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菜單

《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知否》這部劇的背景發生在北宋年間,前期是宋仁宗統治時期,後期是宋英宗統治時期。這部劇中,盛家老太太,明蘭,賀家老太太等等,她們的話中總能體現出很多道理。

其中提起最多的就是女子的生活和婚姻。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一句話貫穿全劇始終,而“計深遠”從劇中來看,

一是體現在父母對她們小時候的規劃,二是她們的婚姻。

明蘭的母親一屍兩命,臨終前逼著明蘭改口,從“阿孃”變為“小娘”,去盛老太太膝下,因為在這個宅子裡,只有在盛老太太那裡才能讓明蘭更好的活下去;顧廷燁被顧府驅逐,帶著蓉姐兒在漕幫討生活,當時明蘭遇到水盜落水被顧廷燁救下,當時明蘭也對顧廷燁說,若是真的愛女兒,就應該給她好的生活條件,好的教育,而不是一輩子讓她在漕幫上長大。

《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如蘭、墨蘭、齊衡等等,她們的人生都是一早就由父母規劃的,尤其是女子在終身大事上,她們更是仔細的考量。有的父母看女婿的家境好不好,配不配的上自己家,能不能給自己家添點助力。

有的考察女婿的人品,看這人是不是一個可造之材。

但是,從盛紘家裡,不難看出,母親都是想讓自己女兒的夫君家世好,而且一般都是家世比自己家好,這樣說出去才臉上有光,算得上是高攀了。不管是王大娘子還是林小娘,都想讓自己的女兒高嫁。

然而盛紘很有自知之明,他自知自己一個五品小官,高攀不上王公貴族。

盛家老太太的一番話被大家狂贊,在兒女婚姻上,她說太高了不好,太低了也不好,兩家最好家境相當,平交。

《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高攀的,女方在夫家底氣不足;低嫁的,日子長了難免心生怨懟。

但是《知否》中,眾人眼中所謂的幾個高嫁,都是公候之家。第一,齊衡小公爺,父親是國公,母親是養在皇后膝下的郡主,家世可謂顯赫;第二,梁家嫡六子梁晗,伯爵府,世襲爵位;第三,顧家嫡二子顧廷燁,侯爵府,世襲爵位。尤其是新皇繼位,顧廷燁在皇帝登基之路上立下大功,成為當朝炙手可熱的新貴。

這些身份,看似都不是一個五品官的小庶女能高攀上的。劇中其他人的意思也是,痴心妄想,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這有可能,這很有可能,因為在當時的宋朝,做文官的根本看不上這些權貴,甚至還要故意彈劾權貴以示自己

“出淤泥而不染”、“不為權貴折腰”

《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大家都知道宋朝重文抑武,其實在宋朝成立初期,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主要目的是讓文武平衡,相互制衡。以免武將手中有兵權,起了造反的心思。但是這種平衡在一朝一朝中打破了,到宋仁宗時期,文官的地位是你想象不到的高,而武官的地位也是你想象不到的低。

宋仁宗時期,范仲淹、韓琦、蘇軾、富弼、王安石等等才俊層出,他們的名氣直到現在,一點不比當時差。但是提起宋朝的武將,最出名的還是被秦檜迫害的岳飛,而宋仁宗時期,只有一個狄青有點名氣。

當時,在外帶兵打仗的都是文官做主帥,文官才有調兵的最終決定權,而武將只能聽文官的。有時候這些文官不能決定的,就要將情況快馬發到朝堂上,讓那個皇帝審批拿主意,群臣討論,等再把解決方法送回去了,往往已經錯過攻打的最好的機會了。

《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所以不是宋朝不能打贏仗,而是武官的意見得不到重視和執行,這種程式也往往會貽誤戰機。

這樣一來,宋朝自然沒人想做一個有思想的武將,畢竟思想得不到重視,還很有可能因為這種思想引火上身。

名將狄青,最高也就做到了樞密院副使,因為宋朝的正職只能由文官擔任,武將最高只能做到副職。而且狄青駐紮在外,無命令不得回京,就算是十萬火急的事情,也不能擅自回京。

狄青府中有一個僕人燒紙錢,結果外邊人看見府裡的火光,文官就覺得這是不是在冒金光。

偏巧第二天狄青穿了一件偏黃色的衣服,又被那些文官自動腦補成明黃色衣服,就這麼著以為狄青要造反。

《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那個時候,宋仁宗病重,於是朝臣就直接做主把狄青貶謫了。為什麼貶謫?對,狄青也想知道,所以狄青親自問,得到的答案僅僅是:我們懷疑你要造反了,所以要提前下手。

