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客家人是中原漢人南遷形成的族系,但南遷的漢人都是客家人嗎?

菜單

客家人是中原漢人南遷形成的族系,但南遷的漢人都是客家人嗎?

客家人是中原漢人南遷形成的族系,但南遷的漢人都是客家人嗎?

正在祭祀的客家人

談起客家人,人們通常聯想到的是他們在商界的發展。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由於客家人裡有很多人從事商業,行走天下,做出了不菲的成就,所以他們被譽為“東方猶太人”。但是很多人對客家人還是有很多困惑:“客家人到底是指哪些人?”“客家人與普通的漢人有何不同?”就讓本文帶大家走進客家人的世界吧!

一、客從中原來,但來者並非都是客

客家人自中原而來,這一點已經成為共識了,但這並不代表著所有從中原來的都是客家人。根據羅香林先生的考證,在歷史上漢族經歷了許多次大遷徙,但真正和客家先民有關的主要有五次大規模遷徙:

客家人是中原漢人南遷形成的族系,但南遷的漢人都是客家人嗎?

客家圍樓

第一次大遷徙是在晉代。“八王之亂”(公元299年-306年)導致西晉社會大動盪,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元氣大傷。此時的西晉已處於強弩之末,南匈奴劉淵見此趁機割據了幷州地區,並在304年建立漢趙。到了西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劉聰(劉淵第四子)弒殺長兄劉和,稱帝后不到半年,便親率匈奴軍隊進攻西晉,攻陷西晉國都洛陽,俘擄晉懷帝及王公大臣,並大肆搶掠殺戮,史稱“永嘉之亂”。連同此後的少數民族湧入中原“五胡亂華”,中原地區的漢人處境非常危險。由此中原地區的許多漢人紛紛渡黃河南下,湧入長江以南地區。為了和原住民有所區分,這批南遷的漢人便被稱為“客家”人。這是“客家人”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

客家人是中原漢人南遷形成的族系,但南遷的漢人都是客家人嗎?

漢趙烈宗劉聰畫像

第二次遷徙是在唐代。先是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災難,迫使中原漢人南逃避亂。再是黃巢起義導致皇室宗親人人自危,帶頭南逃。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率光、壽二州(今河南潢川縣、安徽壽縣等地)農民起義軍南下江西等地。這些百姓、皇室宗親以及起義軍南下,主要輾轉於贛東南、閩西南、粵東北多地,使贛閩粵一帶客家人口激增。

第三次遷徙是因為北宋南渡以及後面的蒙古人南下。這段時間裡,金人破汴梁,擄去徽、欽二帝,一眾宋人追隨宋高宗趙構南下建立了南宋。而後蒙古人南下進攻南宋,又有大量江浙等地的宋人南逃。這一次遷徙的終點較前兩次更靠南,進入了粵東、粵北地區。

客家人是中原漢人南遷形成的族系,但南遷的漢人都是客家人嗎?

宋高宗趙構

第四次遷徙是在明末清初。由於贛閩粵等華東、華南地區的人口繁衍過多,而這些地區又山多地少,生存資源不足以支撐如此多的人口,適逢四川、廣西、湖南等地因為戰亂、瘟疫以及自然災害等導致人口驟減,在政府強制組織和民間自發組織下百姓向這些地界遷移,當時人稱“西遷運動”,這一期間還出現了“湖廣填四川”等諺語。

最後一次比較大規模的遷徙是在“太平天國”時期。太平天國的戰火燒遍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由於大部分太平軍為客家人,在“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清政府對客家人進行壓迫。為了躲避戰亂帶來的生活困難和壓迫,大量客家人遷移到了海南甚至更遠的南亞地區。

客家人是中原漢人南遷形成的族系,但南遷的漢人都是客家人嗎?

以上是客家人的五次大遷徙,但會有人好奇:難道客家人就是南下的漢人嗎?南下的人就一定被認作是客家人嗎?

