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是努力更重要,還是天賦和智商?

菜單

是努力更重要,還是天賦和智商?

我們面對行業中傑出的人物時,都會忍不住感慨:他們太牛了。我們也會暗暗羨慕,他們的高天賦或者高智商。覺得他們是因此,才能到達頂峰。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對成功來說,天賦或智商真的佔比非常高嗎?

《刻意練習》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羅伯特·普爾告訴我們,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事實上,很多行業中的佼佼者,他們的天賦和智商,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高。

書中用了大量的例子,向我們證明了:

刻意練習,比天賦和智商更重要。

如果說有的人確實具備了某些天賦,或者智商更高一點,這在他們開始學習某項技能時,確實更具優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優勢會變小。到最後,發揮主要作用的是練習的時間與質量。

沒有所謂的“天才”,每一個站在頂峰的,都是花了最多時間來練習的人。

若不刻苦練習,天賦和智商再高,最後都會“泯然眾人矣”。

是努力更重要,還是天賦和智商?

莫扎特7歲那年,在薩爾茲堡的演出,鑄就了他的傳奇。年紀輕輕,便能演奏小提琴以及各種鍵盤樂器,而且擁有“完美音高”,被人們奉為“音樂天才”。

但其實,在莫扎特4歲時,他的父親便全職教他學習各種樂器。他父親是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在莫扎特之前,他父親已將他大姐姐培養成鋼琴家、大鍵琴家和職業音樂家。

可見,他音樂的才能並沒有那麼神奇,也不是天生獲得的,而是經過了長期有效的訓練。

研究表明,“完美音高”是可以透過訓練得到的。日本心理學家榊原彩子,曾招募了24個2~6歲的孩子,對他們進行了長達數月的訓練。最後,每個孩子都被培養出了完美音高。

我們的大腦,有其必要的適應能力。確實對某些領域來說,從小培養是關鍵,但不是絕對。

保羅·布拉迪7歲開始彈鋼琴,12歲在合唱團中唱歌,還會為大提琴調音,卻一直沒擁有完美音高。

他在21歲時,嘗試過培養自己的完美音高,但失敗了。32歲那年,他決定再試一次。三個月過去了,他仍沒有任何進步。

直到他看了一篇論文,受到其中所寫方法的啟發,調整了自己的訓練。過了幾個月,他培養出了完美音高。

由此可見,

“天才”都是訓練的產物。其中天賦和智商的影響,並不高。

是努力更重要,還是天賦和智商?

心理表徵與技能

傑出人物與普通人的區別在於,前者建立了高度複雜,和精密的心理表徵。這有助於他們更好地應付,各種不同的局面。

心理表徵是與我們的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觀點、某些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可以幫助我們處理資訊。

比如說提到“貓”,若你從來沒聽過或者看過貓,那“貓”對你來說,只是一個詞而已。哪怕我向你描述:貓有四隻腳,毛茸茸的,很可愛。你也不會有任何概念。

只有當你接觸過貓,並與它一起玩耍。再次提起時,你腦海中就會浮現那些關於貓的細節。此時,“貓”不再是一個無意義的詞,而是被建立到你的心理表徵中了。

心理表徵,並不是透過思考某件事獲得。只有去做那件事,失敗後調整方法,再接著做,迴圈往復,才能建立心理表徵。

例如你想學打網球,你看了很多相關書籍、影片,但你還是不會打,也沒建立關於打網球的心理表徵。只有你拿起球拍去訓練,才能獲得網球相關的技能,並建立心理表徵。

是努力更重要,還是天賦和智商?

