏族公社基本結構解體為基礎,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大的激劇變革時期。
“漢文化的思想來由應追溯到先秦孔學。”
孔子:
塑造了
中國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結構
。
“用理性主義精神重新解釋古代原始文化——“
禮樂
”。將其
引導和貫徹在日常現實生活、倫常感情和政治觀念中。”
繼孔子之後,孟、荀完成了這條路線。
“儒學實踐理性的基本特徵:懷疑論或無神論的世界觀和對現實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它以心理學和倫理學的結合統一為核心和基礎。”
【中國古典美學的“
中和
”原則的緣起:
先秦理性精神
。】
“與
中國哲學思想
相一致,
中國美學
的著眼點更多不是物件、實體,而是功能、關係、韻律。”
“中國古典美學的範疇、規律和原則:從 “
陰陽
”(以及_有無、形神、虛實_等)、“和同” 到 氣勢、韻味,強調的是矛盾結構對立面之間的滲透與協調,內在生命意興的表達,情理結合,實現人生的和諧和滿足。”
“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
作為儒家的補充和對立面,相反相成地塑造了
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文化心理結構和藝術理想、審美興趣
。”
儒道
互補
【兩千多年來中國思想一條基本線索】
儒家對後世文藝的影響主要在主題內容方面;
道家則更多在創作規律方面,亦即審美方面。
【北方】
《詩經•國風》及 先秦諸子散文(莊子除外)
|||
【南方】
《楚辭》__屈原《離騷》《天問》《九章》…
莊子《逍遙遊》…
楚漢浪漫主義
(兩漢藝術的美學思潮)
漢代藝術的主題:人對客觀世界的征服
。
“突出呈現著中華本土傳統:由楚文化而來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義,人對世界的行動征服中的古拙氣勢的美。”
__人不是在其自身的精神世界中,
__而完全溶化在外在生活和環境世界中。
在漢代藝術中,
運動、力量、“氣勢” 就是它的本質。
自然觀
(外在世界的探索)
兩漢的五彩繽紛的世界(動的行為)
|||||
本體論
(內在實體的追求)
魏晉的五彩繽紛的人格(靜的玄想)
魏晉
【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大變化時期】
重新尋找和建立理論思維的時代的精神——
魏晉風度
魏晉是一個哲學重新解放的時期,雖然在時間、廣度、規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思辨哲學所達到的純粹性和深度上,卻是空前的。
人
的主題
_
人
和
人格
本身_
成為這一歷史時期哲學和文藝的中心。
“人
的覺醒:在懷疑論哲學思潮下對人生的執著
。
“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現、思索、把握和追求。”
此時確立了影響久遠的
中國藝術—美學原則
:“言不盡意”、“氣韻生動”、“以形寫神”。
_
文藝_
和_
哲學_
相輔而行交融合作:文的自覺…
嵇康與陶潛、“書聖”王羲之…
【本土】
|||
【外來】
佛陀世容
“佛
教在中國廣泛傳播流行,在整個社會佔據統治地位,是在頻繁戰亂的南北朝。經歷隋唐,達到極盛時期,產生出中國化的禪宗教派而走向衰亡。”
理想勝(魏)+ 現實勝(宋)= 二者結合勝(唐)
西漢
(
外在事物、人物活動的誇張描述)
\ 魏晉六朝
(人的內心、性格和哲理思辨)
\ /
唐代
(
兩者統一的向上一環)
【外在+內在…人間現實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執著。】
戰國秦漢
【人對世界的鋪陳和征服】
魏晉六朝
【人的風神和思辨】
盛唐
【人的意氣和功業】
中唐
【
人的心境和意緒】
唐
詩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盛唐_
對事功的嚮往:
廣闊的眼界和博大的氣勢;
【內在矛盾】
晚唐_
對日常生活的興致:
向詞過渡。
【唐宋而後,除禪宗外,文藝與哲學彼此背離】
書法
【以儒家思想為藝術基礎的美學觀念】
唐楷
(虞歐褚顏柳…)
+ 狂草
(張旭、懷素…)
|||||
【唐宋而後,除禪宗外,文藝與哲學彼此背離】
行草
(蘇黃米蔡…)
宋
詞
蘇軾…的意義
山水意境
【山水畫的獨立在中唐前後】
“
無我之境
”
宋
代繪畫:“師造化”、“理”、“法”和“傳神”
范寬《溪山行旅圖》…
|||||
【細節忠實和詩意追求】
|||||
“
有我之境
”
元
代繪畫:“法心源”、“趣”、“興”和“寫意”
“文人畫”
元
山水意境
漢代藝術
__
反映事功、行動,
魏晉風度
、
北朝雕塑
__
表現精神、思辨,
唐詩宋詞
、
宋元山水
__
展示襟懷、意緒,
明清文藝
__
描繪的則是世俗人情。
明
市民文藝
浪漫洪流
清
從感傷文學
到《紅樓夢》
除先秦外,魏晉、中唐與明末是中國古代思想領域中三個比較開放和自由的時期。
以世襲門閥貴族為基礎,魏晉帶著更多的哲理思辨色彩,理論創造和思想解放突出。
從中唐到北宋則是世俗地主在整個文化思想領域內的多樣化地全面開拓和成熟,為後期封建社會打下鞏固基礎的時期。
明中葉主要是以市民文學和浪漫主義思潮,標誌著接近資本主義的近代意識的出現。
【文中“時間軸”主要參考本書_2009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