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適度預習和認真聽課,如何平衡?

菜單

適度預習和認真聽課,如何平衡?

文:恬媽

圖:網路

全網都在說李雲迪,我對他了解甚少,就不做任何評論了。人生路漫漫,一個公眾人物的起起伏伏對雞娃大業的影響約等於零。不過,李雲迪事件,倒是讓我想起羅翔老師說的“要愛具體的人,不要總是想著愛抽象的人”,現深以為然。

適度預習和認真聽課,如何平衡?

言歸正傳,今天聊聊大家經常困惑的“預習”和“聽講”的問題。

在小一開學之初,我就強調過預習的重要性,也一直堅持陪孩子預習,我本想透過預習來提高聽課效率。結果後來我們出現了上課不認真聽講,跟同學講話的問題。這些被打臉的感覺,著實讓我頭痛。

最近,經過我的多方調整和自我反思,我終於把預習和聽課之間的邏輯關係捋順了。今天迫不及待分享給大家。

開展預習和認真聽講的目的:向課堂40分要效果。

提到課堂40分鐘的重要性,我想沒有人會反對吧。小學階段,一節課40分鐘,老師在40分鐘之內會引導學生複習舊知,講授新知,還會練習鞏固,拓展運用。如果嚴格按照這個流程進行閉環授課,那麼孩子對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分神,都會影響整節課的吸收效果。

所以很多學校會用一週甚至半個月的時間,幫助小一新生建立和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而我今天想結合我們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預習和聽課之間的邏輯關係。

一,適度預習

之前在

一小開學一週了,聊一聊語文的預習和複習

中寫過小一語文預習的思路,近兩個月,我們也一直按照上述步驟預習的。不過,這段時間因為都在學拼音,所以預習思路略有調整。

題外話:我們在大班期間已經初步學完了全部的拼音,我當時的想法是能讀一些簡短的拼音讀物即可,沒有進行過多的書寫練習。

因為拼音有一定的基礎,預習的過程相當於複習,可我又不希望過度預習影響上課效果,所以多次調整了思路,最終找到了“適度預習”的平衡點。

說到預習,大部分家長把握不好度,容易形成兩種極端。

適度預習和認真聽課,如何平衡?

有些家長拿著教材全解給孩子預習,面面俱到的給孩子過一遍。孩子“預習”後覺得自己都懂了,所以上課可能會不認真聽講。也有可能家長講解不到位,或者與老師講解的有出入,反而影響孩子的理解。

所以該如何理解適度?這個看起來有點模稜兩可的詞。

我對適度的理解是:讓孩子理解第二天上課的基本內容,在預習的過程中能發現一些問題,並帶著問題去上課。

因此對於拼音的預習,我按照以下

三步

進行:

第一步:猜一猜,明天老師會教哪幾個拼音?

先不開啟書,用提問的方式鼓勵孩子思考。(適合拼音有基礎的孩子,如果拼音零基礎,可以用“今天學了什麼拼音?我們看看明天會學什麼拼音?”)

這一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複習了上一課的拼音,思考了下一課可能會寫的拼音,一舉兩得。

第二步:看一看,明天要學的拼音都有哪些內容?

當孩子回答完第一步的問題後,再讓孩子開啟書,一起來驗證答案是否正確。

同時,讓孩子逐個朗讀第二天將要新學的拼音,檢查孩子對該拼音掌握情況。(沒有拼音基礎的孩子,家長可以教孩子讀一遍新的拼音,也可以透過拼音小程式聽一遍將要新學的拼音)

無論是讓孩子自己讀,還是家長教,都需要孩子能正確讀出拼音即可。

第三步:想一想,哪些拼音你還不熟練?

在第二步進行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哪些拼音掌握的不夠熟練。

在孩子朗讀完拼音後,讓孩子自己思考:哪些拼音還不夠熟練?對哪些發音還有疑問?覺得自己讀哪些拼音比較吃力?

