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開悟,遇見未知的自己

菜單

開悟,遇見未知的自己

《當下的力量》的作者是埃克哈特·託利,是一位心靈導師。他在29歲那年,一次意外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致力於解釋、整合和深化這種變化。這本書代表著他工作的核心,這本書對那些希望改變內心狀態的人來說是一種催化劑。

這是一本不能用大腦去讀的書,也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書。這本書被形容為“靈性開悟的指引之書”,是教導我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告訴我們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我們受的苦減到最少。每個人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活得更好、過得更開心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開悟,遇見未知的自己

ABC理論

A是引發你情緒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對事情的詮釋,C就是結果,即你的情緒。同樣一件事,幾家歡喜幾家愁。為什麼?就是對事情的詮釋角度不同罷了。

有一次我開車把輪胎蹭破了,我當時第一個念頭是怎麼這麼倒黴,都怪旁邊那個尖尖的臺階, 一想到好幾百塊錢就這麼沒了,氣不打一處來。後來,冷靜下來,轉念一想,幸好是在我到達目的地的時候不小心蹭破了輪胎,這件事情是在提醒我開車專心點,最近有點飄了。現在輪胎壞了只是對你的一個小小的懲罰和提醒,如果你不能夠腳踏實地的專心致志開車,那麼下次的後果可能不堪設想。這個聲音出現後,我打了一個冷戰,我就會想幸虧現在只是這個後果,我要從新開始,重新精進開車的技術。

其實,事情本沒有好壞的意義,是我們賦予了它意義。與其去改變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變我們自己的內心來得省時省力。而你會發現,當你轉變了內心的狀態之後,環境也會隨之轉變,這就是所謂的“鏡由心轉”。

開悟,遇見未知的自己

開悟是什麼?

“開悟”是一種簡單的與本體合一的自然狀態。

“本體”又是什麼?本體是超越那些受限於生死的各種生命形式而永在的“至一生命”。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當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當下時刻時,你就會感覺到本體,但是從心智上我們永遠無法理解它。重新覺知到本體,並保持這種覺知體驗的狀態就是開悟。

察覺不到“本體”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人類受苦的根源來自我們大腦的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維,反倒成為思維的奴隸,成為自己“

強迫性思維

”的受害者。

例如:現在是半夜3點,你在溫暖的被窩中,可是你氣得睡不著。引發你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夢,那件事情其實也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一再用它舊有的看事情的模式來解釋那個人是多麼對不起你,那件事讓你多危險、多丟臉、多麻煩、多······想不玩的!

這就是病態的思維,制止不住大腦的思考,是讓我們受苦的主要原因。這種不停的思考讓我們無法達到內心寧靜的狀態

強迫性思考者活在一個分裂的狀態,一個充滿了問題和衝突的瘋狂而複雜的世界、一個反映了我們的大腦越來越分裂的世界。

開悟

是一個圓滿的境界,合一而和平,與生命以及它所顯化的世界合一。開悟不僅是痛苦和身心內外衝突的終結,也是思考的終結,這將會是一次不可思議的解放。

你可能認為你的思維、你的大腦就是你本身,其實這是錯誤的。思維或者想法只是你的一個工具,如果能夠被正確利用,它將是一個超強的工具,如果利用不當,它的危害相當大。而我們基本上沒有利用它,而是它在利用我們,它在驅使著我們的身體行動,做這、做那!我們的大腦一直在利用我們,而我們也在無意識的認同大腦的想法。,甚至你都不知道你是你的大腦的奴隸,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它俘虜了。

開悟,遇見未知的自己

如何從被大腦利用中解放出來,遇見未知的自己?

第一,做一個觀察的思考者。

每個人的肩膀上都坐著兩個對你耳語的人,

一個是侏儒,一個是巨人。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那種感覺,每天早上你在早起掙扎的時候,你特別想起床的時候,其實那個時候是兩個人在打架,其中一個侏儒也就是小我想引誘我們打破原先的計劃,而另一個巨人要求我們信守自己作出的承諾。

勤奮的巨人說:“我想實現什麼目標,我必須早起,起來之後要做什麼什麼事情。”另外一個小侏儒說:”哎呀,今天好累好睏啊,今天不起不還有明天嗎,明天再做吧。“

其實人一直都是兩個自我之間的互相矛盾的個體。包括有的時候領導給了你一個機會,或者是比如創業領域你發現了一個市場機會。你內心還會出現兩個聲音,一個你會說:“抓住他,他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另外一個你會說:“還是穩健點吧。”有的時候這種聲音還會伴隨著一些視覺意象或“心理電影”,也就是形成畫面感。

此時,你的本體(being)就要跳出來,作為一個旁觀者站在一旁觀察著侏儒和巨人的對話。當你在傾聽這兩種聲音時,不要去做任何評判。此時,你就能感覺到自我本體的存在。當你在傾聽思維時,你不僅意識到了這種思維,而且還意識到了你在觀察這種思維。

當聲音消失時,你會在自己的心智流中體驗到一種思維的中斷——-思維空白。剛開始空白是短暫的,或許僅幾秒鐘,但是漸漸地它會變得長久一些。當空白出現時,你在內心會感覺到一種靜止和寧靜的狀態。你開始感覺到與本體合二為一的自然狀態,多加練習,你的平和與寧靜的感覺會加深。

隨著你進一步深入到這種“無念”的狀態,你會意識到一種純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會喜悅地感受到臨在:所有的思維、情緒、身體以及整個外部世界,與你的本體相比,都不那麼重要了。

開悟,遇見未知的自己

第二,全神貫注於當下

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這一刻,從而在思維中創造那種空白。透過這種方式,你可以將意識從思維活動中引開,並創造一種無思維的空白。此時你的大腦不被思維左右,大腦停止思考,全然專注於當下,感知你正在做的事情,感知你身體每一個細胞的活動和呼吸,這就是冥想的本質。

在你日常生活中,你可以透過任何日常活動來練習這種方法。

當你洗手時,關注與洗手有關的所有感覺:水的聲音和感覺、手的運動、肥皂的香味、水流在手上的感覺。

當你刷牙時,關注牙刷毛在你牙齒上輕輕來回移動的感覺、牙膏產生的泡沫、牙膏清香味道、手臂的運動,全身心投入到此刻刷牙的感覺中。

當你喝水時,關注水杯碰到嘴唇的感覺、水流入口腔的感覺、以及水從口腔到胃裡的過程,停頓幾秒鐘感受水滲入到你身體的細胞當中的感覺。

察覺到那個寧靜而強有力的臨在,你的內心越平和,說明你感受冥想的越深入。

邁開開悟之途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從對思維的認同中擺脫出來。每次,當你在思維中創造空白時,你的意識就會變得更強。某天,你可能會發現你在衝著你大腦中的聲音微笑,就像你衝著孩子調皮的動作微笑一樣。這意味著你的自我意識不再依賴於你的思維。

開悟意味著超越思維,在開悟的狀態中,必要時你還會運用你的思維,但是運用思維的方式會更為集中、更有效率。你主要為實際的目的而運用思維,但是你會從不自主的自我對話中解放出來,享有內在的寧靜。

所有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在無念的、內在寧靜的狀態下進行創作的,我們稱為叫作心流時刻。

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觀察你的思維或者專注於當下,獲取短暫的思維空白,當思維空白產生時,你就會感受到你內心的寧靜,在這種寧靜狀態下,有一種微妙卻很強烈的喜悅、愛和平和。而愛、喜悅和平和是深刻的本體狀態,是內心與本體連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