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當資本實現價值增殖目的時,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

菜單

當資本實現價值增殖目的時,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

引言

當資本實現價值增殖目的時,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資本論》以勞動價值論為基本分析工具。《資本論》認為資本規模的擴大,或者說,資本積累依賴於剩餘價值的資本化。只有將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才能使資本規模擴大,實現資本積累。剩餘價值來源於生產過程中僱傭勞動者的勞動。

由此可見,資本積累實質上是資本家將無償佔有的勞動者的勞動果實轉化為資本的過程,因而是資本家對勞動者的剝削過程。

當資本實現價值增殖目的時,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

所以,《資本論》以勞動價值論為基本分析工具揭示資本積累的實質以及資本與勞動的剝削關係。

綜上所述,《資本論》繼承了《國富論》以勞動價值論為基本分析工具研究資本理論。

資本具有自利動機的觀點

《國富論》指出社會中

“各個人都不斷地努力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他所考慮的不是社會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

由此可見,《國富論》認為資本是以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每個個體透過資本的使用實現資本利潤的最大化。因而,資本具有自利的動機。

《國富論》認為資本所有者採取某種行動的出發點具有自利動機。

當資本實現價值增殖目的時,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

《國富論》大力讚揚了節儉者,批評了浪費者。因為《國富論》認為節儉是使國民財富增加的重要原因。然而,

如果從根源進行分析,節儉其實是自利動機下產生的,為實現自我利益的行為。

《國富論》認為:

“一個人所以會節儉,當然因為他有改良自身狀況的願望。”由此可見,資本所有者為了實現改良自身狀況、增加自己財產的願望而進行節儉。顯然,這是一種在自利動機下的逐利行為。

正如《國富論》所述:“我們每天所需要的

食料

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屠戶、麵包師、釀酒師等透過為他人提供食料或飲料而實現自己財富增長的目的。

當資本實現價值增殖目的時,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

由此可見,每個人所做出的利他的行為不是以利他為根本目的,

利他只是實現自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自我利益的實現才是進行利他行為的根本動機和出發點。

所以,《國富論》認為資本自利的動機導致資本所有者某種行為的發生。源頭自利則源頭導致的行為也是自利的。

由於資本所有者的行為是在資本自利動機下的行為,所以資本的行為也是自利的。《國富論》認為

“假若某一用途,明顯地比其他用途更有利或更不利,就會有許多人離去比較不利的用途,而擠進比較有利的用途,

各人的利害關係必然會促使他尋求有利的用途,避開不利的用途。”

當資本實現價值增殖目的時,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

由此可見,資本所有者出於利己心,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他會受一隻“看不見的手”的指引,自發地將他的資本轉向其他更有利可圖的領域,從而使資本為他帶來更多的利潤。

資本具有自利的動機

資本所有者之

所以將資本投入到國內產業而不投入到國外產業,是因為

“他只是盤算他自己的安全”;資本所有者之所以採取這種管理產業的方式而放棄那種管理產業的方式是因為他在盤算自己的利益,盤算如何實現自己利潤的最大化。

所以,《國富論》認為資本在自利動機的引導下發生的行為也是自利的。

綜上,《國富論》認為資本具有自利的動機,資本的自利動機就是資本利潤的最大化。《資本論》繼承了《國富論》資本具有自利動機的觀點,與

《國富論》不同的是,《資本論》認為資本自利的動機是資本的自行增殖。

當資本實現價值增殖目的時,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

資本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資本為增殖自身而存在。

資本天生具有增殖的本性,所以,資本增殖是資本自利動機下的自發行為,不受外界的任何影響。資本可以透過自身的運動實現價值增殖。

馬克思認為資本是一種自為存在的價值,所謂

“自為存在”就是有意識的存在。資本之所以是自為存在的價值是因為資本是作為主體而存在的。

資本的主體性使資本不斷將它所需要的個人以及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作為客體生產出來。

資本似人一般具有意識,資本作為物的人格化將自己的目的和意識附著在客體的身上,使客體從屬於資本。

資本的目的和動機也就成為了客體的目的和動機。

資本家就是資本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生產出來的客體,所以,資本家的身上打上了資本的烙印,資本家成為人的物化。

當資本實現價值增殖目的時,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

正如

《資本論》所述:

“資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而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自身”。

