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菜單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作者:柳飄飄

2021最後一個季度,影視圈開始集體“

衝業績

”。

壓軸劇開播的開播,定檔的定檔,好不熱鬧。

每天流連於各大平臺的小編,卻苦不堪言——

看個職場甜劇:

被柔光泡泡直接糊了一臉。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體育題材劇:

要不是演員表上寫著“宋祖兒”,我都不敢認。

這傷眼的磨皮,把她鼻子硬生生磨成了臉上的兩個洞。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我搞不懂這是何必。

普通打光下的她是不夠好看嗎?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想想也覺得諷刺。

如今觀眾對影視劇質感的要求日增,1080p都讓位給了藍光和4K。

但國產劇的各色魔鬼後期,卻越來越傷眼。

網友惡搞出了幾大平臺的調色風格——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不得不承認,很得精髓了。

但笑過之後,也只能無奈嘆氣——

國產劇的“成色”,居然已經差到了這個地步。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如今國產劇走進了流水線生產模式。

放眼望去,各路《風起XX》《XX傳》,從劇名情節到演員造型都大差不差。

即便是深度觀眾如我,也未必一眼瞧得出端倪。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但各個大廠,卻在調色上做出了辨識度——

上圖一,冷白皮也無法對抗的死亡打光,愛奇藝沒跑。

圖二,磨皮+霧霾畫質,八成是優酷的手筆。

圖三,這喜慶勁兒,除了你鵝還能有誰?

如今的影視劇審美風向,基本就是由這幾大平臺壟斷。

再細了講,其實家家都有自己的門道。

愛奇藝,精髓就只一個字:

今年的迷霧劇場,從《八角亭》的開場,就徹底進入了摸瞎模式。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大白天的高中教室,連臉都看不清,學生全體摸黑刷題。

照這個學法,全校落榜不是夢。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淘金》裡的陳飛宇,徹底讓我認不出來了。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上次見他這般黑,還是他爹媽創作“

阿瑟文學

”時,他站在陰影裡的樣子。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再到新劇《風起隴西》,就不單是黑了。

是像關了門的冰箱那樣,黑得又冷又僵。

白宇被拍成黑宇,俞灝明被拍成俞灝暗。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且所有人臉上都毫無血色,猶如殭屍開會。

這預告片要不說是戰爭戲,我還以為是翻拍的《王國》。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這樣的調色,讓你恨不得打著手電筒刷劇。

而隔壁優酷則走向另一極端。

我總結為沙塵暴式濾鏡——

黃,糊,傷眼。

幾個新劇預告就很典型,一水兒的暖色打燈、唯美漏光外加十級磨皮。

但打光的生硬程度,更像是開了浴霸。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前陣子被指“詐騙”的《一見傾心》也不例外。

看路透——

這是什麼內娛難得一遇的高質感民國劇?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看正片——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

我對內娛到底在期待些什麼?

爛俗的粉藍色調和極限磨皮,是過去瑪麗蘇劇裡早就玩膩了的土味招式,優酷卻還在鍥而不捨地辣著觀眾的眼睛。

然而,唯美不是凹出來的,意境也不是一招柔光就能搞定的。

這種毫無美感的畫面,看多了只覺得散光加重了。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但,唯美風也並非是優酷一家獨大。

它的忠實戰友芒果,也在堅守著夢幻濾鏡的正義。

它還走得更遠些——

對磨皮、柔光、美白的極致追求,讓它創造了內娛的

“美顏相機風”

優酷出品的《琉璃》,本來後期就挺狠。

但芒果買了版權自己播,還額外再加了一層柔光濾鏡。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把主角從三維磨成二維,直接降級成劣質網遊的觀感。

自家劇更別提——

古偶。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校園。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再到最拿手的狗血劇。

無一少得了這亮花花的濾鏡,讓人恨不得戴著墨鏡看。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更離譜的是,綜藝也未能倖免。

《中餐廳》裡,周也失去五官,教主白到反光。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被強制美白的丁真大概也疑惑:

在高原上都沒見過這麼刺眼的光芒。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眼前的黑未必是黑,但芒果的白是真的白。

盤到這兒你會發現,各大平臺對自己的審美還是有堅持的。

甭管什麼路數,基本都是一以貫之。

但其中還有一個異類,在後期上從不給自己設限。

明的暗的,敞亮的陰間的,凡是光譜上能出現的顏色,它全都敢套——

鵝家的

“二極體調色”

暖起來,像在熱帶吃銅鍋。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冷起來,又瞬間移動到了地府。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鞠婧禕版《白娘子》白得連鎖骨都消失了。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悍刀行》直接來了個烏漆嘛綠。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更絕的是,同一部劇裡各種畫風還能來回橫跳。

