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菜單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短短一個月之內,因為兩個連續爆出的娛樂新聞事件,“舔狗”一詞再次走進了大眾視線。

緊跟著,各種關於“舔狗”的段子也接踵而至——

“寶,我今天去輸液了,輸的什麼液,想你的夜。”

“寶,我今天去種地了,種的什麼地,對你的死心塌地。”

“寶,我今天去吃麵了,吃的什麼面,突然想見你一面。”

這些段子好笑嗎?我承認,的確是好笑的、能夠讓人一樂的。

但同時,我也必須要說一句,我真的非常討厭“舔狗”這個詞,無關它用在誰身上。

我討厭的就是這個詞本身!!!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舔狗”

模糊了追求的界限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先來看一看

“舔狗”

一詞本身的含義。

作為一個2016年出現的流行詞,它原本是用來形容那些在追求異性時,明知道對方不喜歡自己,仍然毫無尊嚴和底線,像狗一樣去跪舔、迎合對方的人。

據說,當時是從“屌絲文化”、“跪舔”這些早期出現的網路內容中延伸而來的。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百度百科對“舔狗”一詞的定義

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個好詞。

“舔”+“狗”

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用來形容人類的某種情感狀態或者在感情中的某種行為特徵。

其中的

“貶低”

“嘲諷”

意味更強。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當然了,如果一個人單純把它用來當作自己

“愛而不得”

的自嘲,倒也無可厚非。

但問題在於,我們不能把任何主動追求且沒有得到迴應的行為都歸類成是“舔狗”行為。

就目前的現象來看,“舔”的界限早已變得模糊,嚴重降低了“付出”的門檻,又弱化了一些問題的嚴重性。

隨隨便便說幾句土味情話,每天發幾條早午晚安的訊息,沒有任何實質性付出的行為——這就叫舔狗了?

雖然對方不喜歡自己,但也難以抑制自己依然喜歡和想念對方的情緒——這就叫舔狗了?

我不禁想問,所以怎樣才不算舔狗?

喜歡,但就是不說;追求,卻從不示好;被拒絕,立刻移情別戀——這才配叫“不是舔狗”嗎?

更遑論那些根本不在乎對方感受、打擾對方、逮誰“舔”誰,拿著“我愛你”的名義對他人進行騷擾的行為——這又豈是一句“舔狗而已”能輕輕帶過的。

每次看到這些,都忍不住想問一句,有的人是不是對這個詞有什麼誤解?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別人都把你刪了,

你還要換個號加人家?

況且,這實質上也是對「被追求者」的一種綁架。

是在變相地告訴被追求的一方:

“你看,我都像狗一樣趴在地下舔你了,都這麼卑微了,你居然還不理我,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吧?”

對於這種以愛之名的道德綁架,個人認為,絕對不值得倡導。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舔狗”

貶低了付出的真心

話又說回來,最初“舔狗”是用來指代那些明知道對方對自己沒有好感,仍然用熱臉去貼對方冷屁股的人。

但現在,這個詞顯然早已被濫用和泛化,變味了。

如今,只要在親密關係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得多,或者其中一方的愛沒有得到迴應。

人們就會自動把處於弱勢的一方稱作是“舔狗”。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更值得注意的是,說一句“你是舔狗”,可不止開一句玩笑、隨便給人貼上一個標籤這麼簡單。

當一個人給身邊另一個人貼上“舔狗”這一標籤,便意味著:

TA在將這個人視作是不自信、不自愛、沒有尊嚴和底線、缺愛、缺乏自我認同……的人。

或簡單說來,這就是在罵單方面付出的人是“垃圾”。

人都恐懼單方面的付出,都害怕自己投入的心力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打了水漂。有些人為了排解這種恐懼,就會去嘲弄、貶低那些單方面付出的人。

似乎只要用“舔狗”一詞和他們劃清界限,自己就不會身陷相似的困境。

而這,對於那些真誠對待感情、付出了真心的人來說,顯然是很不公平的——

這會誤傷那些付出了真心的人。

這也是我反感它的原因之一。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習慣被愛,就有人享受付出和被需要的感覺。

被愛是幸福的,能夠去愛的人也是幸福的,愛而不得也依然去愛的人……誰又能說Ta一定是不幸的呢?

有時候,當事人自己都難以用言語來精準描述,作為旁觀者,更不應該如此粗暴地用“舔狗”一詞,將他人的感情一概而論。

“愛和被愛何者更幸福”

本身就是一道辯題。

你可以支援任何一方,但你沒法否認的是,這是一個關於“何者更幸福”的討論,而不是“幸福 vs 不幸”的對決。

“舔狗”

教唆人們不要認真對待感情

最嚴重的是,“舔狗”一詞的濫用,傷害的不僅是那些真誠對待愛情的朋友。

當它在不知不覺中充斥著網際網路的每一個角落時,會在無形之中影響人們的感情觀。

因為這兩個字,有著教唆人們

“不要認真對待感情”

的嫌疑。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就拿那句最典型的

“舔到最後一無所有”

來說。

換個角度來看,這句話所傳遞的觀點其實是面對感情不要主動、不要表達心意、不要付出真心。

和那句“認真你就輸了”並無兩樣。

到最後,為了避免遭到他人的嘲笑,避免被貼上“舔狗”的標籤,很有可能導致所有人都在愛情面前都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懦弱。

這是大家希望看到的結果嗎?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愛本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愛意往往也是情不自禁地流露。

因此在我看來,只要在尊重他人、不構成騷擾的前提下——

即便在愛情中扮演了「主動者」的角色,即便沒有得到期許的迴應,也不意味著這個人就低人一等。

我永遠喜歡那些真誠的人,欣賞那些勇敢的、以誠相待的感情。

至於其他人,你可以不理解他人的感情觀,但也不該隨便貶低、嘲弄他人的感情。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愛給人貼標籤的習慣

該改改了

有沒有發現?當代人似乎熱衷於給他人貼標籤、扣帽子。

在愛情裡成為主動追求的一方,就會被叫做

“舔狗”

同理心稍微強一點,對一些事情心生憐憫,就會被稱作是

“聖母婊”

站在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的觀點,就會被定義為是在

“帶節奏”

還不能為自己辯解,一旦辯解了就是在

“洗地”

輕易進行判斷,隨隨便便下定義,粗暴且狹隘地把人類分成幾大類

類似的例子多到數不清。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作為人類重要的溝通交流工具,流行語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積極作用。

它們的出現豐富了我們的語言表達,這一點不可否認。

但同時,如果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貼標籤,隨便把“舔狗”這種詞安置在他人身上,用單一、簡單化的語言消解了事物本身的複雜性,便會導致

“語言汙染”

它影響的不僅是日常交際。

它斬斷了我們真正理解一個人,深度參與一個人生活的全部可能。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試想,當你的朋友跟你傾訴,說自己無法忘記/放下那個喜歡的人。

而你輕飄飄的拍了拍Ta的頭,說:“你怎麼也像條舔狗。”

你的朋友有沒有真的失去Ta的戀愛物件,我不知道。

但我確切知道,你又失去了一個朋友。

在留言區談談

你對於「舔狗」這個詞

的看法吧!

每晚9:30,等你一起用觀點撕開世界!

刷屏一整天,居然沒人敢罵一句?

作者: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