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天空又多了一顆中國星:“張彌曼星”!

菜單

天空又多了一顆中國星:“張彌曼星”!

浩瀚星空中又新添一顆中國科學家星——以中國古生物學家張彌曼院士命名的小行星“張彌曼星”。

記者7月2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已釋出公告,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7336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張彌曼星”,以表彰張彌曼院士作為中國四足動物起源研究的奠基者,其可持續的工作為早期脊椎動物演化研究帶來革命性變化的重要貢獻。

據瞭解,今年85歲的張彌曼院士長期從事比較形態學、古魚類學、中生代晚期及新生代地層、古地理學及生物進化論的研究。

她曾任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長、國際古生物協會主席、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長等職,還被選為倫敦林奈學會外籍會員、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名譽會員等。

天空又多了一顆中國星:“張彌曼星”!

2018年,張彌曼院士榮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她還因卓越科研成就榮獲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020年12月被何梁何利基金會推薦為國際小行星命名的候選人,2021年5月獲得批准。

相關閱讀:

小行星如何命名?

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錶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早年發現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臘神話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後來隨著小行星發現數目增多,許多國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為了統一規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專門組成了由國際著名科學家組成的小行星命名委員會,負責接受和審議全球新小行星的命名工作。

小行星發現者提出的命名申報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在《國際小行星通報》(Minor Planet Circulars)上正式釋出,並通知世界各國天文臺此星名成為該小行星的永久星名,並列入每年出版的《國際小行星星曆錶》上。

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國際性和永久性,是一項崇高的國際榮譽,命名一旦獲國際批准,將為世界各國所公認,永載天文史冊。

除“張彌曼星”以外,此前已有多顆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例如:

1999年10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將其發現的國際編號為8117號的小行星命名為“袁隆平星”。

1999年10月,國家天文臺將其發現的國際編號為768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陳景潤星”。

2001年8月,紫金山天文臺將其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76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錢學森星”。

2003年10月,國家天文臺宣佈把國際編號為25240號小行星命名為“錢三強星”。

2012年6月,根據國際天文聯合會第77508號《小行星通報》,小行星第148081號正式命名為“孫家棟星”。

2016年1月,國際永久編號第31230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屠呦呦星”。

2018年9月,國際永久編號為79694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南仁東星”。

2020年9月,國際永久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