這集走的還是霧裡看花古偶式浪漫。

下一集馬上變成暗黑電影質感。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從小媽媽嘮叨說電視看多了傷眼。

這忠告,我是到今天才信的。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國產劇沉迷調色後期,往往只為一個目的——

美。

恰如一位影視後期師接受採訪時所說:

不修的話,這麼醜怎麼見人?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圖/狐廠娛樂觀察

然而,前期粗製濫造,靠千篇一律的後期去強行修補。

這樣撐出來的“美”,必定也是流俗的、表面化的。

典型的案例,是早期的於正式調色。

從前的他,醉心於大紅大紫的阿寶色。

也不管古代有沒有這種化纖布料、熒光染色。

總之濃豔就是美學指標,扎眼就是終極目的。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這些劇作因為飽和度調得過高,每幀都冒著詭異的熒光。

但《延禧攻略》後,於正又找著了新的one pick——

所謂的莫蘭迪色。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當然,這種用色比起早前,是要精巧、新鮮得多的。

要做這種效果,除了後期,更需要服道化和燈光的配合,因而更見功夫。

但,再養眼的風格,一旦濫用,也會落了俗套。

今年歡娛的幾部劇,從《驪歌行》《玉樓春》到最近頻陷爭議的《當家主母》,全是套模板般地用這種色調。

看一回還有新鮮勁。

看多了,只覺得寡淡無生氣。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且,從阿寶色到喪葬風,觀感是變了,審美情趣卻換湯不換藥——

面上是華麗了,人物卻依然面目模糊,美得膚淺乏味。

尤其是《當家主母》中的蔣勤勤和楊蓉。

按說,以這兩位的好底子,是隻需襯、不需修的。

然而在刮大白式調色裡,她們的五官一樣集體出走,死氣沉沉。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於正後期的調色,看似是出於對高階審美的追求。

但如是呈現的女性美,和市場的白瘦幼取向卻別無二致。

小編想起《演技派》的一段公案——

張靜初出演於式清宮戲,卻因為於正要求使用自然打光,產生了異議。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張的考慮,是藏拙。

若使用自然光,光線從臉下方打來,容易暴露缺陷。

當然,她未必是怕醜,更多是為了貼戲中人物的形象。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當時於正是佔了理——

沒有演技的女演員才靠臉吃飯。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再經過輿論一發酵,張靜初徹底成了為了美貌不敬業的典型,招致口誅筆伐。

但再推敲下,於正的立場真就那麼無懈可擊嗎?

張後來迴應——

“於正的戲,後期是很吃重的。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換言之,他未必對傳統光影美有什麼堅持,依舊要靠調色來兜底。

且,就成片而言,我也瞧不出這比柔焦、蘋果光強在了哪裡。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換種方式千篇一律,就是美學革命了嗎?

並非小編厚古薄今。

在五毛錢後期還未出現的年代,老劇的“色相”,可遠比現在要精妙得多。

1995年版的《西施》。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當時蔣勤勤的顏值正霸道,標緻得醉人。

只是演技生澀,演的還是西施這種傳說美人。

與陳凱歌拍楊貴妃的情況相似,得往虛了拍才有味道。

難為了楊潔導演,在《西遊記》後,再度演示瞭如何用低預算拍出神作。

室內,用薄紗般的散射暖光將人物包裹起來,烘托氛圍感。

但,講究的打光位置又總能強調出骨相輪廓。

即便是高糊畫質,五官依舊清晰俊秀。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室外,則時常“看天吃飯”。

這邊借了落日餘暉,另一側又補上一盞燈,立時便有了夢境般的幽美。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還有在夕陽裡的這段獨舞。

絕代美人的風韻,幾個圈就轉出來了。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光用得細緻考究,即便沒有濾鏡也美得生動貴氣。

而如今氾濫的魔鬼調色,只能說明影視圈的一大毛病——

追求美,卻不肯用心。

要麼,是製作時敷衍了事,再推鍋給後期補救。

但地基都沒搭好的房子,能談什麼裝修?

要麼,是審美跟不上野心。

宣傳了老半天的“還原歷史”“國風沉澱”,拍出來卻是清朝版《釜山行》。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圖/《當家主母》

沒下功夫的,醜得毫無懸念。下了功夫的,也不見質感。

與其說它迷幻,毋寧說是一種諷刺——

國產劇只知要注重“色相”,卻不知用色的本質。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用色重要在哪裡?

