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形而上學》:為學問分出不同學科

菜單

《形而上學》:為學問分出不同學科

《形而上學》:為學問分出不同學科

每一個人天生不是柏拉圖主義者就是亞里士多德主義者。——(德)弗里德里希·馮·施萊格爾

《形而上學》:為學問分出不同學科

▲井上哲次郎

前言

中國《易經》中有“形而上者謂之道”的說法,日本井上哲次郎就用此來翻譯“metaphysics”這一重要哲學概念。在西方哲學中,“形而上學”則被稱為“第一哲學”,這個詞最早就是來自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意為“物理學之後”。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學術的集大成者,研究領域極廣,涉及邏輯學、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幾乎奠定了後世所有學科的基礎,因而也被後世稱為“萬學之王”。

《形而上學》:為學問分出不同學科

▲亞里士多德

年輕時,亞里士多德師從柏拉圖。傳說他在柏拉圖學園期間,因聰明勤奮脫穎而出,被柏拉圖讚賞為“學園之靈”。但同時,亞里士多德思考太過超前,柏拉圖擔心他走火入魔,聲稱“要給你戴上韁繩”。

“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這是亞里士多德一直秉持的原則。柏拉圖的“韁繩”並沒有束縛住博學深思的亞里士多德。他在晚年對柏拉圖的理論態度逐漸轉向批判 。他回到雅典創辦呂克昂學校,授徒著書。因他喜歡在講課的時候在走廊和花園裡漫步,因此他建立的學派也被成為“逍遙學派”。

《形而上學》:為學問分出不同學科

▲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認為,思辨科學可以分為三個型別:物理學、數學與第一哲學,而第一哲學屬於最高的學問。

第一哲學處理的是關於事物本質、靈魂、意志自由等經驗以外的物件的學問。亞里士多德本人生前並沒有給出“形而上學”(Metaphysics)的總名,是他的學術傳人在他去世後整理書稿時提出來的,本意為“物理學之後”。正是這個概念的確立,將物理學等自然科學從哲學中剝離,影響深遠。

《形而上學》:為學問分出不同學科

▲形而上學 (亞里士多德創作哲學著作)

《形而上學》本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而是後人編輯整理的不同時期的講義、筆記。全書共十四卷,內容大致可分為四組。

第一組為哲學總論(1、3、4、6卷),討論了哲學的性質,梳理了古希臘至亞里士多德時期的哲學史,提出了哲學應當研究的問題,討論了哲學研究的範圍以及哲學學科的分類。

第二組為亞里士多德的核心思想“實體說”(7、8、9卷),包括對“實體” 、“質料”與“形式”、“潛能”與“現實”的討論。

第三組為10、13、14卷,關注“數與理念”、“一與多”的問題;第四組包括2、5、11、12卷,涵蓋了亞里士多德對神學等問題的討論。

《形而上學》:為學問分出不同學科

▲雅典學院/亞里士多德

總的說來,《形而上學》針對柏拉圖的“理念說”,主要討論瞭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是不是所有事物都具有理念?如果有的話,那麼惡的理念是什麼?如果惡具有理念,那惡的理念如何與柏拉圖的最高理念“善”共存?

第二,具體的事物如何分有理念?第三,理念和理念的關係是什麼?第四,理念自身是如何存在?

《形而上學》雖然結構鬆散,各卷之間也缺乏明顯的聯絡,但這絲毫不影響它在整個西方哲學史的經典地位。全書突破柏拉圖的學說體系,站上了新的高峰。尤其是在漫長的中世紀,基督教哲學家在形而上學的領域中把他奉為至高無上的存在。正如大哲學家羅素所說,在亞里士多德之後,他的權威性如同基督教會一樣不容置疑。

《形而上學》:為學問分出不同學科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

《形而上學》:為學問分出不同學科

後形而上學思想

檢視

結語

近代以來,亞里士多德的大多數學說都已經被推翻了,但正如黑格爾所說:“亞里士多德詳述了全部人類概念”,他的學說籠罩西方世界兩千年多年,以至於在他之後,無論是哲學還是科學領域的突破,都必定以批判亞里士多德為開始。以此來看,或許我們今天來閱讀亞里士多德,重要的不是思考他的觀點,而是思考他是如何思考的。

【參考資料】《青少年課外知識全知道》《中外名著全知道》《中外名著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