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香火》和《綠草地》哪個更“甯浩”?出自同一人之手,風格差異為什麼這麼大?

菜單

《香火》和《綠草地》哪個更“甯浩”?出自同一人之手,風格差異為什麼這麼大?

《香火》和《綠草地》相比,可以說是兩部型別完全不同的影片

《綠草地》因為一開始的定位,就是農村題材兒童片,所以甯浩自然在這部充滿純真童趣的作品中,捨棄了一些從《香火》中能看出的,甯浩電影中黑色幽默的雛形。

最初電影學院的老師盧斌和蘭瑞龍找到甯浩,想讓他來執導《綠草地》,當時《香火》已經獲得東京 Filmex 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電影學院的老師,也認為甯浩拍的很不錯,但是最初的《綠草地》,並非今天這個甯浩呈獻給我們的《綠草地》。

如今的的《綠草地》劇本,是甯浩深思熟慮後精巧構思的,比最初農村“乒乓小子”苦練乒乓球技藝的故事,更具有可看性。

故事情節也不落俗套,加上定位在內蒙古的故事背景,使《綠草地》完美的呈現出,甯浩所要表達的成長之前,最純真卻也最迷茫的狀態。

《香火》更加“甯浩”,也是一部充滿個人特色的作品

《香火》與《綠草地》相比,就是一個完全的甯浩式的作品,雖然只是一部甯浩用150P的手持 DV 拍攝的影片,畫面略顯粗糙,製作也較為簡單。

但從這部影片中幾個稍顯黑色幽默的場景,我們已不難看出,甯浩電影美學風格的雛形。

片中和尚在城裡化緣被警察帶回派出所,和三個舞女關在同一個拘留室內,舞女們聽說了贊助佛像,會被刻在功德碑上以後,竟然也萌生了給和尚湊錢重塑佛像的心思。

和尚好心送舞女回歌舞廳,這時響起了背景音樂“誰又知道與你相遇在人海,命運如此安排,總叫人無奈”,原本是歌唱愛情的歌詞,在此刻卻格外應景,彷彿唱出了和尚的心聲,而和尚能做的只是一絲苦笑和一聲無奈。

和尚本該是信仰和道德的化身,但最後卻走上了欺騙的道路,在經歷了種種變故之後,他用反信仰的手段,背叛了自己的初心。

《香火》這個充滿香火氣的名字,就註定了電影的基調

《香火》雖然敘事方式簡潔明瞭,但是影片型別和情節卻飽含深意,已經是類似“瘋狂系列”電影,黑色喜劇的萌芽狀態。

和尚身上發生的故事,可以稱得上是悲劇,但總體的故事情節,卻帶些喜劇色彩,這跟“瘋狂”系列中的主角,包世宏和耿浩一樣,都是始終沒有達成心願的悲劇人物。

只不過“瘋狂系列”用更搞笑、更誇張、更具戲劇性的故事情節衝,淡了主人公身上的悲劇色彩,其實《香火》中許多情節都值得深思、耐人尋味。

和尚所在的寺廟,位於一個全村都以殺羊來維持生計的地方,這是影片一開始就表現出的矛盾,而後和尚的東奔西走、四處碰壁,直到最後的背離信仰,更是將信仰的逐漸模糊,以及現實與信仰之間的衝突,充分表現出來。

《香火》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甯浩的第一部電影

《香火》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表現了“笑聲中的憐憫之心”和尚為了湊錢修繕廟裡破損的佛像,東奔西走,費盡心力都沒有收穫。

無奈之下的和尚靠欺騙別人終於湊夠了重塑佛像的錢,但就在佛像修好進行開光的那天,和尚接到縣裡公路局的通知,縣裡要修致富路,和尚的破廟剛好在路基上,年後就會被拆除。

和尚聽到這個訊息呆呆的站在原地,在他身後不遠處,就是破廟牆上大大的“拆”字,在“阿彌陀佛”的唸經聲中故事結束了。

《香火》與《綠草地》相比,各有特色

《香火》和甯浩之後拍攝的《綠草地》,一樣都是按照時間和故事的發展順序,用單一的敘事線索,將故事情節連線起來。

《香火》是以佛像坍塌,和尚不得不到處籌錢修繕佛像為起因,而和尚籌錢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在經歷了在縣文物科碰壁、化緣被警察拘留、擺攤算命的收入,被流氓打劫等一系列打擊之後,和尚最終選擇了欺騙癱瘓婦女,從而得到 3000 塊錢,這一行為也和他的信仰背道而馳。

《綠草地》是以蒙古族兒童畢格力,撿到一隻之前從未見過的小白球——乒乓球為線索,他和夥伴們經歷了研究乒乓球,“歸還”乒乓球,迷路被救。

最終畢格力要去旗裡上小學,影片的最後一幕甯浩留下懸念,小畢格力在學校體育館,看到許多正在練習乒乓球的小朋友,似乎也預示著畢格力的乒乓球之夢即將順利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