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均衡陷阱"裡的農奴制——俄國農民"自甘奴化"背後的統治邏輯

菜單

"均衡陷阱"裡的農奴制——俄國農民"自甘奴化"背後的統治邏輯

俄國的農奴制度開始於十五世紀末,起點的時間並不算早,期間農奴制度一直延續、發展,到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被廢除,並且在這期間,正是資本主義浪潮席捲西方世界,正是發展的高峰時期。

面對著資本主義洶洶而來的全球性擴張,俄國卻能夠抵住這個發展浪潮,一次又一次的透過立法的形式確定農奴制度,並且還在不斷的強化、擴大,農奴制在俄國的發展甚至能用“根深蒂固”來形容。

俄國的農奴制度之所以能夠存在這麼長的時間,這離不開沙皇專制和俄國固有的村社制度,這個制度不僅是沙皇專制的基礎,更是貴族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甚至還有農民自身的生存需要,也是能夠讓俄國農奴制度向前不斷髮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農奴制度平衡了沙皇政府、貴族和農民之間的利益關係,並且這種透過這種微妙的均衡陷阱也使得農奴制度能夠長期紮根於俄國。

為俄國的軍事實力提供保障

俄國過於遼闊的國土面積,並且境內沒有天然的阻擋屏障,對於外部勢力來說就是一大塊肥肉,沒有天然的自然屏障,意味著他們面對外來入侵的自我防衛能力較弱,易守難攻。

曾經瑞典人、蒙古人都入侵過俄國,正是由於這種外族對俄國入侵的歷史,使得俄國在長期的發展中,對於自身安全方面具有著極大的不安全感,也成為了俄國曆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對外擴張是歷代沙皇的政策基點!

這一點一直不變,直到十九世紀俄國依舊透過鞏固強大的軍事實力,來不斷地開拓國土面積,這樣才能夠避免被外族入侵,達到既能使得國土安全又實現擴張的目的。

這種不斷的對外戰爭的方式需要俄國有一個強大的國力後盾,要舉全國的大部分力量來供養軍事,於是農奴制就成為了維繫俄國強大軍事實力的基本手段。

保證了國內農業的大幅發展

除此之外,在十六世紀開始,貴族也必須為國家服役,之後沙皇政府軍人和官員主要有貴族階級承包,並且還要積極的支援沙皇政府,

作為利益交換,沙皇政府將土地賜予貴族階級,並且將農奴固定在貴族的土地上,給貴族的土地提供不斷的為他們生產勞動力。

為了防止這些農奴逃跑或者是遷移,俄國政府就出臺了一系列限制農民自由遷徙的法律,此後農民就世世代代的被束縛到這片土地上,永遠不能離開自己的主人。

就這樣,農奴們維持著俄國正常的軍事運轉直到十八、十九世紀,這個制度不僅沒有改變,相應的農奴制又被加進一步強化,

這表明沙皇政府要維持統治十分依賴農奴制度為它源源不斷的提供養分。

農奴制度算不上是農業生產的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農奴制度是促進俄國發展的有效方式,因為在農奴制度的支撐下,不僅農民們可以生活下去,並且還供養了國家的軍隊、貴族和官僚階級們。

除此之外,地主農民的工作效率跟產量要遠比國家農民高,並且再加上俄國的條件惡劣,自然也就造成了生產力低下,過於遼闊的國土面積此時也成了“甜蜜的負擔”,顯得勞動力極其匱乏。

雖然在十八世紀俄國的人口數量一直在不斷的增加,但是人口增加的速度遠遠趕不上領土的擴張速度,並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家把農奴控制在固定的土地上面,也是有效的促進了農業能夠穩定的向前發展。

農奴制度為沙皇帶來了兩項高額稅收

農奴制度不僅能夠解決俄國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同時也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所需要的人力資源,他們被分到礦山、工廠去工作,在工廠中生產出來國家和貴族們所需要的軍備物資和儲備物資,這個時候,這些國有的農民就有了另外一個身份,工廠農奴。

除此之外,農奴制度的出現也使得俄國政府的財政收入趨於穩定,在彼得一世統治期間,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開始引進了一種新的稅收方式——人頭稅,人頭稅的徵收範圍是除了貴族階級之外,而面向所有社會階級徵收的一種稅收方式。

但是,

政府並不會直接從農奴身上收取人頭稅,而是讓貴族階級充當中間人,徵收這部分費用,然後上交給俄國政府。在實施這項稅收的途中,貴族階級加大了對農奴的管理權力和控制力,俄國政府進一步強化了農奴制度的穩定。

並且,只要俄國政府部門不中斷對人頭稅的徵收,那麼貴族階級同樣不會減少對於農奴的控制,因為一旦釋放農奴,就意味著這個作為俄國數額最高的稅賦需要貴族階級自己承擔,這是貴族階級不願看到,也不想看到的。