連直接證據都沒有,就可以貶謫一位將軍。

這一點在《知否》中其實也有些體現,電視劇中,康姨媽唆使王大娘子給盛家老太太下毒,這是最大的不孝之事,如果被揭發了坐牢流放甚至賜死都是有可能的。

就是這麼一個人,又在明蘭生產的時候趁虛而入,刺殺明蘭,被顧廷燁及時趕到一劍刺死。

康姨媽的母親一看這個受不了了,我閨女沒了,我要討公道,直接告御狀去了。當時皇帝是恭恭敬敬把老婦人請到朝堂上的,而且因為旁邊朝臣的添油加醋,直接把顧廷燁下獄,準備流放了。

顧廷燁,從龍之功,侯爵,大將軍,因為殺了這麼一個女人,竟被下獄流放。而明蘭也告御狀的時候,在宮外敲了一整天的登聞鼓,也沒有人讓她面見天子。

《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雖然後來我們知道了這都是皇帝和顧廷燁聯手做的一場戲,但是這是真實反映了宋朝文武官之間的地位情況的。

宋朝不殺文官,但是可以殺武官。雖然宋朝也有文武雙全的文官,能指揮的了打仗,但是也只有范仲淹這樣的人才,而整個大宋的文人裡,有幾個是像范仲淹一樣。更多的是把武將的功勞攬在自己身上,一邊繼續貶低武官,一邊繼續吹捧文官。

而武官的屈辱不僅如此,在宋朝,每一個基層出生的小士兵,都要在臉上刻字,類似於黥刑。在臉上刻字,這幾乎是屈辱了,當個兵還得忍受這種屈辱。而且當時的社會風氣是,幹什麼都不能當兵,就算是做個商人做點小買賣都不能當兵,否則就會被人看不起。

《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所以《知否》中,顧廷燁帶著一身戰功滿身榮耀歸來,成了大家爭著巴結的物件。首先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皇帝不可能讓一個武將掌管全軍。

其次即便他打了幾場勝仗,文官們也不會去巴結他,因為按照文官往常的做法,他們為了顯示自己的清高,顯示自己看不起武將,要去上奏章彈劾他們。

在劇中,顧廷燁一回京,很多人爭著要把女兒嫁給他,當盛紘和王大娘子得知顧廷燁要娶他們家女兒時,也是驚訝出表情包。然後王大娘子就興沖沖向如蘭表示這是天大的好事,這門第比墨蘭嫁的伯爵府還高。

講道理,這兩家在文官眼裡都是差不多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家裡帶的兵比較多,一個家裡帶的兵比較少。

《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再說盛家,盛家祖上是商人,到盛紘的父親科舉出身,還娶了勇毅候獨女,再到盛紘,也是科舉出身,才敢去王家提親。

而盛家的二房經商,家裡有錢,據原著的描述,盛家二房每年往盛紘這裡送錢都是一車一車的送的。他們第一次見到乖巧可愛的明蘭,除了每個姐妹都有的禮物,隨手就給了一荷包金子。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錢,盛紘在朝為官,那叫一個清廉。

他不用貪汙受賄,也不用藉著女兒的婚姻攀高枝,所以才會選中了貧寒的舉子文炎敬。也因此,正常宋朝背景下,盛紘完全不用因為顧廷燁說要娶他家女兒這麼激動,他要激動也是覺得倒黴,那麼多姑娘,怎麼就盯上他的姑娘了?

《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即便是面對權貴,比如小公爺家和梁家,梁家還不如顧廷燁,世襲的爵位,沒有什麼實質的官職,手裡僅僅有幾個兵,巡視京都。而小公爺家,國公,郡主,在劇中配公主都是足夠的。事實上這樣的家世,越是清貴文官越不會將女兒嫁進去。

什麼叫清貴,清,就是覺得自己但凡跟權貴沾上點關係就不乾淨了;貴,就是越在朝堂上不結黨不營私,自己一個人,就越顯得貴重。在這種思想下,北宋的文人是不會想要跟權貴沾上一點關係的。

總之,宋朝時期,整個社會風氣都是,仁孝最大,文官文人最大,在文官的攻勢下皇帝都要避讓三分,

武將是處處受打壓處處被瞧不起的,基層小士兵更是被視為低下的一種存在,反倒是商人的地位得到了一點提升。

《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國公府,事實上北宋權貴是文官最看不上的

北宋如此,南宋更加變本加厲,南宋的武將,以認文官乾爹為榮。

在宋朝,官員之間的鄙視鏈大概就是:平民科舉出身的看不上貴族科舉出身的;貴族科舉出身的看不上貴族恩蔭做官的;貴族恩蔭做官的看不上只襲爵啥都不幹的;只襲爵啥都不幹的看不上做武將的;剩下做武將的就和基層士兵報團取暖了。

宋朝的確是一個經濟高度繁華,文化高度繁華的朝代,這種繁華,就是以打壓武將換來的。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治國方法,宋朝犧牲了武將的利益,讓人們的視線都轉移到經濟生產和文化創作上來,也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經典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