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包括你自己

菜單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包括你自己

因為一旦相信別人對你的評價,你就喪失了自己的自由。

如今這個時代的許多人都在追求自由,但他們對於自由的理解是身體上的,即行為的自由,但心靈上的自由也是極為重要的,但卻被人們忽視。

而且大多數人在心靈這方面是不自由,被束縛的,為什麼?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包括你自己

因為許多人都在聽從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忽視了自己內心的所想。

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成績這麼差,怎麼學也學不進去還不如早點出來掙錢”

“聲音這麼粗,你唱歌肯定不行”

“你連一米八都不到,還想打籃球?”。

這些周圍人對我們的看法束縛著我們對自己的認識,這就產生了一種被拘束的不自由感,我們對自我的認知是被他人的看法所牽引的。

不過看本質的話,表面上是他人對我們的評價和看法在影響和控制著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但其實不然。

這就要問阻礙我們自由的真正敵人是誰?

這個人其實是我們自己。

你看,小孩子其實是最自由的,因為他們天真,單純,不會考慮社會責任,不會擔心被人嘲笑,不會害怕失敗或者拒絕,他們會真誠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的心靈是不受束縛的。

那麼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自由的呢?

這個原因就發生在我們被整個家庭和社會「馴化」,或者說是我們逐漸被社會化的過程中。

小時候你如果很喜歡唱歌,每天放學回家都會急不可耐的關在房間練習很長時間,你樂此不疲,覺得唱歌使你很快樂。

但某一天你的媽媽因為工作原因,煩躁不安的回到家,而她則情緒失控的責備你:“別唱了,難聽死了!”。

那一刻年幼的你也許就會相信媽媽這無心的一句責備,認為你的聲音真的不好聽,從此你也不敢在其他人面前唱歌,甚至逐漸放棄了唱歌這個愛好。

在學校時,也許曾經的你很喜歡打籃球,每次放學沒人陪練你也會堅持練習,但你的體育老師說“你身高不夠,不適合打球,我看以你的性格向文學發展比較好”。

你認為對方說的沒錯,你的身高並不算高,就這樣你再一次接納了他人對你不全面的看法,並內化為對自我的認知。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包括你自己

這些對你一知半解的言論,都以別人無心或善意和惡意的評價開始,以你相信了這些話結束,從此你就逐漸迷失了自己人格的獨立,喪失了自由。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這個人包括你自己!

因為不管別人對你的評價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那都是他們對你言行的表面理解。

比如你學習攝影拍了一組照片,有人說:“你拍的真不錯,很漂亮”。

但這句評價並不會使照片本身變得好看,而是照片觸發了他個人對於美的標準。

每個人的審美不同,評價也不同。

如果有另一個人看了你的照片說到:“你這拍的什麼啊,不知道想表達什麼”。

這個評價其實跟照片實際價值,以及在你心中的價值都無關,這只是說明了這個照片不符合對方的審美觀念。

或者是對方由於嫉妒而不願承認,或者是惡意傷害你。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包括你自己

你真正要問的不是照片好不好看,具有多大的價值,能夠得到多少人的認可,而是問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你是否感到了開心,是否將內心的感想抒發出來,做到了你想做到的標準,這才是它真正對於你的價值。

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或者說對我們的言行的解讀,更多的反映出他們是誰,而非我們是誰。

舉個例子:你某天打卡跑步併發了朋友圈。

朋友a看到了在心裡認為:“他只是想炫耀一下而已,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罷了”。

朋友b卻認為“他終於開始減肥了”。

朋友c則在想:“他真的很注重身體健康”。

那他們誰是對的呢?也許朋友a是對的,也許c是對的,也許全都不對。

因為沒有人真正瞭解你,你的目的只有你自己知道。

而這些人在這個過程中對你行為的解讀其實是他們自身價值觀的對映,每個人的解讀都是個人價值觀的產物。

所以他們對你的這些評價,更多說明的是他們是誰,而不是你是誰。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包括你自己

所以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我們的任何評價。

因為你一旦相信,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他人為你編制的牢籠中。

你的內心會無時不刻充滿他人的聲音與評價,你的人生會照著他人價值觀而發展,而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人是流動的,可改變,可發展的,現在的你不代表最終的你,最終的你,是你選擇聽從真正自己內心的聲音,向著你想要的方向成長,並且接納一切你此刻還成長得不夠的地方。

生命它應當具有流動性,複雜性以及豐富的可變性,而這些都應該由我們個人所決定,這,才是心靈上的自由。

人性社交:人際關係100招,和誰都能處得好

李舟筆記

購買專欄

(這裡是嚴春,專注有價值的文章,關注我助你不斷突破認知,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