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漲知識】華夏一詞的含義是什麼?華夏一詞究竟怎麼來的?

菜單

【漲知識】華夏一詞的含義是什麼?華夏一詞究竟怎麼來的?

【漲知識】華夏一詞的含義是什麼?華夏一詞究竟怎麼來的?

中國人習慣自稱為“華夏兒女”,又習慣自稱為“中華兒女”,還習慣自稱為“炎黃子孫”。但是,你可知道這些詞都是怎麼來的嗎?它究竟有何含義呢?

首先我們來看“華夏”一詞的含義。唐朝學者孔穎達在他的著作《春秋左傳正義》中對“華夏”一詞解釋的非常清楚:“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夏,謂之大也。華,謂之美也。孔穎達這段文字意思是說:中國是一個禮儀的大國,所以叫夏;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所以叫華。

由此我們就明白了,“華夏”一詞是對中國的讚美之稱。

那麼“華夏”一詞是怎麼來的呢?這裡有一個傳說。相傳在上古的時候,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生活在黃河中下游的華山與夏水之間。後來黃帝用武力征服了炎帝,炎黃兩個部落就融合了,他們的後代也就自然成為了華夏民族,也就是炎黃子孫。

但這也僅僅只是傳說。目前我國在古籍史料中發現的最早出現“華夏”一詞的是在《尚書?周書》這部儒家核心經典之中。其中有“華夏蠻貊,罔不率俾”這樣的文字記載。

這段文字記載的是周武王滅商後的情況。其意思是說周武王滅商以後,無論是華夏族(華夏),還是偏遠四方的少數民族(蠻貊),沒有一個不順從的(率俾)。

這部史書中將“中原”稱為“華夏”,將四方偏遠之地稱為“蠻貊”。

《尚書?周書》為西周人所寫,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在距今3500年前的西周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華夏”這個詞了。

“華夏”一詞最早是指中原地區,即河南一帶,因而古代在中原地區的原住居民亦自稱為“華夏族”。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就到了漢代。由於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於天地正中心的,因此從漢代開始,“中國”成為我國的通稱,即“中於天地者為中國”。而相應的“中華”一詞也開始替代華夏,或者說與華夏並用了。

接下來的整個漢唐時期,不論是人口,文化,還是經濟都空前的發達。於是到了蒙元時期,蒙古人就將華夏族人稱為漢人了,於是就有了“漢族”的稱呼。

如今的華夏兒女早已成為中國各民族共同的稱呼了。

感謝內蒙池俊明宗親推薦

精彩由您續寫:

請關注“池氏網公眾號”:ID:

chiszqw

池氏網公益法律援助律師:

池春燕

WX:xuyuanchiw

你若喜歡,點個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