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千年金像造型奇特,翻閱史料尋找答案,尋求楊堅推崇佛教的緣由

菜單

千年金像造型奇特,翻閱史料尋找答案,尋求楊堅推崇佛教的緣由

導讀:這兩天國慶中秋雙節齊至,很多家長的都會帶著孩子出去旅遊。帶孩子出去旅遊,我覺得西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西安曾經是13朝古都,這裡不僅有兵馬俑,乾陵,華清池等等眾多的名勝古蹟。更因為這裡的博物館,藏著無數的國寶和歷史傳奇。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其中一件國寶,董欽鎏金造像。

千年金像造型奇特,翻閱史料尋找答案,尋求楊堅推崇佛教的緣由

董欽鎏金造像,整體的高度只有41釐米,但是它構造複雜,做工精美,人物的表情更是栩栩如生,是西安博物院的鎮院之寶。那麼,這座董欽鎏金造像有什麼珍貴之處呢?咱們得先說說它的離奇身世。

1974年,西安市南郊的八里村村民在平整土地的時候,發現了這尊造像。從當時出土的現場情況來看,它不是墓葬,也沒有寺院的遺蹟,也沒有其他宅院或者其他建築的現象,它就是埋在深處的表面。

離奇吧,按照常理來說,如此精美的佛造像,要麼藏在佛寺的地宮裡,要麼做了達官貴人、佛門信徒的隨葬品,可這尊佛造像卻是被埋在了荒地裡。所以,專家們也很奇怪。難不成,以前八里村附近還有過一座大寺廟不成嗎?

可是翻遍所有的史料,西安城南這一帶從隋朝開始幾乎就沒人住,一直是農田,更沒有寺廟。所以,一時之間這尊佛造像究竟有什麼來歷,就成了迷了。不過,很快一個意外的發現就把這個謎給破了。

那天,工作人員對佛造像進行清理,卻在造像高腳床的右側和背面發現銘文。這裡要解釋一下,在佛造像上刻寫銘文,同類文物裡面幾乎沒有。而刻有銘文則充分表明,這尊佛造像的研究價值極高,那麼銘文寫了什麼呢?

千年金像造型奇特,翻閱史料尋找答案,尋求楊堅推崇佛教的緣由

銘文上寫著:“寧遠將軍武強縣丞董欽,與開皇四年7月15日敬造”。開皇,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的年號。也就是說,這件文物距今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是隋文帝四年,一個名叫董欽的縣丞出資鑄造的。

透過銘文知道了這尊佛造像的來歷、年代,還知道了供養者的身份資訊。這是西安博物院近千座佛造像裡面少有的,這就是這尊佛造像地位特殊的原因之一。不過,這尊造像還有讓人不理解的地方,怎麼呢?

這座造像不但通體鎏金,而且每個部件都鑄造精良,連佛像面部的表情都刻畫得十分細緻。如此精湛的工藝,完全是皇家造像的水準。不說現在是頂級國寶,即便是在當時,那也是價值不菲的。可它卻是由一個名叫董欽的縣丞供養的,問題就在,縣丞是什麼官?比縣令還低一級的八品官。而一個八品的縣丞一年掙多少銀子呢?

據史料記載,隋朝官員收入並不高,八品縣丞的年收入為六百石,折算成現在的話大概也就是十來萬吧,這樣的收入也就是現在一個普通白領的水平。可是當年董欽卻要用這些錢養老婆孩子家人,還要維繫人情往來,這個收入那肯定是不富裕的。

那您說他這種收入水平,怎麼可能供養的起一尊造價如此之昂貴的佛造像呢?為此,專家翻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然而,並沒有找到更多關於董欽的資訊,這也就成為了一個永久的謎團。

千年金像造型奇特,翻閱史料尋找答案,尋求楊堅推崇佛教的緣由

那麼,董欽的收入並不高,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來打造一尊昂貴的鎏金造像呢?這可能跟董欽生活的時代有關係。據史料記載,隋文帝非常推崇佛教,頒佈了很多有利於佛教發展的政策法令。佛教在中原發展的特別繁榮,民間供養佛造像的風氣十分濃厚。

隋文帝如此推崇佛教,相傳這和他小時候的一段經歷有關。公元547年7月的一個晚上,在馮翊城的般若寺裡,一個健壯的嬰兒降生了。這個嬰兒的父親,是當時的同州刺史揚忠。

然而,因為時局動盪,孩子生下來之後,楊忠並沒有把孩子接回家,而是把孩子交給了一個名叫智仙的尼姑撫養。於是,這個孩子從小就在寺院裡長大,一直吃齋唸佛,過著出家人的生活,而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

