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菜單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綠色是城市發展的底色,也是魅力新萬山的本色。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每天早上或者晚飯過後,選擇到木杉河溼地公園散步、休閒、鍛鍊已經成為市民的首選。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現在,群眾健身舉步可就,家裡的跑步機都成廢鐵了。每天傍晚,一家人來到河邊做有氧運動,已經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河邊運動的楊亞豔說。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置身於水藍、岸綠、景美、人文景觀豐富的特色城市濱河景觀帶,心情倍感愉悅。然而,今日行走的“綠色生態走廊”,你很難想象,這裡曾經還是出了名的“臭水溝”。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自萬山被列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以來,萬山區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嚴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走出一條產業原地轉型、城市異地轉型的綠色發展新路。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環境就是民生,地綠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

主城區自搬入謝橋新城區後,萬山堅持以綠色引領新城建設,緊扣生態、人文、智慧、時尚、舒適的發展定位,科學佈局優質資源,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從2014年起,萬山區啟動木杉河生態治理工程,對全程近9公里的河道,88。7公頃覆蓋區域進行全面修復。並對河道兩岸土地、生態資源進行整合,做足“水”文章,打造親水居住小區、親水休閒長廊和親水主題公園。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昔日的“臭水溝”,如今已成為一條水藍、岸綠、景美、人文景觀豐富的特色城市濱河景觀帶,被市民親切稱為城市“綠腰帶”。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在收穫了美景的同時,細心的市民也發現,木杉河也多了一群“新朋友”,成群的白鷺也到這裡紮了根、安了家。“不速之客”的造訪也為木杉河增添了許多生機與活力。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現在,萬山區相繼建成了仁山文化主題公園、凱潮溪濱河公園等城市綠地空間,建成12個市民休閒空間,城區新建綠地綠景701。8萬平方米,人均綠化面積達16平方米,繪製出人在綠中、綠在城中的山水園林城市美麗畫境。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萬山已成為一座充滿朝氣的活力之城、運動之城、健康之城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萬山不斷進行探索,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萬山區堅持以“最好的位置、最好的就業、最好的服務、最好的保障”為標準,把毗鄰木杉河溼地公園、最好的地段讓了出來,建設了全市規模最大的跨區域搬遷安置點—旺家社群安置點。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如何讓搬進新城區的搬遷群眾主動融入城市。旺家社群內還打造了12000多平方米的扶貧微工廠,共入駐7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可解決600人群眾就業。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此外,還打造了集文化、休閒、飲食、娛樂、旅遊、購物於一體的“銅仁金街”,可向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000餘個,不僅提升了城市服務功能,還為群眾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平臺,讓搬遷群眾實現“樓上安居、樓下就業”的目標。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同時, 萬山正全力以赴建設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示範區,以十里木杉河為軸發展城市消費經濟帶;以金鱗大道為軸發展城市金融經濟帶的“兩大城市經濟帶”,逐步提升中心城區集聚力、承載力和輻射力。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科學合理規劃佈局,努力走出一條產城融合、城鄉融合、文旅融合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城市異地轉型,“轉”出宜居宜業新萬山

2020年,萬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8。2%,比2015年提高13。19%;主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8。9%。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就業環境持續向好,讓城市更宜居,城市生活更幸福。(陶國華 葉順強 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