在於,影視作品本就是光影的藝術。

光和色彩,不只是為了提升觀感,還應參與進表達和敘事。

但如今的多數平臺,只把調色當貼金。

不論多一般的片子,換個調子就能營銷“風格化”“電影感”。

然而不顧表達胡亂給作品刷漆,只會讓國產劇愈發辣眼。

去年爆火的《隱秘的角落》,本屬於光影美的優秀案例。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然而,這劇卻無意帶起了一股妖風。

經過平臺無差別地抄作業,今年的劇界猶如蝗蟲過境,目之所及盡是一片漆黑。

《真相》不僅暗,且是滿屏的阿凡達膚色。

無語的是,從《一見傾心》到這劇,我始終沒看清過陳星旭的臉。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迷霧今年的《致命願望》,同樣全程摸黑作業。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而且在黑裡加了點霓虹特效,就敢美其名曰“賽博朋克”。

依我看,充其量是五彩斑斕的黑。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各路新劇預告,也同樣伸手不見五指。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圖/《雲襄傳》《特戰榮耀》

可想而知,這集體“黑化”,只能收穫一堆吐槽。

是觀眾審美標準混亂?

並不是。

觀眾欣賞《隱秘的角落》,絕不僅僅因為它的觀感高階、養眼。

更是因為它的色調、光影,始終是配合劇情、展現劇情的。

這劇有一個核心設定——

每個人都生活在壓抑與掙扎中。

如三位少年主角。

無論沒有管束的暑假如何自由,鋪滿陽光的街道如何寬闊。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但只要回到家,他們總是身處一片晦暗、凝重的陰影裡。

朱朝陽被原生家庭所困,嚴良和普普躲在角落中生存。

在他們頭上,還籠罩著一個黑洞般幽深的秘密。

這濃得化不開的綠,是壓抑。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而穿插其間的紅,則象徵著被壓抑的東西——

是周春紅怯於面對的慾望。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是張東昇無法再剋制的仇恨。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更是在壓抑中觸底反彈,最終吞沒一切的人性之惡。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好的光影色彩,是用來講故事的,而不是包裝故事的單薄。

而所謂“高階感”,單靠寬幅和膠片濾鏡也搞不出來。

它應該是一種用色去敘事的意識。

《大明王朝1566》善以光喻史,它將嘉靖、裕王、世子三代帝王以“山”字擺開,隱喻帝王江山。

他們沐浴在頂光裡,如神祇般遙遠莊嚴。

海瑞則是背光而跪,一明一暗,勾勒出封建王朝的絕對威權。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但,那束本屬於嘉靖帝的光,如今已然黯淡了下去。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江山殘敗,國運日衰,即便曾有志向,心力也已不足。

而後登上歷史舞臺的兩位後代,卻如無數庸君一般,神聖而面目模糊。

海瑞說賢君不死,永遠活在史冊裡、人心裡。

他卻只能看著王朝從自己走向覆滅。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這樣的光影,有藝術性,有質感,有內涵。

在整個製作過程中,劇組都是用了心、動了腦的。

《大明王朝》的燈光師捲到什麼程度?

能背下演員的臺詞。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熟知了導演的排程、演員的表演走位,甚至是整部劇的調性,何愁拍不出美感與深度兼具的畫面。

因而,後期不是,也不應是決定影視作品視覺效果的關鍵因素。

因為它只能做到修繕,而做不到創造。

但如今呢?

後期早成了國產劇的遮羞布。

拍得多粗糙無所謂,反正後期能調整,又何必浪費時間。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圖/娛理

為了節約成本,壓縮流程、快速圈錢。

如今的國產劇學得最精的便是潦草塞責、偷工減料。

資本規則等不了他們去設計、去排程、去等待那最契合鏡頭的光線與色澤。

但後期真就那麼神乎其神嗎?

《一見傾心》的瑪麗蘇調色引發群嘲,平臺不得不讓後期臨時修改,一連更新了幾次重製版。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然而,下完了雨打的傘,還有意義嗎?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小編其實不愛故作悲嘆,只是覺得好笑。

當今的劣質國產劇,美貌可以是精修,表演可以是摳圖,武打可以是特效。

而今連光影都可以是後期。

如此粗製濫造,反倒成了最賺錢的行當。

黃志忠回憶《大明王朝》的一段話讓人感慨——

好賴我經歷過那個時候

你跟國家隊的這個級別合作過

你在高山上站過

你知道什麼是高階的

什麼是好的

國產劇這麼拍,是怕我看清演員的臉嗎?

而現狀卻是,如今的技術和條件遠勝當年。

我們卻得被誆騙著嚥下這刷漆的爛菜幫子。

我們都見過好的,知道什麼叫高階。

請別用三流的貨色侮辱觀眾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