據說,當時智仙尼姑還給楊堅取了一個梵文的乳名,叫做那羅延。翻譯成漢語,那就是金剛力士的意思。楊堅跟隨智仙尼姑一直生活到13歲,從小對佛教是耳濡目染,這就是楊堅後來復興佛教的重要原因。

當然了,除了小時候的經歷之外,楊堅復興佛教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內心強烈的不安。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楊堅的皇位是從北周靜帝宇文闡手裡搶過來的,名不正而言不順。所以,楊堅一直擔心自己皇位不穩,大力推行佛教,這應該是他希望藉此來鞏固統治的一種手段。

千年金像造型奇特,翻閱史料尋找答案,尋求楊堅推崇佛教的緣由

所以,他在位期間聽任百姓出家,鼓勵各家各戶出資營造金像。同時,朝廷組織翻譯佛經,並令天下各州建造寺院佛塔。因為皇帝帶頭,所以當時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在家裡供養佛造像蔚然成風。在這種風氣之下,董欽花費大半家財來打造一座精美的鎏金造像,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不過,造像供養人的問題雖然說找到了解釋。可是,這尊佛造像本身,還有的一個更大的謎團。這座造像的造型非常奇特,和西安地區之前出土的造像是完全不同。

整座造像總共有23個構件組合而成。在這高足床上,以佛像為中心,菩薩、力士、蹲獅,高低錯落的排列在周圍。可是這些構件,都是單獨鑄造出來的,每一個構件之間,都有插榫孔眼相連線,它可以隨意拆卸。注意,這種奇特造型的佛造像,不僅在西安地區沒有出現過,甚至全國都十分少見。

這一點就很奇怪了,因為根據文獻記載,佛造像最早傳入中國是在漢代。不過,當時人們對佛教的瞭解很少,僅僅只是將這些造像當做一種外來的神仙來供養,所以造像的造型的也相對簡單。那麼到了隋代初年,這座董欽金造像,怎麼會採用如此特別的方式來造像呢?

千年金像造型奇特,翻閱史料尋找答案,尋求楊堅推崇佛教的緣由

經過翻閱史料,原來董欽造像這種造型樣式叫做佛壇式造像,目前國內發現的僅有三組,也是在南朝晚期。主要是蕭梁時期流行的一種樣式,這種樣式很有可能來自印度。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佛造像的造型也在不斷的變化,而且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特點。

而這座董欽鎏金造像,作為西安博物院內唯一一座佛壇式鎏金造像,它的研究價值那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西安博物院把他列為鎮院之寶的原因之一了。另外還有一個原因。董欽鎏金造像的佛,還有菩薩,身體軀幹都很修長。而佛身上的袈裟樣式是袒右肩的。菩薩身上的瓔珞呢,是斜劈的。

但是,其他隋朝時期的造像,菩薩的身材都比較豐滿,瓔珞是掛在胸前,而很少有斜挎式的,為什麼會這樣?同樣是西安地區出土的,同樣是隋朝時期的造像,董欽鎏金造像卻極其的與眾不同,這其中究竟有什麼原因?

關於這個問題,可能跟當時的歷史環境有關係。原來隋朝時期的造像樣式,大體分為兩個型別,一個是以隋朝都城大興城為代表的西部地區,盛行的是北周風格;而以濟南為代表的東部地區,則繼承了北齊的風格。

千年金像造型奇特,翻閱史料尋找答案,尋求楊堅推崇佛教的緣由

西安的前身是隋朝的大興城,所以這裡出土的隋代造像也都是北周樣式,但是董欽鎏金造像卻明顯是北齊樣式。正因為如此,它出現在這裡才顯得更為突出。那麼問題又來了,中國古代交通十分不便,而北齊和北周的領地相隔千里。那麼,這組來自千里之外,具有典型北齊風格的董欽鎏金造像,為什麼會會在西安出土呢?這可能和造像的供養人,武強縣丞董欽有關係。

當時的武強縣,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是北齊的屬地,董欽早年一直在這裡做官。他請人打造鎏金造像的時候,也應該還在武強縣。所以,這座鎏金造像具有典型的北齊風格也就順理成章。

那麼,這座造像為什麼會來到西安呢?很有可能後來董欽從武強縣調大興城任職,這尊造像也被他帶到這裡,這才導致了一座北齊風格的佛造像,不遠千里出現在了北周就地的原因。

當然了,究竟是不是這麼回事?由於年代久遠,當時的具體情況無從考證,一切都只是推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座董欽鎏金造像,為後世研究隋朝時期的佛教發展,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它雖然不是西安博物院內最古老的文物,但是它與眾不同的唯一性,卻讓它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