心理表徵與技能相輔相成。心理表徵越好,越能有效地練習,幫助我們提高技能;技能的提升,也可以改善心理表徵,使之更有效。

大師們正是因為建立了許多,關於他們專業的心理表徵,用來幫助他們更有效地練習,以磨鍊技能。是嫻熟高超的技能,推動他們到達行業頂峰。

成就是可以複製的,透過模仿大師們的作品,我們也可以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徵。模仿不是抄襲,也不必擔心失去個性,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再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心理表徵的建立,靠的是刻意練習,並非天賦和智商。可以說,

刻意練習的有效目的是,幫助我們建立心理表徵,以提升我們的能力。

但刻意練習,並不是反覆做同一件事。

這裡的同一件事指的是,完全相同的動作。例如練鋼琴,一直練習同一首,如果你已經非常熟練那首曲子,那就只是在重複相同的動作,並不會有進步。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老員工,有許多年經驗,最終還是被淘汰,相同的經驗不只是止步不前,甚至是倒退。

那什麼才是有效的刻意練習呢?

是努力更重要,還是天賦和智商?

刻意練習的四個特點

(1)有明確的特定目標

沒有目標,就像無頭蒼蠅一般,失去方向。不知往哪裡飛,這裡衝一下,那裡撞一下,自然不會有進步,更不會取得成就。

目標要具體可實施,我們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比如背單詞,6分鐘內記住10個單詞,默寫不出錯。

這樣,我們才有依據判斷,我們的練習是否成功。以及遇到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一步一步,最終達到我們的長期目標。

艾利克森:

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可以有效地引導你的練習。

是努力更重要,還是天賦和智商?

(2)專注

專注對練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若總是被其他事吸引注意力,一直中斷的練習便是無效的,並不會取得進步。

確定目標後,每天最好給練習留出固定的時間。

長期如此,我們會形成習慣,一到那個點,便會自覺去練習。

開始練習前,我們可以做一些動作,比如大喊一聲、拍桌子等,創造一些儀式感,使我們可以集中精力。

若有什麼總是干擾我們,事先把這些因素都處理好。

假如總是忍不住看手機,那就把手機靜音,放到別處。總之,創造一切機會,以專注練習。

通常,連續練習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小時。

停下來休息一會,再投入練習,注意力會更集中。若中途,無論如何也無法專注了,那就停下來。

是努力更重要,還是天賦和智商?

(3)即時反饋

通常我們做什麼事,都需要反饋。這樣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若不對,錯在哪裡。

對刻意練習來說,不僅要有反饋,更重要的是即時反饋。

假如你為了晚會練習一首鋼琴曲,但直到你登臺,你的老師才告訴你說,你有好幾個地方彈錯了。而那時,你已經按照錯誤的方式,練習了許多遍。

只有即時獲得反饋,我們才能及時糾正。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足,才有提高的方向。

如果自己練習,無法及時發現錯誤。最好的方式,是找一位導師,或者同伴。

是努力更重要,還是天賦和智商?

(4)走出舒適區

走出舒適區,是刻意練習最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爬樓梯,同一臺階的原地踏步,是毫不費力的,不會使我們感到辛苦。但只有越過那個,讓我們感覺舒適的臺階,才能取得進步。

往上,總是令人感到痛苦的。可若不踏出那一步,就永遠無法得到提升。當我們走上那個臺階,那裡又會成為我們的舒適區,然後繼續向上。

逼自己走出舒適區是必要的,但也不要逼得太狠,一次一個臺階就好。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得更遠。

是努力更重要,還是天賦和智商?

結語

傑出的才能不是天生獲得的,天才也並非憑空出現。如果我們感覺自己,達到了某種天生的極限,真正的原因是我們停止了訓練,或者練習方法不對。

潛能是可以被構築的。比起發掘潛能,更重要的是去構築它。

如果我們相信某件事不可能做到,並不是這件事真的不可行,而是因為我們相信。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自證預言”,指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也指對他人的期望,會影響對方的行為,使對方按照期望行事。

若我們相信不可能,會有許多阻礙,讓我們做不到;相反,若我們相信可以做到,便能創造許多條件,幫助我們達成。

要知道,信念的力量十分強大,甚至可以戰勝現實。

相信 + 正確的訓練方法 + 不斷努力 = 成為更好的自己。

與君共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刻意練習的知識,建議去看下這本書~

是努力更重要,還是天賦和智商?

刻意練習【蜜蜂書屋】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