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皇帝的龍袍到底洗不洗光說貴沒用,這兩條史料告訴你答案!

菜單

皇帝的龍袍到底洗不洗光說貴沒用,這兩條史料告訴你答案!

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關注!收藏!轉發!分享!翻到這,請耽誤您兩分鐘,讓我給您帶來精彩,我是[名字],記得多多支援哦。民間有一句關於六月初六天貺節的諺語——“小狗要洗澡,皇帝洗龍袍”。然而,史書中關於皇帝洗龍袍的記載,卻少之又少。畢竟,貴為天子的九五之尊,卻跟普通人一樣洗龍袍,未免顯得太過吝嗇了。不過,記載的少,不等於沒有洗龍袍的記載,更不代表著皇帝的龍袍穿一次就扔。

皇帝的龍袍到底洗不洗光說貴沒用,這兩條史料告訴你答案!

說起洗龍袍的皇帝,或許應該首推唐文宗。在開成二年(873)夏天,唐文宗與柳公權等一班大臣在便殿談話,其中便提到了浣洗龍袍一事:上舉袖示之曰:“此衣已三浣矣!”眾皆美上之儉德。公權獨無言,上問其何故,對曰:“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當進賢退不肖,納諫諍,明賞罰,乃可以致雍熙。服浣濯之衣,乃末節耳。”——《通鑑》卷245

這段對話中,唐文宗特意強調自己的衣服“已三浣”,所指便是當時所穿龍袍已經洗了三次。當然,這裡需要指出的是,皇帝的龍袍大體可分為四種,包括“禮服”(重大慶典時穿)、“吉服”(一般吉慶日子所穿)、“行服”(外出打獵時穿)和“燕服”(平常所穿便服),文中倒也未稱唐文宗當時所穿為哪種龍袍。

皇帝的龍袍到底洗不洗光說貴沒用,這兩條史料告訴你答案!

唐文宗的舉動,實則是一種炫耀。這位皇帝倒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但喜歡與先賢自比。所以,他覺得自己所穿的龍袍已經洗了三次,是種很節儉的行為。不過,柳公權倒是沒有太買賬,先是沉默不語,後又徑直回答唐文宗:作為富有四海的皇帝,應該用賢退廢,虛心納諫,賞罰分明,唯有如此,才能將天下治理好。像浣洗衣服這種細事情,不過是細枝末節罷了。

當然,《通鑑》中所講的這段情節,也是史家有意而為之的,意在勸諫統治者能夠真正的從大處著眼,專心治理國家,而不是炫耀那些微不足道的“勤儉”。

皇帝的龍袍到底洗不洗光說貴沒用,這兩條史料告訴你答案!

類似關於洗龍袍的記載,在《竹林七賢論》中,曾提到大臣想幫司馬衷洗龍袍一事:司馬炎死後,司馬衷繼位,在司馬穎叛亂時,嵇紹誓死保護晉惠帝,身負重傷而死。平定叛亂後,大臣覺得晉惠帝龍袍漸染了血跡,故提出為其清洗龍袍。結果,晉惠帝稱,這是嵇紹的血,還是留作紀念吧!此事雖未談及龍袍被洗,但由大臣們的建議來看,皇帝的龍袍自然是可以清洗的。事實上,正如許多答友已經提到的,皇帝的龍袍十分珍貴,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加工製作,故絕不會出現穿一次便扔的情況。就唐文宗、晉惠帝等相關記載來看,古代皇帝的龍袍還是可以清洗的。

皇帝的龍袍到底洗不洗光說貴沒用,這兩條史料告訴你答案!

更為有趣的是,清朝的道光皇帝向來以節儉著稱。不同的是,他的節儉比唐文宗要真實的多,甚至會命后妃學習女工,為其縫補龍袍。當然了,具有道光給龍袍打補丁的價錢,價格也著實不菲。而在道光帝的影響下,不少大臣也投其所好,故意去買帶補丁的舊衣服。有個頗為諷刺的現象便是,當時京城裡的舊衣服,竟然比新衣服還要貴。因為,一些大臣為了在道光皇帝面前討巧,費盡心思地以此來顯示自己的“節儉”。

皇帝的龍袍到底洗不洗光說貴沒用,這兩條史料告訴你答案!

說到這裡,或許柳公權所講的還真是蠻有道理的。富有四海的皇帝,相對於普通百姓而言,無論如何,生活都是十分奢靡的,與其靠著洗龍袍來體現自己的節儉,真不如好好治理天下呢!畢竟,表面上的節儉除了好看,也著實沒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