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歐洲"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到處都是Cosplay

菜單

歐洲"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到處都是Cosplay

1700年1月7日,巴黎上流社會照例舉行了一場名為“中國皇帝”的宮廷舞會。皇宮貴族穿著華美的中國綢袍聚集在一起,等待著國王的到來。

在樂隊的伴奏下,當路易十四穿著中國樣式的絲綢衣服,坐在一乘八抬大轎上走進皇宮時,引起一片皇宮譁然。

路易十四別出心裁的穿著打扮將“中國熱”推向高潮。

可以說,路易十四對中國文化和藝術的崇敬影響了整個歐洲。甚至整個歐洲曾掀起了一股異乎尋常的“中國熱”。而這股“中國熱”一吹就是一百年。

從貴族到平民,從吃穿住行到文化娛樂都沉醉在對中國文化的狂熱追求中。

從法蘭西到俄國,歐洲王室穿起了中國的絲綢。就連俄國女皇都鍾情於中國的瓷器,她收藏了大量精美的中國瓷器,還在皇宮安裝了一個青花瓷立式壁爐。

歐洲"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到處都是Cosplay

歐洲掀起的中國熱

“中國熱”的助推劑啟蒙思想

為什麼在17世紀到18世紀,歐洲對中國文化如此感興趣,甚至到了狂熱的地步?這還得從一場運動說起。

歐洲對中國怎麼會如此瞭解和崇拜呢?

十八世紀時期法國的耶穌會根據在華傳教提供的大量書籍、筆記、報告、著作,編輯彙總後,出版了三部巨大的叢書,《耶穌會士書簡集》、《中華帝國全志》、《中國回憶錄》。這些書的出版在法國甚至在歐洲引起轟動,歐洲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中國呢?

當時歐洲看到文獻裡記載的中國,幾乎被描寫成為一個“理想的國家”,一個“烏托邦”。處於康乾盛世的中國是一個強大而繁榮的王國。

君主開明,賢臣眾多;中國人正直有德,社會文明開化;

在官員任用方面,國家透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平民可以透過考試進入國家權力體系;

在統治方面;君主以儒家思想實施“仁政”,以德服人,以德治國;

在宗教方面,國家允許宗教信仰自由;

佛教、道教、黃教都可以自由傳播。

歐洲"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到處都是Cosplay

科舉考試考場

這些對中國理想化的描述都是歐洲人想象出來的。他們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強加給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中國”。追求理性,自由和平等的啟蒙思想家不能從古希臘、羅馬文化中尋得多少滋養,便從這些文獻中瞭解和研究中國文化。

那些介紹中國社會政治體制的文獻激發了他們的思考。他們在儒家文化中發現了自由和平等的精神,這讓他們倍感鼓舞。啟蒙運代表著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力量。

他們反對王權、神權和特權階層。他們渴望打破政治壟斷,進入國家權力體系時,也有類似中國科舉為主的文官體制;他們期盼中國對宗教信仰自由寬容政策。

其中法國啟蒙思想最具影響的人物伏爾泰極力推崇儒學,抨擊歐洲宗教專制。伏爾泰對於當時中國思想文化的推崇,正是他要借用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儒學思想,用來抨擊和反對當時法國的專制的宗教思想和封建主義。伏爾泰不斷從中國思想文化汲取養分,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他的啟蒙思想體系。

歐洲"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到處都是Cosplay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

來自東方的一封信

1678年清朝康熙皇帝委託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寫信給歐洲各國,他在信中表達了自己想了解世界,學習西方科學知識的強烈願望。他呼籲歐洲各國派遣傳教士來華。

