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北宋官場變色龍楊畏為何被譏為“楊三變”?

菜單

北宋官場變色龍楊畏為何被譏為“楊三變”?

作者:許雲輝

北宋官場變色龍楊畏為何被譏為“楊三變”?

王安石大刀闊斧改革期間,楊畏“耗子給貓當三陪——拼了命地巴結。”保守派得勢後,楊畏“丫鬟照鏡子——一臉奴才相”先無恥吹捧繼而誹謗攻擊司馬光。宋哲宗重新啟用改革派時,楊畏再次“裸體上吊——死不要臉”,為改革派大唱讚歌,被天下人譏笑並送外號“楊三變”。

楊畏朝秦暮楚,為個人私利反覆變臉,原因何在?

(一)投靠拗公

楊畏“幼孤好學,事母孝”,隨時擺出一副視功名富貴或科考入仕如糞土的清高模樣兒。在親友們不遺餘力的輪番轟炸下,楊畏假裝被逼無奈參加科考。這廝還真有些真才實學,竟然一路綠燈考取進士,被朝廷安排到某縣出任辦公室主任。

按說楊畏應該知足,歡天喜地前去赴任。但是,小小的縣辦公室主任職位連條水溝裡的泥鰍都算不上,豈能滿足幻想一步登天的楊畏的夢想!況且,對毫無背景與人脈的楊畏來說,離京赴任等於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於是,為了留在京城攀上高枝,楊畏宣稱自己為研究儒術,決意留在京城專心致做學問。

北宋官場變色龍楊畏為何被譏為“楊三變”?

楊畏經過數年潛心研究,洋洋灑灑寫出好幾本書,受到一致好評。楊畏信心大增,將這些書當做敲門磚,千方百計拜謁王安石等人。王安石雖被戲稱為“拗公”,卻是真正愛才惜才之人,對楊畏的學問大加讚賞,暗示心腹舒亶將楊畏派往鄆州(今山東菏澤鄆城縣)鍍金,擔任縣教育局長,並許諾很快調其回京師任職。

縣教育局長與縣辦公室主任相比,實權明顯受限制。楊畏卻感激涕零,因為他終於攀上王安石的高枝,再不是在京城單打獨鬥的求官者,於是興高采烈哼著小調前去上任,並“自是尊安石之學,以為得聖人之意。”王安石兌現承諾,多次親手為楊畏安排前途。楊畏步步高昇,數年後重返京師,出任監察御史助手。

朝廷在相關部門力薦下,準備任命御史中丞(相當於今最高檢察長)出任郡守。因為此人是王安石政敵,楊畏首先跳出來極力反對:“御史中丞是否賢良,聖上心中自有一杆秤!相關部門不認真考察,竟然大膽妄為舉薦他出任郡守!看來這些人的三觀與聖上有天地之別!臣懇請朝廷本著負責態度慎重使用此人!”

舒亶被指控“有盜學士院廚錢罪”,王安石愛惜羽毛,不停地為心腹辯白。楊畏深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之理,煞費苦心上表為舒亶辯解,將舒亶被彈劾之事輕描淡寫說成“舒亶一案不能拔高到事故高度,最多算是工作中的無心失誤而已!”舒亶被依法罷免後,楊畏咎由自取被連累,被趕出朝廷擔任夔州路司法官。

北宋官場變色龍楊畏為何被譏為“楊三變”?

(二)讚美司馬

楊畏在夔州路沒幹多久,為王安石站臺助威的宋神宗駕崩,年僅十歲的宋哲宗雖然即位,但朝政被太皇太后高滔滔一手把持。高滔滔對改革派深惡痛絕,重新啟用司馬光等保守派並恢復舊法。楊畏正指望王安石將其調回京師,聞訊心知大勢已去,“恐得罪於司馬光”,立即調轉槍口,在公共場所為司馬光大唱讚歌:“我楊畏在夔峽為官多年,對這一帶的變化了若指掌!王安石當政時,百姓們怨聲載道民不聊生!司馬公上任後,百姓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由此可見,司馬公品德高尚到何種地步!”

誰知世事難料,司馬光執政僅一年便病逝。楊畏立即變臉,不餘遺力嘲諷司馬光:“我早就說過,司馬光如果深諳執政之道,那便是上古時舜的四大賢臣皋夔稷契 ;他如果不精通為政之道,那便是典型的官場菜鳥!”

北宋官場變色龍楊畏為何被譏為“楊三變”?

