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跨界對標學堂:為什麼要跨界?為什麼要對標?

菜單

跨界對標學堂:為什麼要跨界?為什麼要對標?

作者:跨界對標學堂

#對標管理 #跨界學習

跨界對標學堂:為什麼要跨界?為什麼要對標?

跨界對標學堂

跨界和對標是企業決策者全新的學習方法,特別是面向實踐進行學習的方法。

跨界,不是簡單的拿來

一提到跨界,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詩句。在古代,用“他山之石”的典故層出不窮,尤其是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征戰不斷,彼此都廣泛的啟用“外國人”,吳起、蘇秦、張儀、伍子胥、李斯、白起等都曾被”他國“重用,並率領“他國”之軍攻擊“本國”,幫“他國”的霸主成就霸業。

進入到21世紀,社會又進入到一個新的戰國時期,科技和企業外部的宏觀環境的變化不斷,這對企業的發展構成了巨大的挑戰。不管是人、還是企業,都會有惰性,難免會路徑依賴,特別是成功者,更容易依賴成功的經驗。但是,在變化不居的時代中,唯有以變應變,才是生存之道。

跨界對標學堂:為什麼要跨界?為什麼要對標?

特別是在資訊時代,跨界打擊似乎成了常態,行業的領軍者往往不是被同行業的競爭對手打敗,而是被其他領域的外來者一擊斃命。這是因為資料成了新的生產要素。

在工業時代和農業時代,生產要素只有人力、土地和資金,但在資訊時代,隨著各種IT裝置可以將模擬訊號轉換為數字訊號,整個社會就被數字化了,資料也就成了新的生產要素。如果一個企業還沒能注意到自己企業的資料價值,沒有盤點好自己的資料資產,沒有建立資料資產的護城河,一旦跨界的”野蠻人“挾資料之”大棒“進攻到自己的領域,必將形成降維式的跨界衝擊。

跨界不是簡單的拿來,跨界必須跳出自己的窠臼,超越自己的邊界,離開自己的舒適區,敞開心扉,接受新鮮事物。

對標,不是簡單的模仿

對標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從發現差異、到對比長短、再到內化吸收的迴圈。

首先是發現彼此的差異。與自己的企業相比,學習目標往往是異質的、來自其他領域的,其他領域慣常的做法往往和本領域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馳,但是恰恰是這種格格不入可能為企業決策者開啟一扇天窗,跳出自己的賽道也許能實現彎道超車。

接著是對比長短。習武者有云:一寸長一寸強,一寸小一寸巧。一個領域中的慣常做法當然有必然性,但一個領域可能不會只有一種必然,只有借鑑其他領域的做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才能發現新的必然。

最後是內化吸收。華為的企業管理中有這樣一種做法:”亂中求治,治中求亂“。所謂亂,就是透過創新,引進新的要素,打破現有固有的結構、利益;所謂治,就是使創新的方法固定下來,成為企業新的規則。華為就是在亂和治中不斷迴圈,螺旋式前進。對標也是如此,新的做法產生之後,要融入到自己的企業中,必然要打破原有的結構,衝擊既得利益團體,這必然會引起既得利益團體的對抗。

為此,企業必須以長遠發展為目標,打破現有格局,吸納新要素,持續的進行固化,才能不斷的迴圈前進。▇

宣告

如需轉載,請透過“

跨界對標學堂

”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