在當時的歐洲,渴望前往中國的傳教士有很多,但沒有任何組織和政府願意資助他們的出行而不得不放棄。

但歐洲強國法國能做到這一點。

當時法國的君主路易十四已經完成了一列改革措施,包括解除了貴族作為地方長官的權利,藉此削弱了貴族的力量;對內,取消法院對國王敕令的否決權,拒絕召開王國三級會議。

他廢除了首相,從此加強了中央集權。軍事方面他鎮壓叛亂,鞏固海防,對外擴張;經濟方面整頓財政,提倡重商主義;在文化上的專制,在宗教信仰上統一法國人的宗教思想,打擊其他教派。他將法蘭西變成當時西歐最強盛的國家。

他和康熙皇帝有相似的地方,幼年登基,都是帶領著國家從動盪走向強盛,也熱愛藝術。當“中國熱”剛剛在歐洲興起時,路易十四就為他的情人建造了一座具有中國建築風格的特里亞農宮。

當康熙皇帝的那封邀請函在歐洲流傳後,路易十四也許受到啟蒙思想影響,或者對東方古國的嚮往和藝術的著迷。

歐洲"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到處都是Cosplay

康熙大帝

1664年路易十四派遣傳教士前往中國。於1698年商船到達中國。路易十四的傳教士代表團受到了清康熙皇帝的接見。他給康熙皇帝準備了豐厚的禮物,測高望遠鏡、天文鐘、水平儀、天文儀器等。

康熙看到這些科學儀器後,不但准許他們自由傳教,還在挑選使節其中的傳教士做顧問。他們向康熙皇帝講解天文現象和人體解剖學。

1693年他們治好了感染瘧疾的康熙。

10年後,經過法國傳教士和中國官員的共同努力,繪製完成了《皇輿全圖》

。前後兩次成功的航行,將兩個未曾見面的君王拉近了距離。

船隊從中國運去大量的茶葉、扇子、絲綢、瓷器等。當康熙的畫像被傳教士帶到法國後,這才有了在凡塞宮舉辦的宮廷舞會上,法皇路易十四穿著清朝的服飾,出現在宮廷舞會上。

貴族們追隨著他穿著清朝時期的絲綢衣服,整個宮廷內外都是Cosplay。

在十八世紀“中國熱”吹遍歐洲大陸。中國文化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領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從中室內裝飾,絲綢,瓷器,漆器,繪畫,園林建築等諸多方面。

歐洲"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到處都是Cosplay

法國路易十四大帝

終究只能淺嘗輒止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上,十七、十八世紀時期是一個重要階段。中西兩大文明體系實質性接觸。

這種交流不僅在物質文化層面交流,而且還深入到科學技術和藝術文化層面。對於中國,從西方傳來的科學文化知識,哲學、美術和音樂部分改變了中國人的學術傳統和對世界的認知。

對於歐洲,中國的儒家倫理思想和藝術文化對啟蒙思想起到了激勵作用。

這次交流從器物層開始,逐步向文化層和思想層延伸。

康熙皇帝曾經兩次請求路易十四派更多的傳教士來華,但是他從沒有派遣任何官員和學士前往法國或者歐洲。

歐洲"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到處都是Cosplay

不受重視的西方傳教士

雖然康熙皇帝對路易十四提供的禮物讚不絕口,他接受到了西方先進的科技技術,但是始終不會將其推廣到宮廷之外的地方。他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另一方面限制西方科技技術在國內傳播,抑制漢人掌握先進技術,以免威脅到皇權的穩固。

同時法國在路易十四的帶領下稱霸歐洲,也依然被康熙皇帝視為蠻族番邦。學識豐富的傳教士們,也不過是皇權下的奴僕。

這使得西方傳教士的在中國根本沒有發揮其能力,只能淪落成為宮廷畫師。這也使得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導致中西方在科技落差越來越大,最終在晚清時期被滿族騎兵西方的堅船利炮打得潰不成軍,致使國土淪喪。

中西交流最終因為羅馬教廷對在華傳教士未按照教會禁令傳教的不滿,遭到羅馬教廷解散。這激怒了康熙皇帝,他遣散了幾乎所有的傳教士。導致這次中西文化交流終究逃不過淺嘗輒止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