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孔子周遊列國, 唯獨沒有去秦國, 而秦國卻偏偏實現了統一!

菜單

孔子周遊列國, 唯獨沒有去秦國, 而秦國卻偏偏實現了統一!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家學說都相繼誕生髮揚,其中有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等,儒家學說的祖師是孔子,當年的時候他為了宣揚自己的治國策略,曾經周遊列國。

孔子周遊列國, 唯獨沒有去秦國, 而秦國卻偏偏實現了統一!

而最後的結果卻令人非常的詫異,孔子周遊列國,偏偏唯獨沒有去秦國講學,而最後秦國卻統一六國,成就了大一統的王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儒家不適合治國嗎?

孔子周遊列國, 唯獨沒有去秦國, 而秦國卻偏偏實現了統一!

但是從漢武帝開始,中國就一直拿儒家當成正宗,一代代的流傳下來,很明顯,儒家也是可以讓國家變得強大。那為何秦國是唯一一個沒有接受儒家思想的國家,卻能夠統一中國呢?這裡面存在三個原因。

孔子周遊列國, 唯獨沒有去秦國, 而秦國卻偏偏實現了統一!

其一,不合時宜。儒家不是不能治國,只是不能治諸侯國。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各國征伐不斷,年年腥風血雨,這個時候,儒家那種講理說禮制那套方法根本步符合現實。因為禮儀只會讓人有素質,而素質並不代表戰鬥力,在那個時期,戰鬥力才和禮儀的實行成對比的,但是禮制卻能夠將戰鬥力降低。

孔子周遊列國, 唯獨沒有去秦國, 而秦國卻偏偏實現了統一!

總不能兩軍對陣,一方嚴陣以待,隨時做好廝殺得準備,而另一方卻誇誇其談,戰陣之上說理,明顯就是一個笑話,雖然打個比方,但是實際情況完全就是這樣。禮制在約束人培養人道德的時候,同樣會抹殺人心中的血性和脾氣。所以儒家只能是在和平年間發展,對於戰亂的年代完全不適應。

孔子周遊列國, 唯獨沒有去秦國, 而秦國卻偏偏實現了統一!

其二,亂使用重典,相比於春秋戰國時期,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四百年的戰爭已經把中國分成了七個獨立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想統一,除了用戰爭鐵血的手段,才能達成這樣的目標。而在這些學派中,也只有法家和兵家能夠做到,而兵家隱退,也就只有法家。所以,秦國之所以能夠完成統一,其實是因為法家的緣故,並不是因為不接觸儒家造成的。如果秦國沒有選法家,而是其他的學派,最終秦國也不能夠統一。

其三,儒家的宗旨不適合亂世。儒家講究仁政治國,善待百姓和原理戰爭,這些其實在大一統的王朝都是治國的良策,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卻非常不符合當時的局勢,比如善待黎民百姓,輕搖賦稅最終會導致人民厭惡戰爭,而在當時,你這個國家厭惡戰爭,而其他的國家愛好戰爭,所以最後的結局必定會非常的慘。

所以孔子在周遊列國之後,他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不在繼續做著無用的努力,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學說一定不會被採納,所以回到了魯國繼續做學問,等到了真正的盛世,儒家傳人才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