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曾慶波:鄉下泥瓦匠

菜單

曾慶波:鄉下泥瓦匠

曾慶波:鄉下泥瓦匠

如果有一份職業能兼顧養老撫子、插禾割麥的話,那麼鄉村泥瓦匠就是一份不錯的職業。

入職泥瓦匠門檻很低,只要有一個好身板,捨得下力氣,就可以活躍在農村各個起屋壘窩工地。年齡沒有限制,很多工地還有七十多歲的泥瓦匠像夕陽垂暮,遲遲不肯落山,揮舞瓦刀讓日子過得生動。

無論哪一位新入職的泥瓦匠都要經歷小工到大工的過程。小工活兒累待遇低,給大工供料兒是他們的活絡兒。

曾慶波:鄉下泥瓦匠

先期小工沒有趕上好時代。攪拌石灰,紅磚上架,搭建腳手架都是需要體力付出,沒有裝置機器來幫忙。

有些脾氣不好的大工喜歡喝叱小工。水泥石灰漿、紅磚供應遲了就遭來一陣奚落或謾罵,這時候的小工就像做錯事的孩子,頭扎得很低,任由大工發洩。但絕大多數的大工性格都很好,與小工配合得非常默契。

曾慶波:鄉下泥瓦匠

泥瓦匠建得最早的房子是二丈四高的紅瓦房。這種房子工序很簡單。抽壕子、石頭壘牆角、紅磚砌二丈四高、安檀木攢條、蓋紅瓦起屋脊、石灰粉刷內牆。

鄉村泥瓦匠像鴉雀銜草壘巢,不到十年功夫,鄉村的土砌瓦蓋房大多被二丈四紅磚房所取代。

這些社會主義新農村靜臥在丘陵、山崗、平疇像一幅幅寫意山水畫。秋天門梁窗戶上再掛些紅辣椒、老玉米。鄉土情緒就更濃了。房子、物件、童趣是鄉愁濃墨重彩的章節。不管以後走多遠,年事有多高。鄉愁都是剪不斷的情結。

曾慶波:鄉下泥瓦匠

再後來,村民收入增加了。樓板房也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紅磚瓦房間。這種房子要求高,門面貼牆磚、山牆和後牆石灰水泥漿粉刷。屋內地面鋪地磚,一樓二樓設廁所,過個盛夏六月再來個裝修,比城市裡的單元樓住著還舒服。

二層小洋樓的紛紛建造催生了許多小包工頭。他們是砌匠班子裡頭腦活泛的師傅。他們順應建築市場發展行式添置了攪拌機、簡易起吊器、鋼筋腳手架、鋼繩吊筐、運輸工人師傅的麵包車、“金蛙牌”三輪車。蓋兩層或兩屋以上的樓房沒這些行頭還確實不行。

曾慶波:鄉下泥瓦匠

以前泥瓦匠師傅早上出工均騎二八腳踏車。車的大貨架兩根鋼管支撐上別上瓦刀,刮板。不講究的泥瓦匠解放鞋上一年四季都是粘滿白石灰,衣服上粘得石灰點再賢慧的老婆都難洗掉。腳踏車吱吱呀呀來往各村,圓無數個家庭新居落成夢。搖身變成小包工頭的泥瓦匠師傅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一改過去勞動所得平均分配的薪金制度。泥瓦匠師傅計天工資發放以後包工頭還有大量盈餘。

漸漸小包工頭頭髮光亮起來,十幾萬的小轎車開回家、興致高的還和老婆報旅遊團出去看下祖國的大好河山。

曾慶波:鄉下泥瓦匠

鄉下泥瓦匠有時趁小包工頭不在工地時相互發下牢騷。故意把牆砌歪點、粉刷牆壁水泥摻輕點。他們完全可以透過這種形式把不滿表現出來,但他們不屑這樣做,他們純樸得就像腳下的大地一樣,遭遇了洪水但第二年仍奉獻出五穀滿倉。

鄉下砌匠班子安全防範措施比城裡建築公司差遠了。泥瓦匠師傅自身安全意識也差。每個班子上都有大小安全事故發生。起吊器桅杆折斷咂到腿的、從房項上摔了下來的、磚塊正中腦袋的、腳上踩到釘子的、重者生命消失、輕者動傷筋骨臥床幾個月。小包工頭也沒給泥瓦匠師傅買意外傷害險。出了安全事故、小包工頭也扛不起。出醫療費算了。誤工費、營養費、泥瓦匠師傅也不提。“鄉里鄉親的,誰願意出這樣的事”。泥瓦匠很隱忍,但換來的卻是幾個月不出工經濟窘迫及一家大小的埋怨。

曾慶波:鄉下泥瓦匠

打工經濟興起後,鄉下年輕的後生、大姑娘、小媳婦紛紛的孔雀東南飛。過年榮歸故里、他們鳥槍換炮、皮鞋鋥亮、衣袂飄飄、出手闊綽。

村頭歪脖柳搞不懂了。同在一片天下,沿海地區搞錢那麼容易?

鄉下泥瓦匠也坐不住了,他們侄喊嬸、弟勸姐、姨催妹。有的在沿海地區進了電子廠,有的仍幹老本行。但工錢多了好幾倍。

曾慶波:鄉下泥瓦匠

也有個別泥瓦匠不想耽誤孩子的前程,他們知道留守孩子像缺少田間管理的莊稼一樣枝杆弱、蟲害大。這些留守泥瓦匠農閒幹砌活,農忙忙田地。只有雨天雪天鄉下泥瓦匠才能痛快地休息下,打下小牌、惡補哈瞌睡。公里數到了車輛必須保養了,鄉村泥瓦匠保養得看天老爺。雨雪天久了,泥瓦匠也很惱怒。“不出工吃啥喝啥?”

鄉村泥瓦匠土中刨食,腳手架上抗爭。他們收入低,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落得一家人在一起。可以上敬老下撫小。

曾慶波:鄉下泥瓦匠

最後經不起誘惑,青壯年泥瓦匠都去沿海了。只剩下中老年繼續守在砌匠班。他們墨守陳規,等待幹不動的那一天到來。

鄉下泥瓦匠青絲拿起瓦刀,垂暮放棄最愛。最後把自己砌進墓碑。

曾慶波

,湖北襄陽人,從事語文教學二十五年。閒暇時光筆耕不輟,有多篇散文小說散見各文學平臺。信奉文字不寫半句空,創作的作品鄉土氣息濃,畫面感強。

曾慶波:鄉下泥瓦匠

本篇文章來源於作者原創, 版權均歸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作者刪除!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文友原創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