由此可見,資本作為能動的、有意識的主體,具有增殖自身的目的和動機。

而資本家作為資本的代表,必然以價值增殖為根本目的和出發點。從這個角度來看,資本家也只不過是資本為了實現自身利益即價值增殖的奴隸。所以,《資本論》認為資本具有自利動機。

價值增殖的實現

《資本論》認為資本家在資本自利動機下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獲得增殖的價值。資本的使用價值就在於增殖價值。

如果不能實現價值增殖,資本家便不會進行資本主義生產,不會僱傭工人,從而不會生產使用價值。

因為生產使用價值不是資本的最終目的,資本的根本目的在於透過佔有僱傭工人生產的使用價值,無償佔有其中的增殖價值。

所以,資本主義的生產是為了價值而生產使用價值。

由此可見,資本自利的動機使資本進入生產過程進而實現自我增殖和自我擴張。

資本的自利動機使資本具有自私的本性。只要能實現價值增殖,資本就可以犧牲任何人的利益。資本唯一害怕的就是不能實現價值增殖,然而,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

當資本實現價值增殖目的時,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

如果有

10%

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

20%

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

50%

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

100%

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

300%

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由此可見,資本不會在意為實現自我利益的行為對他人利益造成的影響。

只要能夠實現價值增殖,一切違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都可以作為實現自我利益的手段。商品生產過剩導致的資本家大規模地銷燬使用價值和資本過剩導致的使用價值生產的停滯就是最好的證明。

由生產過剩導致資本家大量銷燬使用價值是資本自利動機帶來的影響之一。

資本的自利動機體現在實現價值增殖的目的上。

在這個根本目的的引導下,資本主義的生產必然是規模不斷擴大的生產。並且,資本主義的生產力水平也將不斷提高以此實現獲得更多增殖價值的目的。但是,實現價值增殖的迫切要求導致資本家完全忽略了消費主體的購買能力。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使用價值的最大消費群體是工人階級。

但是,在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下,工人階級只能被分配到勞動力的價值,而勞動力的價值只夠工人購買生活必需品。因此,工人階級的消費需求受到支付能力的限制。

由此可見,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一面是由生產目的所導致的使用價值的大量生產;一面是由支付能力不足導致的需求受限。

生產與需求的不平衡必然引起資本主義使用價值的生產過剩從而爆發經濟危機。

當資本實現價值增殖目的時,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

當經濟危機爆發時,使用價值滯銷。而

使用價值

的滯銷導致價值增殖的目的無法實現。所以,為了實現資本的目的,資本家採用大規模銷燬使用價值的方法恢復平衡。但是,使用價值才是人類的本質性需求。

資本主義使用價值的生產過剩只是相對於工人支付能力來說的相對過剩,而不是相對於人對使用價值需要的絕對過剩。

所以,當資本家正在忙著銷燬使用價值的時候,許多工人則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

由此可見,資本為了實現價值增殖的目的而銷燬使用價值的行為是以損害他人利益為代價的。資本是自利的,只要能夠實現價值

增殖,資本不惜以犧牲他人的生命為代價。所以,《資本論》認為資本具有自利動機。

由資本過剩導致生產力發展受到阻礙也是資本自利動機帶來的影響之一。

在以資本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一切行動都是以資本的意識為基礎。

資本具有自利動機,也就是說,資本無止境的追求價值增殖。因此,資本不斷擴大規模,從而擴大資本主義生產規模,以達到儘可能多地獲得增殖價值的目的。但是,

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利潤率逐漸下降。

當利潤率的下降不能由擴大生產規模帶來的利潤量的提高來彌補時,資本主義的生產就出現了界限。

當資本實現價值增殖目的時,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

當資本主義生產達到了這個界限,資本將不能實現價值增殖的目的,這時,資本就發生了過剩。

當資本過剩時,資本主義的生產就會停滯從而阻礙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所以,資本追求價值增殖的目的使資本主義的界限暴露出來。

在生產力水平還未達到可以滿足人類需要的自然界限時,生產力就停止了發展,這無疑是對整個社會利益的損害。

結語

由此可見,

《資本論》認為資本是自利的,當資本可以實現價值增殖的

目的時

,生產力被作為增殖價值的手段不斷髮展。當資本無法實現價值增殖的,生產力的發展就會被拋諸腦後。綜上所述,《資本論》繼承了《國富論》中資本具有自利動機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