(三)翻雲覆雨

名臣呂大防與劉摯出任宰相後,因為與楊畏關係甚好,聯名舉薦他重返京師擔任工部員外郎。楊畏苦盡甘來,玩兒命般工作,因表現良好得以升任監察御史,繼而被破格任命為殿中侍御史。

楊畏不感念劉摯的舉薦之恩,反而在劉摯與呂大防產生矛盾時,主動幫助呂大防上疏彈劾劉摯所謂十大罪狀,並提醒朝廷,數名朝臣“皆其死黨”,必定會為劉摯鳴冤叫屈。果然,這些人上表奏請赦免劉摯,高滔滔“皆不納。”劉摯被罷相後,作風穩健的蘇頌繼任宰相。

楊畏出於個人目的,力薦蘇轍繼任宰相。高滔滔任命范仲淹之子範純仁入京出任宰相,楊畏惱羞成怒,像條瘋狗似的“又攻純仁。”楊畏本想攀附蘇轍,見蘇轍已無拜相可能,翻臉無情,“覆上疏詆轍不可用。”楊畏跟瘋狗般逮誰咬誰,“傾危反覆如此”,令文武百官瞠目結舌,“百僚莫不側目!”

呂大防打算重用楊畏擔任諫議大夫。範純仁早已看穿這條變色龍,認為他品行太差行為不端,“不可。”呂大防想盡千方百計,終於將楊畏升任為禮部侍郎。楊畏感激涕零,發誓效忠。但當呂大防在宋哲宗親政後失勢後,楊畏第一個跳出來背叛呂大防。

楊畏看得很清楚,宋哲宗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絕對是與高滔滔反著幹狠主兒。果然,宋哲宗親政後連燒幾把猛火,改元“紹聖”表明紹述(繼承宋神宗所實行的新法)之意,追諡王安石為“文”且配享神宗廟廷 ,追貶司馬光等元祐舊黨,乃至含沙射影指責高滔滔 “老奸擅國” 。

楊畏從這一系列動作中敏銳嗅出變天味道,立即上疏詳細論證王安石變法是使大宋富強的不二法門,在使“哲宗信之”後,力薦因力挺變法而被舊黨打壓的“章惇、呂惠卿可大任。”正巧,殿試主考官因長期遭舊黨打壓,於是出題為“批駁元祐政事”。蘇轍以此為由上疏反對宋哲宗恢復新法,觸怒宋哲宗而遭貶。楊畏奉詔重新主持殿試,將考生中歌頌元祐政事的文章一概列為下等,將大力歌頌宋哲宗施行新法的考生畢漸排名榜首。

北宋官場變色龍楊畏為何被譏為“楊三變”?

(四)自作自受

章惇揚眉吐氣回朝拜相後,楊畏 派心腹屁顛屁顛前去表功:“宰相大人,楊畏前段時間考慮到個人勢力與敵對勢力相較過於懸殊,於是精心佈局,希望借呂大防和蘇轍之手來除掉劉摯等人。我正想對呂蘇下手時,被二人察覺,被迫隱忍。我雖在新朝大顯身手,但內心依然擁護熙寧變法。您能入京拜相,正是在下為您在官家面前多次美言之故!”

章惇感恩圖報,拜相後將楊畏升任為吏部尚書,視為腹心。楊畏為鞏固地位,腳踩兩隻船的舊病復發,得知朝臣安燾與李清臣“與惇不合”,於是“復陰附安、李”,兩面討好,好不快活。

混久了,總是要還的!章惇逐漸發現楊畏有一僕二主之嫌,開始對他有所防範。在聽完幾個有分量的重臣述說楊畏之前翻雲覆雨的“平日所為”後,章惇未雨綢繆,將楊畏趕出京城任職。

從此,楊畏不斷輾轉各地任職。宋徽宗即位後不久,任用蔡京為相,將一百二十名文武大臣(後增至三百零九人)稱為奸黨,勒名“元佑黨人碑”。楊畏萬萬想不到自己會以如此方式青史留名,先千方百計買通蔡京的心腹為自己說好話,繼而心急火燎派子侄謁見蔡京呈上自辯書,詳細列舉自己曾高瞻遠矚“以元祐末論蘇轍不可大用。”透過這番騷操作,終於成功洗白,被“遂出黨籍。”楊畏感激涕零,“上疏累千餘言,極其諛佞。”不久,“得疾卒,年六十九。”

楊畏對縱橫學鑽研極深,“有才辯而多捭闔”,如果用於輔助君王,建功立業易如反掌。但是,楊畏聰明用錯了地方,其平生所學,目的僅在於“好功名富貴”,由此註定其本性“傾危反覆”,其一生只能是“桌子底下打拳——出手不高!”他被天下人蔑稱為“楊三變”,說的是他“在宋神宗時期靠變臉發跡,於宋哲宗初期(高滔滔執政)以變臉顯赫,在宋哲宗親政後因變臉而高升。”

楊畏有不可否認的真才實學,卻昧著良心幹出多少趨炎附勢的勾當,令人齒冷!他的人生歷程告誡後人:一個人德才兼備固然難得,但如果以此作為追求功名利祿的跳板,必定會南轅北轍,落得個貽笑千年的下場!

北宋官場變色龍楊畏為何被譏為“楊三變”?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7月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且於同月入職杏壇,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近百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春秋戰國之宋國將軍南宮長萬:在沉默中爆發,在爆發中毀滅

如果寧王沒有謀反,寧王妃一定有個好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