其實不然,客家人並不全是南遷的漢人,而是以“

中原漢族中的南遷移民

”為主體

,“同化和融合了其遷移途中及其定居之所的有關土著居民而形成的一個民系共同體

”(王東先生觀點)。作為漢民族八大民系(分別是北方、吳、贛、湘、粵、閩北、閩南、客家)中重要的一支,客家人有他們獨特的文化。

二、“在路上”的客家人——獨特的客家文化

潘逸陽在為羅勇的《客家贛州》一書中作序道:

“客家是個熱愛歷史、創造歷史的族群,客家人是一群永遠在趕路、永遠不安於現狀、永遠不斷進取的開拓者。”

千百年來,客家人一直“在路上”,他們在遷徙、在抗爭、在發展,從未停下腳步。

客家人是中原漢人南遷形成的族系,但南遷的漢人都是客家人嗎?

客家酒娘

在遷徙的過程中,他們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傳統,崇尚詩禮傳家,將傳統的習俗、語言、信仰和觀念等代代傳承,在他們之間至今還流傳著“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訓。另一方面,客家人又善於借鑑當地少數民族文化中的優良部分。以建築為例,客家人在建造土樓時,既沒有忘記建造宗廟以祭祀祖先,又在滿足防禦的需求下創造出了圍屋。

客家人是中原漢人南遷形成的族系,但南遷的漢人都是客家人嗎?

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的六炮樓圍屋

在抗爭的路程上,客家人時常遭到當地土著居民的排斥。在客家人剛剛遷移至贛閩粵時,土著居民常常襲擾客家人。但是客家人講究一個“義”字,在多次被土著居民襲擾後,他們意識到要在一片新的客居地定居下來,就必須得團結互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天下客家是一家”的觀念。

客家人抗爭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武鬥,如明末清初,珠江三角洲地區因為墾拓土地而引發了土客矛盾,到最後上升到了地方武裝衝突。另一種是文鬥,在明末清初以及更後,社會上有很多人對客家人產生了極大的誤解和偏見,認為他們算不上漢人,又不是粵人,將他們稱為“客賊”。這極大地刺激了客家人,他們開始從文化方面撰文著書來闡明客家文化,為的就是為客家人除去汙名。值得注意的是,客家人在為自己正名的過程中,並沒有採取“以牙還牙”的方法去汙名化其他民系、民族,而是塑造客家人本身的正面形象。如此做法既為客家人洗清了汙名,又沒有節外生枝,這樣明智的做法很值得推崇。

客家人是中原漢人南遷形成的族系,但南遷的漢人都是客家人嗎?

今日祈福的客家人

在發展的過程裡,客家人以自覺的意識來應對社會變遷。前面談到的客家人崇尚詩禮傳家就是一個方面,客家人一向是看重讀書人的,從古至今,客家人往往會集中全宗族力量來培養子孫後代,讓他們學習知識考取功名,以達到發展宗族的目的。據說客家人祠堂前面立著的石旗杆數量,就是這個客家宗族有多少人考取功名的標誌。為了加強客家人的聯誼,透過相互合作促進發展,如今的客家人還會定期舉辦全世界範圍內的懇親大會,藉助每一個客家人的力量把客家文化發展成為世界聞名的文化。

文史君說

在南遷的路上,客家人經歷了許多的磨難與挑戰,面對歷史的變遷,客家人堅持著傳承與創新,這使得他們形成了自身獨有的客家文化。不論是以往還是現在,客家人一直“在路上”。他們崇文重教、腳踏實幹、認祖歸宗,無論客家人身在何方,祠堂永遠是他們的根,這就是客家精神!

參考文獻

劉春喜:《客家人的遷徙及其文化特徵的形成》,《廣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1期。

喬還田:《客家人與客家文化》,《今日民族》2006年第1期。

周建新:《在路上:客家人的族群意象和文化建構》,《思想戰線》2007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套元)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