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質量工作中的閉環思維

菜單

質量工作中的閉環思維

別人發起一件事,在一定時間內,不管我們完成的效果如何,都要認真的反饋給發起人,這就叫閉環思維。

質量工作中的閉環思維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有一些員工的工作態度讓我很滿意,每次給他們安排完任務後,不管這個任務後期做得如何,他們都會給我一個準確的答覆——結果、問題、原因及與工作相關的種種必要事項,他們都做得很好。這樣的員工讓我感覺非常靠譜,因此我也願意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他們。這就是工作中的閉環思維。

從本質上來看,閉環思維強調的並不僅僅是責任心,它還強調了我們在工作中的團隊配合精神和對同事關係的敏感性。就是說,閉環思維不僅要求團隊成員完成工作本身,還需要照顧到與此相關的每一個人,考慮他們的感受,尊重和滿足他們的合理訴求,並在結束時給對方一個答覆,和整個團隊一起實現工作的閉環。

“閉環”的理論根據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提出“PDCA迴圈”。

“PDCA 迴圈”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

P(Plan)計劃:目標的確定和計劃的制定。

D(Do)執行:具體運作,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C(Check)檢查:總結對錯,明確效果,找出問題。

A(Act)處理:對檢查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經驗加以肯定並推廣,失敗教訓引起重視並避免。未解決的問題,提交下一個 PDCA 迴圈。

這四個過程不是一次性結束,而是週而復始地進行。

質量工作中的閉環思維

閉環思維重點

“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必須聯絡實際”,這就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從非理性走向理性的重點,尤其是運用線性思維時更應該去刻意地多想想是否符合當下的情況,這一點必須十分明確。“生命之樹常青”、“理論總是灰色的”。

我們對一切理論、觀點、概念,包括那些已成定論的、那些風行於世的、那些貌似高深的以及每個人自身經歷所積累形成的,都要抱著科學的懷疑精神,都要有一股衝破桎梏的銳勁。尤其對那種自己比較信服的觀念,更要警惕被其束縛。

注意經常拿當下的情況去對照檢查一下,自己的思考、說話、寫作,也應儘量避免引用其現成的觀點思想。要時時、事事、處處注意鍛鍊自己從實際中抽象觀點思考,或用實際來檢驗各種思想觀點的能力,讓思維方式逐步走上實事求是更完善的軌道。

案例:

上司交代小王在5天內撰寫一份培訓方案,小王撰寫完畢後給領導發了過去。一週後領導問其方案程序如何,小王說已經寫好發他了。文中小王的做法是否具備閉環思維?

閉環思維強調的是如果別人發起了一件事,你不管做得如何,都要最後閉環到這個發起者。尤其是面對上級時,他交代你的事情,作為下屬應該全力以赴地完成。最後不管完成的質量如何,都應該在約定的時間內給領導一個反饋,這就是閉環。

文中的小王在領導交辦事情以後,拋開沒有及時和領導溝通和修改方案不說,在方案完成並且傳送給領導以後也沒有給對方一個反饋。由此可見小王並不具備閉環意識,而且他的做法將會導致領導對其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提示:透過上述小案例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來了,職場中的閉環意識要求我們無論領導交代我們的事情完成的質量如何,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給對方一個反饋。

接下來,將此案例延伸一下。如果說領導安排小張將此方案發送給其他領導,小王傳送完畢以後該怎麼做呢?

小王在傳送完畢方案以後,應該第一時間給兩位領導一個反饋。自己領導作為這件事情的發起者,事情辦妥以後小王理所應當將完成情況反饋給他。而其他領導作為這次方案的接收者,小王也應當在方案發送完畢以後給他一個反饋,讓對方知道方案已經發他了。

提示:如果小王在傳送方案過程中出現任何變動,都應該將變動是否會給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帶來影響考慮在內並在第一時間告知他們,這也是閉環思維的表現之一。

假如領導交代小王處理的工作,是一件週期較長的專案,小王又該如何應對呢?

由於領導交代的工作週期漫長,他可能會忘記這件事的存在,或者想著卻不便於經常性地詢問小王工作進度如何。此時的小王不妨試著每隔一段時間向領導彙報一下工作的進度,或者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需要領導決策的地方。總而言之,多和領導溝通並及時反饋此項工作的具體情況。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給領導留下了“積極主動”的好印象,還增加了領導對其的信任度。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領導也許沒有意識到閉環的理念,但他一定認為這個下屬是不靠譜的。他會發現這名下屬在工作中有所缺失,無法給予他更大的信任,也不能交給他重要的任務。

以下是閉環思維帶來的益處:

第一,強調閉環思維,可以提高管理中的任務完成度,保證員工從工作開始到結束落實每一個環節,並及時給上司回饋。

第二,貫徹閉環思維,可以最佳化管理的效率,因為如果上司發起了一件事,下屬不管做得如何,都會最後反饋到發起者,上司能及時準確地知道結果,不需要事事催問。我們學習和理解閉環思維,並把它運用到團隊的管理和員工的培訓中,就是希望我們的團隊更加靠譜,而不是更加離譜。

你作為管理者,一旦能靠譜地對待工作,可能暫時付出很多,但長期看卻能收到數倍的回報。你也能就此檢驗團隊成員或合作伙伴,淘汰掉那些最不靠譜的人,最後你的團隊會形成一種重視執行與效能的好風氣。這能讓你的管理事半功倍,實現“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