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你怎麼能說話不算話:父母自以為正確的引導最危險

菜單

你怎麼能說話不算話:父母自以為正確的引導最危險

你怎麼能說話不算話:父母自以為正確的引導最危險

你怎麼能說話不算話:父母自以為正確的引導最危險

你怎麼能說話不算話:父母自以為正確的引導最危險

“不要批評,要鼓勵,不要管制,要自由。”

現在多少家長,都是秉承這樣的科學育兒觀念引導著孩子。他們認為像老一輩那樣的教育,或者是嚴格管教已經行不通了。

取而代之的應該是科學的育兒,民主的管理。

然而,父母自以為是的科學育兒,往往可能導致更糟糕的親子關係。

父母總以為自己做到了民主,做到了放任自由。但也許僅僅是自己以為而已。

1

真正的尊重孩子不是父母以為

曾經有一位媽媽向我抱怨,她覺得要把孩子教好真是太難了。明明自己看了那麼多育兒的書籍,專家的文章,為什麼和孩子的親子關係還是那麼糟呢?

在家裡,她都充分給予孩子自主選擇權,很多事情都是和孩子商量好的。然而就是這個商量約定,反而讓她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親子關係越來越差。

你怎麼能說話不算話:父母自以為正確的引導最危險

她跟我講述最近發生的一次矛盾。她和孩子約定好玩半小時ipad後,一起收拾房間並且打掃衛生。

這看起來是很民主的一個商量,媽媽提建議,孩子選擇接受。媽媽認為這已經是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力了,那既然大家約定好了,就應該說到做到。

然而,事情卻並沒有按照她的預期發展下去。

當時間到了的時候,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狀況發生。

“寶貝,時間到了,該幫媽媽收拾了。”

“唔。。。。再等一下嘛。”

“你已經玩了很久的ipad啦,我們說好只玩半小時的,然後一起跟媽媽收拾房間。不是嗎?”

“唔,可是我還想玩嘛。”孩子依舊盯著ipad,絲毫沒有要結束的意思。

你怎麼能說話不算話:父母自以為正確的引導最危險

“但是,剛剛我們約定好的,你要說到做到。來,把ipad給媽媽。”媽媽的耐心已經差不多磨完,緊接下來的就是大發雷霆。

“我不要”孩子也開始反抗起來。

“那我直接收了!”媽媽憤怒地說了一句,然後直接搶走了ipad。

孩子感受著媽媽的憤怒,自己的心情也差到了極點,負面情緒隨之爆發。不僅不情不願地幫忙,甚至賭氣式地報復——把房間弄得更亂。

最終結果,不歡而散。孩子沒有履行幫助媽媽收拾房間的約定。媽媽不得不一個人收拾最後的殘局。

你怎麼能說話不算話:父母自以為正確的引導最危險

親子關係進一步緊張,媽媽再次陷入苦惱當中,自己的引導到底錯在哪裡?

我們本以為,我們採取了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學會承擔家務,並用了很多民主的辦法。按照父母的理解,這應該是沒有錯的呀。

比如和孩子約定,和孩子講道理等等。孩子應該會很自然的配合我們呀。

但事實上,孩子不僅沒能領會到我們引導的苦心。甚至還惡化了親子關係,鬧得家庭不愉快。

這其中到底是什麼出了錯?

我想最大的錯誤就是:父母總是自以為,自以為的科學,自以為的民主,自以為這樣做就是對的,為孩子好的。

然而,這一切僅僅是父母以為,孩子真實的想法是什麼呢?

就比如我們想讓孩子做家務,那麼孩子本身是否真的想要做家務呢?我想大部分孩子都會說:“我不想,這是我爸爸媽媽要求我的,我沒有選擇餘地。”

也許有家長會說,我都跟寶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地解釋了,寶寶是家庭的一份子,寶寶也要學會承擔家庭責任,分擔家庭任務呀。難道這樣做不對嗎?

我想說家長這樣想這樣做沒有錯,但是卻忽略了激發孩子內在的主觀能動性。

最好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言傳身教。家長自己先以身作則,孩子才會從中學習和模仿大人的行為。

你怎麼能說話不算話:父母自以為正確的引導最危險

那難道父母就不能直接請孩子幫忙做家務嗎?其實不是,相反,我們不應該直接請求,而是要引起興趣。

只有讓孩子覺得我想做這件事情,我對這件事情感興趣,孩子才會積極的配合和幫忙。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切忌不要自以為可以,自以為科學。我們得換一個角度思考,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親子的關係才會更加緊密,家庭才會更加和諧。

2

孩子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在《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裡曾經寫到:家長們很容易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要求孩子要“堅強”。

我們不妨想想,我們在推崇鼓勵式教育的同時,是不是也簡單地以為鼓勵教育就是直接引導孩子要堅強,要樂觀?

比如,孩子摔跤了,父母會故作輕鬆地告訴孩子:“沒關係,爬起來就好。”再比如,孩子考試失敗了,父母也會故作淡定地告訴孩子:“不就是一次考試嘛,不代表永遠,繼續努力繼續加油,下次一定可以考好的。”

父母明白鼓勵式的引導,就是教育孩子,要堅強,要有抗挫的能力,要樂觀向上。

這樣的做法並沒有錯,但卻漏了一步,很重要的一步——

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認識自己的感受。

就像孩子摔跤,肯定第一時間就是哭。因為摔跤引起了孩子很多不好的情緒,孩子沒有其它辦法抒發出來,只能哭。

那父母該做的是引導孩子調整情緒,並且理解孩子包容孩子。

你怎麼能說話不算話:父母自以為正確的引導最危險

我們可以詢問寶寶:”媽媽看見寶寶摔跤了,是不是感覺很委屈很難過,所以哭了?“

在瞭解到寶寶真實情緒後,再引導寶寶認識這種情緒。並告訴寶寶這樣很正常,每個人都會有,寶寶要做的是學會接受並且自我調整。

父母就可以陪同寶寶一起面對困難和克服困難。

那麼孩子就懂得了,自己現在是處於這樣的感覺狀態中,並且能感受到來自大人的理解和關愛。

因為父母感受到了我的感受,被理解的時候孩子內心才會充滿力量,才會有動力重新調整自己。

如果父母總是急於引導孩子樂觀向上,勇敢堅強。那如果孩子不能接受呢?或者孩子怕父母生氣只能強行忍耐,卻憋了一肚子的情緒呢?

那就會出現有的孩子聽從了父母的說教,然後否定自己最真實的感覺。表面很樂觀很積極,但健康的外表下,卻有一顆千瘡百孔的心。

你怎麼能說話不算話:父母自以為正確的引導最危險

累積的情緒到一定的程度便會爆發。

所以鼓勵孩子之前,請先讓孩子感受自己的真實感覺。認識並接納自己真實感受吧。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我們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所以,父母要真正地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只有孩子真正感覺好了,他才會做得好。

3

父母引導前請先反思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父母都已經比以前懂得了不少科學的育兒方法。但就是因為懂得,所以容易自我膨脹,並情不自禁地從引導孩子變成了要求孩子。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才是所有育兒的第一步。只有這樣,親子關係的連線才能建立起來。也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父母才能正確的引導。

不要被我們成人自以為是的思想,導致科學的引匯出現反效果。

教育孩子前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了。也只有這樣,父母子女之間的心意才會相通,關係才會更緊密。

謹以此文與父母們共勉。

end

作者簡介:小云

一位職業幼師寶媽。喜歡分享育兒的點滴,萌寶的故事。關注小云說,分享育兒心得。

排版編輯:

須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