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宦官隱藏在歷史山脈背陰處的那些人

菜單

宦官隱藏在歷史山脈背陰處的那些人

宦官隱藏在歷史山脈背陰處的那些人

提到宦官,你會想到什麼?

是十惡不赦、臭名昭著的“死太監”,如魏忠賢、劉瑾、高力士。

還是聲音尖細、不男不女的形象?

最近看了一本新書《宦官:側近政治的構造》,作者是日本史學家三田村泰助。他把“宦官”拎出來單獨研究,發現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宦官隱藏在歷史山脈背陰處的那些人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3個對我來說是新知的內容:

一、日本是唯一一個沒有宦官制度的國家

在我的固有思維裡,以為只有中國,或者是東亞才有宦官這一特殊人種。

其實不然。

宦官並非中國獨有。在歷史上,埃及、希臘、羅馬、土耳其等國家,都存在過宦官。

當然,東西方產生宦官的原因可能並非一致,但基本上都屬於宮廷的僕人(西方也有出於宗教、求學的原因而自宮或被自宮的,這個刨除在外)。

而關於為什麼日本——作為一個仰慕中國文化的國家——沒有繼承宦官制度,作者給出了他的猜想:

1、日本因為地理位置,和外族接觸比較少,一般而言本族人很少會進行閹割的懲罰。

2、引進的唐朝文化正好沒有宮刑,並且在佛教的影響下,無法認同閹割的行為。

我自己也去百度查了一下相關資料,補充幾個解釋:

1、日本的閹割技術不過關,成功率太低。

2、日本天皇不同中國皇帝,很少掌握大權,也就沒有能力配備足夠的太監伺候。

3、日本性文化開放。

可能正是多方面的原因綜合影響下,日本就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宦官制度的國家。

宦官隱藏在歷史山脈背陰處的那些人

二、大多數宦官都是善良的普通人

無論是電影,還是史書中的描述,宦官在我們眼裡都是一個貶義詞,是一個負面的評價,也由此產生一個罵人的詞語:死太監。

和大家想得一樣的是,宦官作為有生理缺陷的“第三性”,的確在心理上很敏感。

假如你和宦官站在一起,要是看到一條沒尾巴的狗或者尾巴被割掉了一部分的狗,你絕對不能直接說出“那條狗的尾巴被割掉了”,而要說“那條狗的尾巴像鹿尾”。看到帶把手的茶壺,你得不動聲色地走過去。再者,“割”這個詞因為有去勢的意思,所以要避免使用,得改用“刺”。

但和大家想得不一樣的是,大多數宦官不僅不殘忍,反而非常溫和。

面對強者,他們會低聲下氣;但面對弱者,如女子與孩子,他們也會散發同情心,對他們非常照顧。

他們中也有不少人非常正直。

很少聽過有什麼小偷小摸的行為,而且為人有愛心,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捐點錢給窮人。

實際上,大多數宦官和其他普通人沒什麼區別,每天都是機械性地重複,平平淡淡地過完這一生。

宦官隱藏在歷史山脈背陰處的那些人

三、宦官制度的起源及存在的理由

作者在書中引用了桑原博士的一段話。

桑原博士從中國人的妒忌心理出發論述中國宦官的產生:“本來中國人就是一個妒忌心強的民族,這隻要翻閱一下儒教經典《禮記》便可知。他們自古以來便為了規避男女間的猜疑,創造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且神經過敏式的禮儀操作。中國人使用中間性別的宦官,可說是理所當然的,既規避了男女猜疑,又安慰了自己的妒忌心理。”

我認為這種說法有失偏頗。

啟用宦官,最主要的還是避免宮闈大亂,而跟所謂的嫉妒心沒什麼關係。

而在更早的商周時期,閹割是一種征服力量的象徵,是讓外族人臣服的表現。

此外,帝王因為神授君權,對外界要保持神秘感。

因此,帝王更傾向用宦官而不是普通人,以此保持神秘感。

宦官隱藏在歷史山脈背陰處的那些人

在看完全書後,還有一些其他類似的觀點,我是不太認同的。

比如,作者提到宦官夫妻是一種奇怪的男女關係。

但我認為,雖然宦官不是正常人,但畢竟還是個人。

是人,就需要有情感交流——特別是在宮裡這樣無依無靠的環境。

這個時候,宦官和宮女結合,本為無奈,但也是一種情感流露的自然過程。

這種狀態下,“男”女結合下來類似於正常夫妻,對另外一半有著深厚的感情,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嗎?

為什麼要加一句“奇怪的男女關係不知道如何形容”?

所以我認為,本書的作者在研究歷史的時候,本身是帶有成見的。

因此,這本書,如果是說增加一些新鮮知識,是完全可以的,讀起來還比較通暢。

但如果作為一本嚴謹的歷史讀物,我認為是不合格的,甚至是會誤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