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企業資料標準管理系統怎麼做,這樣效率快很多!

菜單

企業資料標準管理系統怎麼做,這樣效率快很多!

提到“標準”二字,我們第一時間能夠想到的就是一系列的標準化文件,例如:產品設計標準、生產標準、質量檢驗標準、庫房管理標準、安全環保標準、物流配送標準等,這些標準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等。而我們所說的資料標準卻不單單是指與資料相關的標準檔案,資料標準是一個從業務、技術、管理三方面達成一致的規範化體系。

企業資料標準管理系統怎麼做,這樣效率快很多!

資料標準化是指研究、制定和推廣應用統一的資料分類分級、記錄格式及轉換、編碼等技術標準的過程。——維基百科。

我覺得資料標準是一套由管理制度、管控流程、技術工具共同組成的體系,是透過這套體系的推廣,應用統一的資料定義、資料分類、記錄格式和轉換、編碼等實現資料的標準化。

企業資料標準管理的內容

1、資料模型標準,即元資料的標準化。

自己從事IT行業10多年,一路走來,曾經做開發的時候一度認為資料模型沒什麼,只不過就是表結構、儲存過程的設計,後來接觸了資料整合ETL、ESB,雖然也知道ETL指令碼本身也是元模型的一部分,但對其重要程度也沒放在心上。

後來慢慢發現之前的想法還過於簡單,如果把企業資訊化比作是人體的話,資料模型就是其骨架,資料之間的關係和流向是其血管和脈絡,資料是其血液,資料模型的標準化是其資料血液能夠正常流動和執行的根本。資料模型標準是元資料管理的主要內容,是企業資料治理的基礎。

2、主資料和參照資料標準。

主資料是用來描述企業核心業務實體的資料,比如客戶、供應商、員工、產品、物料等;它是具有高業務價值的、可以在企業內跨越各個業務部門被重複使用的資料,被譽為企業的“黃金資料”。參考資料是用於將其他資料進行分類或目錄整編的資料,是規定資料元的域值範圍。參照資料一般是有國標可以參照的,固定不變的,或者是用於企業內部資料分類的,基本固定不變的資料。個人認為主資料與參照資料的標準化是企業資料標準化的核心。

3、指標資料標準。

指標資料是在實體資料基礎之上,增加了統計維度、計算方式、分析規則等資訊加工後的資料。指標資料標準是對企業業務指標所涉及的指標項的統一定義和管理。企業的財務、銷售、採購、生產、質量、售後等各業務域均分佈都有其相應的業務指標。這些指標不僅需要在業務系統中統計和展現還需要在資料分析系統中展現,有的指標資料需要多個從不同的業務系統中進行獲取。

沒有指標資料標準化,你可以想象在每次資料平臺有新分析主題構建或舊的分析主題變革,都需要從所涉及的各個系統、庫表中進行分析和定義,需要耗費的成本巨大。同時,目前大資料分析都提倡業務人員的自助化分析,沒有指標資料標準,業務人員要從不同系統中拿到自己想要的資料進行分析幾乎是不可能的。

順便一提資料標準和其他資料治理環節的關係。

資料標準與主資料的關係

從範圍上看,資料標準包括資料模型標準、主資料標準、參照資料標準、資料指標標準和其他資料元標準,主資料是資料標準的一個子集;從資料梳理和識別、能力成熟度評估、資料標準編制、資料管理和應用、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涉及的業務面等方面,資料標準和主資料都是基本相同的。企業在資料治理專案中,有整體建設的,包含了:元資料、主資料、資料標準等領域;也有分開建設的,例如:主資料專案單獨立項,資料標準管理和資料倉庫放在一起實施;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明確實施範圍和內容,制定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資料治理路線圖。

資料標準與元資料的關係

元資料是資料標準的基礎,企業在制定資料標準的時候最先需要明確的就是資料業務屬性、技術屬性和管理屬性,而這三類屬性就是我們所說的業務元資料、技術元資料和管理元資料。基於元資料的資料標準管理,為業務實體的定義、關係和業務規則到IT實現之間提供清晰、標準的語義轉換,提高業務和IT之間的一致性,保障IT系統能夠真實反映業務事實。併為資料標準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的整合,提供有關資料標準、資料對映關係和資料規則的描述,為業務系統的整合提供支撐。

資料標準與資料質量的關係

沒有標準化就沒有資訊化,那就更談不上資料質量了。透過對資料標準的統一定義,明確資料的歸口部門和責任主體,為企業的資料質量和資料安全提供了一個基礎的保障。透過對資料實體、資料關係以及資料處理階段,定義統一的標準、資料對映關係和資料質量規則,使得資料的質量校驗有據可依,有法可循,為企業資料質量的提升和最佳化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