上述問題,家長不必急於解答。讓孩子帶著這些問題去聽第二天的課,第二天晚上再就這些問題做討論。

以上三步,是我們每天預習拼音的標準步驟。孩子雖然在學齡前學過拼音,不過透過這段時間標準化的預習,跟著老師節奏一起學拼音,孩子對拼音仍持有較大的興趣和積極性。

(通常第一步之前,還會有一個前情提要步驟,我放在認真聽講環節詳述。)

二,認真聽講

這是我第二次寫“認真聽講”的話題,確實是經歷了孩子從不認真聽講到認真聽講這樣一個轉變,老母親內心都頗為激動。

提到認真聽講,尤其是小低年級,普遍有兩種原因。一是課內知識太簡單,孩子都會,所以沒興趣聽。二是孩子年齡稍小,自控能力有限,很容易因為新鮮感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影響而不遵守上課紀律,不認真聽講。

兩種原因導致的上課不認真聽講,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引導。我分別談一談。

1,我都會,所以我不認真。

對於有基礎的孩子,面對新鮮的小一,認真聽了幾堂課以後,發現原來小一學的知識都是自己會的。

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容易因為上課內容過於簡單,而不自覺的分心。東看看,西看看,透過尋找一點新鮮感,來滿足對小一的好奇。

這種情況下,就要透過預習和複習相結合的方式來幫助孩子。

我們可以跟孩子這樣溝通。

家長:今天你們語文課學了什麼內容?

孩子:學了複韻母。

家長:哦,那是昨天晚上咱們預習的複韻母嗎?

孩子:是的,就是ao,ou,iu。

家長:那太好了,今天老師怎麼教你們記住這幾個複韻母的?

孩子:老師按照課本的內容教我們一個個朗讀,然後還教我們怎麼書寫複韻母,最後老師還讓我們想一想,周圍的同學誰的名字上有今天新的複韻母。

家長:哇,老師果真有辦法,媽媽(爸爸)都想不到這麼好的辦法。

孩子:我們老師教的很仔細,我之前分不清iu和ui,今天一下子就會了,再也不會出錯了。

家長:你們老師可太棒了,肯定會很多知識和方法,以後要多跟老師學哦。

孩子:嗯,我會的。

適度預習和認真聽課,如何平衡?

這樣的對話,我家每天都在進行,我每天按部就班的詢問當天學的內容,適當的調整措辭,引導孩子將課堂內學到的東西反饋給我。有時候孩子描述她上課思考的問題,以及做的筆記展示給我。

這樣的互動多了,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改善上課聽課習慣,不僅會解決預習時的問題,偶爾也會有新的問題,課後問老師,尋求答案。

適度預習和認真聽課,如何平衡?

我常對孩子說:可能有些知識媽媽以前跟你講過,但媽媽不是小學老師,你需要聽你們老師更專業的講解。你上課認真聽講學會了,回家你就可以告訴我,媽媽跟老師講的有什麼不一樣,老師是不是有更多好的方法?因為媽媽也想進步。

2,不是我不想聽講,是同學影響我

這個理由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孩子為自己的開脫。不管怎樣,我都會當做是真的,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

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有限,容易被同學影響,在我看來是很常見的事。關鍵在於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去面對這種影響。

我一直向孩子強調:上課不認真聽講,學不到知識,吃虧的是你自己。同時,如果身邊的同學總影響你,對你也是考驗。看你有沒有足夠的自控力去面對別人的影響。

在給孩子講道理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名人事蹟或者自己的真實經歷,讓孩子感同身受,觸動孩子內心深處的那根弦,讓孩子不知不覺的提高自控力,提升上課專注力。

每天我都用聊天的方式跟孩子溝通她在學校遇到的各種問題,當發現孩子上課聽課習慣有好轉,可以逐漸不受同學影響時,我就會吹爆彩虹屁,給她足夠的自信和繼續堅持的動力。

適度預習和認真聽課,如何平衡?

也正是在講道理,擺事實,談經歷和彩虹屁的多重影響下,老師反饋恬恬上課態度明顯好轉,專注力有顯著提升,已經不容易受其他同學的影響了。也正因此,我也才敢跟大家分享我的心路歷程和我的經驗方法。

綜上,預習和聽課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借力的。孩子剛上小一,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我們仍像幼兒園一樣,習慣性的見招拆招,不做問題的系統梳理和規劃,那麼可能會產生其他連鎖反應,問題也會此起彼伏,接二連三。

透過我現有的小學家長經驗來看,小學跟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學習方式,人際交往等區別太大,家長也要及時調整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思路,不能一塵不變的用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去面對小一的孩子,家長和孩子雙方儘早進入小學狀態,要在保證學習質量的前提下,儘快找到讓家長和孩子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適度預習和認真聽課,如何平衡?

願我的分享,與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