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養殖場”變身“玫瑰坊”!綿陽遊仙鄉下咋這麼好看?

菜單

“養殖場”變身“玫瑰坊”!綿陽遊仙鄉下咋這麼好看?

“養殖場”變身“玫瑰坊”!綿陽遊仙鄉下咋這麼好看?

閒置資源

村建制調整

空間佈局更最佳化

資源配置更高效

鄉村振興邁入了“快車道”

如何實現資源利用最充分,讓沉睡資源醒過來,讓閒置資產活起來,遊仙區這樣幹……

統籌規劃

集約利用閒置資源 助力產業提檔升級

“譁……譁……譁……”挖掘機的聲音已響徹山谷。這些天裡,魏城鎮魚泉村裡春光和煦,沁怡玫瑰專業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楊支鳳正在雲蓋寺(小地名)上精修塘堰,用於玫瑰產業蓄水灌溉 。

“養殖場”變身“玫瑰坊”!綿陽遊仙鄉下咋這麼好看?

“光是清理這一個廢棄水塘,我就花費了8萬元……”但是接下來,楊支鳳所在的合作社還準備投入更多的資金,把村子裡的閒置養殖場改造成玫瑰花烘乾房,打造玫瑰全產業鏈。眾所周知,玫瑰屬於特種產業,存在一定市場依賴性。

沁怡玫瑰專業種植合作社抓發展的信心來自哪裡?

“養殖場”變身“玫瑰坊”!綿陽遊仙鄉下咋這麼好看?

自2017年起,合作社就在老魚泉村利用邊角土地發展玫瑰產業,並一度擴張到隔壁村——原健康村,以求最大程度實現集中連片發展,畢竟有規模後便於管理,有產量後好做深加工,能更好地抗擊市場風險。奈何兩個村各有發展思路,各有產業重點,導致合作社跨區域發展社員、流轉土地常常遭遇溝通困難。農戶也因缺少致富帶頭人,或是將土地撂荒,或是種植低附加值的農作物,眾多水利設施,輸電線纜,生產便道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養殖場”變身“玫瑰坊”!綿陽遊仙鄉下咋這麼好看?

村級建制調整後,原魚泉村和健康村合併為魚泉村,“

一張桌子上談問題,一張白紙上寫結果

”,新的村兩委對產業做了統一規劃和安排,一面說服農戶要把荒地荒坡利用起來,種上農作物,或是流轉出去,一面將閒置生產設施、生產場所進行整理,打包出租給合作社等經營主體。

“不僅滿足了玫瑰種植土地需求,還幫忙解決了加工、銷售場所問題。”據魚泉村黨委書記、主任周安發透露,單是跟沁怡玫瑰專業種植合作社合作利用閒置資源,村集體經濟就實現了3萬元增收。發展瓶頸被逐一解決,

合作社下一步也將300餘畝玫瑰花種植規模擴張到1000畝

,力爭生產出“魚泉”牌的玫瑰精油,帶領更多村民實現增收。

“養殖場”變身“玫瑰坊”!綿陽遊仙鄉下咋這麼好看?

楊支鳳手把手指導社員去芽去枝

廣開途徑

深度挖掘潛在價值 讓閒置資產活起來

啟用閒置資源和資產,實現村集體和企業發展雙贏局面,只是遊仙區抓實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的一個縮影。此外,全區還將閒置資源、資產轉變為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採用“

三個三分之一

”方法合理配置閒置辦公用房,不斷提升基層群眾幸福指數,壯大村集體經濟。

三個三分之一:

針對村部閒置辦公用房——即“三分之一”

由村支兩委使用

,“三分之一”提供

給黨員群眾開展活動使用

,開辦農民夜校、農民健身場所、閱讀室、衛生室等,保障群眾就近就便享受公共服務,“三分之一”租賃給農業企業、農民專合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等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用

“養殖場”變身“玫瑰坊”!綿陽遊仙鄉下咋這麼好看?

“咚鏘咚鏘咚咚鏘……”每天下午,魏城鎮東宣社群群眾文藝活動中心熱鬧非凡,社群居民在進行集體娛樂活動,敲打樂器、玩棋牌、看書,享受著午後閒暇時光。

“養殖場”變身“玫瑰坊”!綿陽遊仙鄉下咋這麼好看?

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原魏城鎮、東宣鎮、徐家鎮合併成魏城鎮,設東宣場和徐家場,合併後,場上的辦公用房被大量閒置下來。 去年6月,東宣社群搬到東宣場便民服務中心集中辦公,原來社群的辦公用房一方面交由星光村辦公,並和星光村一起

將原群眾文化活動陣地進行了改造提升

;另一方面把整理出來的二樓

閒置辦公用房進行整體出租

“養殖場”變身“玫瑰坊”!綿陽遊仙鄉下咋這麼好看?

“相比以前,群眾文藝活動中心更加寬敞明亮了,還增添了桌椅、樂器等設施,現在我們留守老人每天都會在這裡休閒娛樂,大家都非常開心!”社群居民羅映貴如是說。

“養殖場”變身“玫瑰坊”!綿陽遊仙鄉下咋這麼好看?

“目前有幾家企業正在和我們洽談,想把我們社群閒置的辦公用房和東宣場政府機關部分閒置辦公用房進行整理出租,出租後,可以增加我們集體經濟收入。”魏城鎮東宣場東宣社群黨支部書記羅聰說。

“養殖場”變身“玫瑰坊”!綿陽遊仙鄉下咋這麼好看?

就這樣,遊仙區透過合理利用鎮、村(社群)閒置辦公用房,親民化改造提升群眾文化活動陣地和村級便民服務中心,不斷釋放改革紅利,促進鎮、村、組三級統籌協調發展,共享收益,為全區鄉村振興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截至目前,全區共租賃閒置村部辦公用房7426平方米,每年增加集體收入20餘萬元。

因地制宜 分類施策

遊仙區正搶抓機遇

以“兩項”改革

和省首批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區建設為契機

不斷改革創新

啟用農村閒置資產資源

強村富民興產業

總編輯:李健

校 審:劉小義

本文編輯:陳靜

本文作者:宋兵 劉慶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