除此之外,俄國的另一項高稅收的酒稅制度同樣也會跟農奴聯絡到一起,因為在十八世紀中期之後,釀酒這個高利潤的行業就被貴族階級盯上,被他們所壟斷。

而釀酒的原材料是由政府統一從農奴制度下收購農奴們生產的低廉成本的原料,這兩項高收益的稅收制度均離不開農奴制度。

政治方面,農奴制度的確立也鞏固了沙皇政府的統治,並且在彼得一世推行的徵兵制度中,地主還有著為政府軍隊挑選一定數量的軍人的任務,地主們經常將這一權利分配給地方的村社。

村社的管理人員就會將那些不服從管理的人挑選出來送往戰場,維護貴族統治的同時,震懾剩下的居民。從另一方面來講,

這些貴族地主們彌補了俄國政府在遼闊的土地上無法面面俱到的管理漏洞,是一種對政府職能的有效代替。

沙皇政府保證貴族特權,貴族階級給沙皇政府反饋的是擁護沙皇的統治和承擔兵役、兵源的成武,與之相應的,貴族們保證農奴不受外來勢力的干擾和侵襲,農奴們反過來為貴族階級服務,提供勞役地租。

從這種支配方式來看,農奴制度是沙皇專政的一項必不可缺的重要制度,農奴制度的層層管理之下,貴族地主階級對農奴的控制、劃分階層,穩定社會局勢具有著關鍵性作用。

農民只反貴族,不反沙皇

沙皇政府貴族和農民之間形成了利益均衡,即便是農民們將自己收成的一半以上全部都上交給了貴族和國家的同時,還要承擔著繁重的國家義務,受到統治階級的嚴重的剝削,但是,在另一方面,農奴制度的存在也保障了他們自身的生存需求,所以農奴制度也會長期的紮根於俄國。

並且,由於受到東正教思想的影響,在他們心中,“好沙皇”的印象已經深入骨髓,地位十分崇高,

正是由於沙皇的庇護下,那些被貴族們搶走的土地才會重新回到農民手上。

在他們心裡認為,他們受到嚴重剝削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農奴制度本身,而是受到凌駕於他們之上的貴族階級對他們的剝削,所以那些

俄國農民們起義的物件往往就是針對貴族和地主和官員們,而不是針對於最高統治者沙皇本身。

沙皇保證了農民們最基礎的利益,均衡模式形成

不想讓一個壞地主在他們頭上作作威作福的觀念也深入農民心中,從而影響了他們對於農奴制的判斷和態度,曾經有個地主想要釋放自己的農奴,並把自己其中一塊地產生的土地租給農奴們耕種,在現在的眼光看來,這是為數不多的能讓農奴們擺脫地下地位的機會,但是,當他把自己的這一計劃講給農奴們聽的時候,農奴的反應卻出奇的一致,稱自己還是喜歡按照原來的農奴制度,

因為在他們心中始終:認為土地是自己的,而他們是地主的!

這個這事情也體現出農民們的心中是如何界定自己與地主和土地之間的關係,並且,

這種自願奴化的現象在俄國並不少見,除此之外,統治者們雖然對農奴們極盡剝削,但是同在剝削的同時,也會盡力的保障農民們僅有的利益,防止出現過度剝削、出現赤貧的現象。

可能這個出發點只是為了使自己的統治更加穩固,讓農民儘可能的產出更多的資源可供其利用,而並不是所謂的仁慈心。但是也無論他們是出於什麼目的,也不能夠否認他們在災荒年月為農民們賑災,幫他們渡過難關的事實。

在饑荒的年份,每位農民都能夠從地主那裡領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口糧,但是也有個別地主貪圖一時小利,並不想分享給農民們,這個時候政府就會以極強硬的手段,迫使地主救助農民。

並且,還在俄國軍隊駐守邊境保護這些農民們免受其他外來侵略者的干擾,從而形成了一種在均衡模式下的互惠互利,所以從另一方面來講,

農奴制度給了農民們活下生存下去的手段,農民們需要反饋的是承擔國家義務,全力生產國家所需要的物資。

這種生存的風險要遠遠大於農民們處在農奴制度下受到剝削和失去自由所帶來的影響, 所以,農民們在這種相對來說風險較低的情況下,沒有理由去反對農奴制,進而去挑戰它的合法性和權威。

綜合來講,俄國的農奴制度,不僅滿足了農民自身的生存需要,也保障了貴族存在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沙皇維持統治的根基,承載了俄國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需要。

這樣十分具有彈性的農奴制度,雖說效率低下,甚至已經不符合當時世界的潮流,但是它能夠長期存在,跟它穩定的利益基礎是密不可分的。

並且,

想要打破長期處於均衡陷阱中的農奴制度,就必須有能夠打破這種利益均衡,重新整合利益分成的條件出現,否則,這一密切關係是非常難以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