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特斯拉利潤一枝獨秀,為何國產新能源,都在虧錢賣車?

菜單

特斯拉利潤一枝獨秀,為何國產新能源,都在虧錢賣車?

眾所周知,在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已經形成的特斯拉與比亞迪兩強格局,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新勢力代表車企,比如蔚小理,比如問界,比如哪吒。

但是在這競爭激烈的新能源賽場上,基本上除了特斯拉在瘋狂賺錢之外,其他無論是哪一家,都在集體虧錢,一山還比一山高的比著虧本賺吆喝。

截止到2022年9月底,新能源頭部特斯拉賺走了90億美元,同時期的其他國產新能源車企中,蔚來虧損90億,小鵬虧了70億,理想好一點,只虧了20億,塞力斯虧了40億,還有些零零總總的零跑,哪吒,都在持續虧錢。

特斯拉利潤一枝獨秀,為何國產新能源,都在虧錢賣車?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同樣是新能源,卻是一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呢?眾所周知,特斯拉賣的最好的兩款代表車型model3,modelY已經降價到30萬以內了,還是大賺特賺,反觀其餘新能源車企,很多電車的定價都超過了30萬,達到了40萬元,50萬元,遠遠超過特斯拉的定價,為什麼還是虧損這麼多呢?

事實上,在汽車這種規模行業中,規模效應的作用是恐怖的,特斯拉之所以持續降價還能維持高額利潤,和它巨大的生產規模脫不開關係,年銷量穩定超過一百萬臺,足以打破一切問題。

舉個具體的例子,特斯拉代表作model3上市時間是2016年,到2023年已經7年了,基本上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改動,假如研發成本,建設成本在一開始投入100億的話,隨著時間的流逝,每一輛車攤到的成本會越來越薄,如果說從2016年開始到今天已經賣出去1000萬輛,那麼每輛車的研發和建設成本已經被攤到1000元。

特斯拉利潤一枝獨秀,為何國產新能源,都在虧錢賣車?

同樣的情況,拿到國產新能源身上,同樣投入100億來研發,在起步晚的同時,賣出去的車只有10萬輛,研發建設成本攤派下來,就是每輛車的研發建設成本都高達十萬元,這樣一來,還沒定價,成本就是特斯拉的數十倍,這還怎麼比?

國內新能源中,同樣形成規模效應的還有一家,那就是新能源兩強之一的比亞迪,2022年的年銷量已經確定180萬輛,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字。

特斯拉利潤一枝獨秀,為何國產新能源,都在虧錢賣車?

所以比亞迪也是掙錢的,但是每輛車的利潤率,確實遠遠不如特斯拉的,和特斯拉model3,modelY兩款代表作打全場相比,比亞迪的產品線就太過於寬廣了,比亞迪分為四大品牌,分別是王朝網、海洋網、騰勢和高階品牌仰望,其中王朝網,海洋網更是產品多樣。但是如此龐大的車型平攤下來,每輛車的研發建設成本還是會高企不下,於是同樣形成規模的比亞迪,在掙錢這回事上,是不如特斯拉的。

特斯拉利潤一枝獨秀,為何國產新能源,都在虧錢賣車?

這樣的例子拿到手機圈中,同樣如此,iPhone憑藉每年的數字系列,出貨幾千萬臺手機,憑藉20%不到的市場份額,豪取手機市場80%的利潤,反觀其他的手機,產品線出的是五花八門,定價遠遠不如iPhone的情況之下,手機銷量也被遠遠甩在身後,就是規模效應的真切表現了。

所以對於國內的這些新能源汽車來說,只要是規模起不來,定價再高,也不能挽救虧損的現狀,只有銷量上去了,才能攤薄成本,才能掙錢。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蔚來,小鵬,問界等等車企所面臨的的現狀,車價不便宜,也能賣出去車,但是這遠遠不夠,不但要賣出去車,還要賣的多,賣的越多,活的越久。

截止2022年末,國內新能源車系的數量多如牛毛,新能源品牌也達到了100以上,但是這麼多的車企,總的銷量僅為650萬臺,平均下來,一個品牌一年6萬輛,這樣的資料,意味著其中的絕大多數品牌,在未來幾年中,會淪為歷史中的一粒塵埃。

擺在新能源車企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把車賣出去,無論定價高低,車賣出去,才能活下去,賣的越多,活的越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