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大江大河》留問號:匿名信是接力賽,程開顏、老馬都有可能

菜單

《大江大河》留問號:匿名信是接力賽,程開顏、老馬都有可能

文/抽抽涼

《大江大河》留問號:匿名信是接力賽,程開顏、老馬都有可能

《大江大河2》已經落下帷幕,但還是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對不少強迫症型觀眾來說,不知道到底是誰害了咱們小輝,可真是一件令人放心不下的事情。

從第一部結局的躊躇滿志,到第二部結尾的韜光養晦。宋運輝遇到了事業上一道大坎,即便他不在意小我,仍全力促成東海談判。但這件事即便最後說得清楚,對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也影響重大,甚至可以說是阻斷了仕途之路。

兩封匿名信,一封針對宋運輝和梁思申的男女關係,一封涉及損害國家利益,可謂將捕風捉影,上升蓋帽的功法運用得行雲流水,讓人渾身長滿嘴也說不清。這就是寫信者厲害的地方,如果過於誇張則無人會信,如果沒有一點由頭又師出無名。所以這寫信人一定是個高手,至少是非常善於運用這種手段害人。

於是,匿名信作者到底是誰,就愈發引人好奇。經過分析,這極有可能是一場寫信“接力賽”,有人借力打力。

《大江大河》這部劇時間跨度長,但重點角色並不算多,細數下來能叫得上名字有存在感,又有嫌疑寫信的人,我們將他鎖定在四人範圍內:程開顏、程父、老馬、老高。

首先,我們來說程開顏。就抽抽自身而言,是非常不願意相信,曾經單純善良的小貓會做出這樣的事。但程開顏的一些舉動確實不符合她一貫的行事套路,是有那麼一些可疑的。

比如按劇情描述,她其實比父親老程更早發現了舉報信,但表現卻異常冷靜。跟那個懷疑馮工和陶醫生時不管不顧的瘋狂判若兩人。按這種情形,程開顏信沒讀完恐怕就已經繃不住了,要麼採取行動,要麼質問宋運輝。

再有,程父設下鴻門宴,就在信的具體內容馬上被曝光時,程開顏慌張地搶過匿名信撕碎了,表情中也有有一種做錯事怕被發現的心虛。於是從頭到尾除了程父的口述,我們誰都不知道信中到底寫了什麼。

但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匿名信有兩封。第一封信除了程開顏和程父看過,東海廠的人也沒強調誰知道,也可能根本就沒有送部裡。

因為部裡最終採取行動,是因為“出賣國家利益”這一條,有了這一條再加上男女關係,這封信才有殺傷力,否則可能上級領導談話警示一下就可以了。

但這一條至關重要的指控,如果程父看到了不可能不知道問題的嚴重,但他至始至終都沒提,甚至請老馬、老高吃飯也沒提,所以第一封信裡可能根本就沒提到這件事。

那麼這就讓程開顏的嫌疑更大了,因為程開顏根本不懂宋運輝的工作,她也沒真正想置宋運輝與死地,只是想接單位敲打宋運輝,再把梁思申送走。程開顏撕信也不是擔心筆跡被認出,恐怕是寫了只有她才能知道的,宋運輝和梁思申生活中相處的一些細節,是東海廠其他人不能知道的。

相反程開顏的父親可能反而更低,首先他根本不認識也沒見過樑思申,而且遠在金州,東海廠說實話並沒有多少人把程家放在眼裡,跟他打小報告根本沒這個必要。

而程父僅聽女兒轉述,寫出來的信估計也沒什麼殺傷力。再加上程父第一次看到舉報信時的激動和對女兒的擔心,也實在不像是裝出來的。但最後程父直接面對面向調查組訴述了女兒的委屈,倒是對坐實這封信起到了很大作用。

也正是程開顏和他父親眼界上的侷限,造成了匿名信事件後續的發酵,給了有心之人可乘之機。

老馬和老高之後的對話就是別有用心之下心理變化的展示。

這倆個人都心懷鬼胎,老馬是東海廠一把手,但技術上一竅不通,可以說宋運輝只是做自己就足夠架空老馬了。老馬心裡不舒服,但又沒有辦法,業務上確實離不開宋運輝,但又不甘心完全把舞臺留給宋運輝。

老高更不用說了,老馬都沒看出來老高對宋運輝有那麼多不滿,老高在行為上已經逐漸與老馬疏遠,開始向宋運輝示好,但宋運輝對東海後勤的調整,其實是分散了老高的權力,所以他諸多不滿。

原本這兩個人就是心裡堵得慌,結果程家的神走位,反而給了倆人結盟的機會。

老馬是一個比老高有胸襟的人,他一開始的憤怒和對老高的質疑也是真實的,但他也從老高的詭辯中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好機會。老馬不至於親手往部裡寫信,但從態度上可以看到變化,至少是一個默許的狀態,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出事了也別來找我。

而回過頭去部裡,老馬還會幫宋運輝說話,給人一種明事理有大局觀還臨危不亂的大將之風。老馬才是真的高手。

宋運輝的處理結果下來之後,面對老馬那簡直是有一種託孤的悲壯,老馬一番話也讓宋運輝十分感動。但怎麼說,這時候的老馬甚至有一種意氣風發的感覺,就是那種終於輪到我了的揚眉吐氣之感。

匿名信的策劃與老高可能脫不開關係,只有他和老馬知道了第一封匿名信的事,他又是管後勤的,除了談判團隊,跟梁思申一方接觸最多的就是後勤部門,也是最容易探聽資訊,觀察風向的部門,可謂人手充足耳目眾多,想打聽出來宋運輝在談判中做出過什麼,他是最容易得手的。

這麼來看,老高不僅動機強而且可操作性高,當然寫信這種事,也不用親自動手,可能最後實施行動的只是一個無名小卒,但老馬和老高的態度才是促使第二封信送到部裡的關鍵。

雖然這兩封信造成了宋運輝職業生涯的最大低估,但也是他成長路上必經的一課。第一部水書記說“和光同塵”宋運輝只是聽到了耳朵裡,這一次才真正明白人際關係是多麼難的課題。才會有之後更加成熟沉穩的宋運輝,於大江大河奔流之中穩步向前。

(本文圖片源自網路及截圖,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