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瞭望 | 雙碳人才是什麼?如何育才引才?

菜單

瞭望 | 雙碳人才是什麼?如何育才引才?

碳排放管理員有望成為企業必不可缺的崗位,未來5~10年雙碳人才缺口巨大

碳排放管理員職業下設6個工種,“是近年來新增職業中工種最多的一個”

目前我國金融機構缺少深度瞭解國際碳交易等相關政策法規的專業人才,不利於我國在全球碳交易市場上爭奪定價權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王井懷

坐在一群煤炭、鋼鐵、電力企業高管中間,徐興東略有些格格不入。前不久,作為醫藥研發企業負責人,徐興東參加了天津排放權交易所舉辦的“碳管理師”培訓。

“我們關注碳排放量的變化與區域高發病之間的關係,以便企業提前佈局新藥研發方向。”徐興東說,“我相信,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影響中國各個行業。”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如今,意識到這一點的各行各業已經行動起來。同時,也帶火了碳排放管理員這一規模龐大的新興職業。

業內人士表示,碳排放管理員未來有望如環評師、會計師一樣,成為企業必不可缺的崗位。

新職業來了

今年3月,人社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將碳排放管理員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明確給出了碳排放管理方面職業的統一名稱:碳排放管理員。這一新職業,由此正式進入國家職業序列。

不久前,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完成第5期碳管理師培訓,來自碳排放履約企業的21名學員參加了為期3天的培訓。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創新業務部負責人、培訓講師張順告訴記者,培訓內容包括碳市場政策、第三方碳核查標準、碳資產管理和開發、碳交易基本原理和核心要素等,主要目的是讓學員瞭解碳排放交易基本知識。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是天津市開辦碳管理師培訓的專業機構之一。該所交易業務部總監安麗介紹說,今年社會各界人士報名熱情很高,來自北京、天津、浙江、海南等省市的重點生產製造和能源供應企業的200多名學員,完成了碳資產管理、碳核查等相關課程的學習。

記者注意到,不僅在天津,北京、廣州、上海等多個城市都在今年推出了面向雙碳人才的培訓課程,內容均以碳管理基本知識為主。比如,北京綠色交易所開通了為期4天的線上培訓內容;上海市節能環保服務業協會和上海市節能環保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主辦的首期碳排放管理員培訓班,也於6月開班。

今年4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以線上直播方式聯合召開碳排放管理員新職業宣介會,共同按下碳排放管理員人才培育“啟動鍵”。

四川省綠色發展專委會專家、我國第一批碳資產管理培訓師汪軍介紹,他從2007年開始在一些部門和地區培訓相關人才。隨著去年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和今年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雙碳新職業熱度陡然增高。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牽頭申請設立這一新職業,其產業發展部副主任李永亮介紹,碳排放管理員職業下設6個工種,“是近年來新增職業中工種最多的一個”。

瞭望 | 雙碳人才是什麼?如何育才引才?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開展碳管理師培訓

百萬級就業新空間

目前,我國雙碳專業人才主要分佈於試點的履約企業、第三方機構、碳排放交易所、部分金融機構和高校等。隨著雙碳目標對各行業影響的深入,人才缺口隨之出現。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黃震表示,要實現轉型、創新發展,亟需直麵人才儲備等方面的挑戰。碳市場、碳金融,由碳交易衍生的碳核查、碳會計、碳審計、碳資產管理,由碳金融衍生的碳信貸、碳保險、碳債券等工作專業性強,“我們十分缺乏這些方面的人才”。

山東財經大學教授劉華軍認為,目前政府、企業對碳資產管理人才的需求類似10年前對環保人才的需求。汪軍判斷,將來碳資產管理部門會像財務、環保一樣成為企業的基本部門。多位專家從其他崗位類比推算,未來5至10年我國雙碳人才保守需求在百萬人,此後還會持續增長。

缺口巨大,雙碳人才能做什麼?

作為履約企業,渤海化工集團堅信:碳資產就是真金白銀。“碳排放量的監測、碳資產金融屬性的開發,如果沒有專業人才來管理,將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該集團工程師程暉說。

不久前,浙江點“碳”成金,首筆碳排放權抵押貸款落地,6000萬元助力企業盤活碳資產。記者瞭解到,當地出臺碳排放權抵押貸款業務操作指引(試行),明確了貸款條件、用途和管理要求,切實把企業碳配額轉化成了企業發展資金。這意味著市場主體的碳資產可用來抵押貸款,這些都需要雙碳專業人才進行評估和操作。

高質量雙碳人才,還有利於我國爭奪國際話語權。業內人士反映,目前我國金融機構缺少深度瞭解國際碳交易等相關政策法規的專業人才,不利於我國在全球碳交易市場上爭奪定價權。

雙碳知識也已成為大學生擇業的技能之一。一位自費4000多元報名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培訓的大學生對記者說:相信未來大部分企業都會參與到碳排放管理、碳交易、碳金融實務中,“提前掌握一門技術,可以讓自己的擇業空間更大”。

儘速培養雙碳人才

直面雙碳目標,人才培養被視為推動全國性碳交易市場的基礎能力建設。當下要強化國家目標、市場需求與學科建設間的聯絡,加強碳市場相關能力建設,加快培養低碳行業專業人才,同時對市場參與主體進行能力培訓,為我國低碳轉型發展和碳中和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實現提供人才保障和專業支撐。

李永亮等人認為,需要儘快建立註冊碳審計師、碳資產管理師制度,加強碳審計師、碳資產管理師隊伍建設。同時,鼓勵行業企業建立碳資產管理工作責任制,健全行業碳計量管理。

劉華軍介紹說,鼓勵支援一批高等院校發揮相關學科優勢,加強碳資產管理專業建設。在不改變現有招生專業目錄的條件下,遴選一批有低碳研究基礎、有低碳專業教學特色的高等院校,以試點方式在相關專業開設碳資產管理招生方向,率先培養一批碳資產管理人才。

汪軍認為,面向同一目標,國內外可在企業層面率先開展交流。汪軍曾有韓國工作經歷,他舉例說,韓資在華企業或中資在韓企業可以加強與當地的雙碳人才培訓交流,推動碳管理師等職業證書互認,“更歡迎韓國雙碳人才來華工作”。

劉華軍呼籲,我國要鼓勵和支援高校積極與海外大學合作,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能投身全球氣候治理和全球碳市場執行的專門人才。

此外,程暉等參加課程培訓的人呼籲,碳資產管理、碳交易、碳金融等領域,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知識、瞭解國家政策,更需要大量實務操作。針對目前培訓偏重理論的問題,可以推出線上模擬系統,讓相關人才在模擬環境中進行大量的實務操作,積累經驗,快速提高技能熟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