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看透不說透,這是一種修養,也是對家庭的愛《約翰之子》

菜單

看透不說透,這是一種修養,也是對家庭的愛《約翰之子》

《約翰之子》

無比溫馨感人的一部法語片,看到結尾的逆轉有點責怪自己怎麼那麼粗心沒留意細節。雖然看到中間隱隱有些猜測,但是劇情流暢,並沒有留下太多痕跡抓取,念頭只是一閃而過,並沒有細尋思,以至於看到結尾之後忍不住又掉過頭重新看了一遍。父親這一角色演繹得真好,細膩自然,沒有瑕疵。機場送別一幕忍不住潸然淚下,無比感動!其實在場的每個人都已經明白,但是誰也不說破,就讓一切自然而然的流動,已然是一家人的親情溫暖著彼此的內心,也溫暖著觀影的觀眾。父與子之間,也許是人類最複雜和難以理解的情感表達,片中的父子雖30年未曾見面,但是血脈之間的善良和執著卻刻在了基因裡。兒子執意要見兩個哥哥~~父親執意堅持中醫治療~~這些點滴細節需要第二遍的咀嚼才能品出導演的深長意味。

看透不說透,這是一種修養,也是對家庭的愛《約翰之子》

這是一個溫暖善良品味相投的家庭,每一個成員都是那麼美好,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真實隱忍。特別想說說父親的妻子,這位女性的刻畫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在一些言談舉止的細節中就能感受到這位女性身上具有的溫柔善良、賢惠大氣的品質,特別是後來她隱約感到面前的這個可愛的青年就是自己心愛丈夫的私生子,想來她的內心在劇烈地震盪,但是她並沒有和丈夫說破,而且希望這個私生子能夠有力量能夠挽留自己的丈夫多一些時日留在自己和女兒們身邊,這些也正是父親即使與兒子的母親在巴黎發生了一生中最美好炙熱的愛情,而且有了自己最想要的兒子之後,也最終沒有勇氣去傷害身邊沒有任何過錯的妻子。仔細重溫,片中的每一處細節每一個對白最終都圓滿地完成了一整個事情的勾畫,一切都是美好而自然而然的發生,沒有過錯,只有愛與無奈!法語片有不少佳作,有一種渾然一體的自我氣質,總是那麼自然無痕,咋看瑣碎日常,往往看到後面就能品味出導演的功底和人性的真實。

看透不說透,這是一種修養,也是對家庭的愛《約翰之子》

這部電影,不知道是用什麼樣的魔力讓我感動。在臨行的早上,他們相對而坐吃早餐,皮埃爾強掩關切地詢問飛機航班時。眼眶溼潤。皮埃爾為他檢查完身體,被追問時,回答說“我只能說是時候了”。他必然帶著內疚,活了大半輩子,這邊有妻兒,那邊有自己辜負的情人和兒子。想見而不能相見,相見而不能相認。用另一個身份看著自己的孩子,必須把一些秘密爛在心裡,我不知道這個男人有多隱忍。於是被他的那句,“是時候了”搶走了眼淚。

看透不說透,這是一種修養,也是對家庭的愛《約翰之子》

在機場,當他走進檢票口,皮埃爾突然慌張地回頭看時,終於流露出父親對兒子的不捨。哭到不能制止。明明是這樣簡單平淡的劇情,毫無波瀾的臺詞。卻攝人心魄。我想,它的魅力,就在父親這個個體上吧。隱忍,無言卻愛得深沉。這就是如山的父愛吧。嗯,下次,他們一定會相聚在巴黎。不再糾結過往。

看透不說透,這是一種修養,也是對家庭的愛《約翰之子》

很多人拿《約翰之子》與《海邊的曼徹斯特》作比較,兩部影片確實很像,《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的李的孤獨感更甚,而且從李和前妻兩人淚流滿面對話這一段可以看出,李的孤獨和自我放逐已經到了自我放棄的地步,讓整部影片的色調墮入更深的灰暗。好在《約翰之子》比較剋制,馬修用“看到孫子”來鼓勵皮埃爾採用化療戰勝癌症,皮埃爾用看到馬修的下一部作品做了迴應。面對孤獨,父子倆選擇了和解和希望。

根據影片原名,因為Jean更多的翻譯成耳熟能詳的“讓”,因此翻譯成《讓之子》更合適。另外一個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梗是,馬修和皮埃爾的女兒瑪蒂娜似乎擦出了火花,兩人的緊緊擁抱絕對是影片中的暖色。不過想象下,兩人如果更加熱情一點,做了一些難以描述的事情,隔天馬修知道兩人原來是兄妹,這就太狗血了。好在瑪蒂娜看到了油畫,讓一切戛然而止。好吧,如果真是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情,皮埃爾會不會後悔,“早知今日,不如直接告訴你算了”,讓理想主義人設徹底崩塌呢。

看透不說透,這是一種修養,也是對家庭的愛《約翰之子》

當最後離別鋼琴曲再次響起,此刻才是全篇平淡的故事完美的意義,當我們瞭解了真相,體會了每個人物的特性後,那音樂帶給觀眾的是情不自禁的感動,是瞬間迸發出來的。平淡不驚的故事,是含蓄的不動聲色,是溫柔之人但並非寡情,老頭小心翼翼的嘗試著用了另一故事來和35年都沒有見過面的兒子重逢,陌生的要去了解一下才會帶到家中,這無不體現了內斂和有些顧及,的確約翰的兩個兒子都表現得很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