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李世民斬殺罪臣,徐茂公卻私下照顧其妻兒,沒想到給唐朝埋大禍

菜單

李世民斬殺罪臣,徐茂公卻私下照顧其妻兒,沒想到給唐朝埋大禍

風雲亂世出豪傑,在隋唐政權更迭時期,就湧現出了無數世人稱道的

英雄

才子。他們或許立場相悖,爭鋒相對,卻也都是為了保家衛國,流血奮鬥,甘願犧牲自我,以血肉之軀在萬千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世民斬殺罪臣,徐茂公卻私下照顧其妻兒,沒想到給唐朝埋大禍

唐國公李淵起兵晉陽,建立唐朝,完成了大一統。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驍勇善戰的秦王李世民是父親李淵的得力干將,他不僅鼓動父親起兵反隋,自己也率領數十萬大軍親自上陣,可以說,打下這片江山,李世民付出了關鍵的努力。

後來,透過玄武門之變登基的李世民為了紀念當初和他一起打拼天下的眾多功臣,下令描繪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足可見那個時代是英雄輩出。

李世民斬殺罪臣,徐茂公卻私下照顧其妻兒,沒想到給唐朝埋大禍

此舉也說明了李世民是個重情重義的好皇帝,在處理群臣關係時,往往心胸開闊,恩威並施,這也使得很多追隨他的名將功臣都得以善終。然而這樣的李世民,也有身為帝王冷酷無情的一面,這一點就體現在對他對於叛將

單雄信

的處決上。

單雄信其人,“

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

”,是為瓦崗效力一生的綠林好漢,還是隻逞大膽、不識時務的一介莽夫?歷史人物的爭議是普遍存在的,這也是他們的魅力所在。而對於單雄信,史書普遍的評價都是劫富濟貧、豪爽仗義的鐵骨硬漢,他寧死不降唐,讓以“仁君”著稱的李世民破例處斬,此等結局也給單雄信增添了一抹

悲劇的英雄主義色彩

李世民斬殺罪臣,徐茂公卻私下照顧其妻兒,沒想到給唐朝埋大禍

效命瓦崗 號令綠林群雄

隋朝末年,一代暴君隋煬帝爭強好勝,頻繁征戰,宮中又大行奢侈享樂之風,致使民間飽受剝削,百姓苦不堪言,農民起義接連爆發。瓦崗軍就是其中一股攻勢迅猛的反隋勢力,誕生了諸如徐世勣、王伯當、單雄信等一批戰鬥力出眾的名將。

雖然都是反隋,但是這些自發的起義運動內部的權力鬥爭也是精彩紛呈。瓦崗寨最初的首領是翟讓,他聽從部下的建議讓位於李密,而當時翟讓的一眾舊部心有不甘,企圖重奪大權。李密為了永絕後患,便設計害死了翟讓。無奈之下,單雄信和徐世勣等人只得服從李密的指揮。當時王世充率領的隋軍多次鎮壓農民起義,與瓦崗軍交戰期間勝負難分,李密急需一批得力干將,便不計前嫌,讓單雄信和徐世勣統帥部隊,繼續從事反隋大業。

單雄信的軍事才能十分突出,有了他的鼎力相助,瓦崗軍戰力大增。在與王世充手下的隋軍在洛口對陣期間,交戰多達數百次,也沒有讓隋軍佔到一點兒便宜,反而損失數萬兵力。在最初造反和效命瓦崗的這一時期,是單雄信最風光的時刻,他投身江湖,行俠仗義,擔任瓦崗寨大將軍,與秦瓊、程咬金、徐世勣、羅成等一眾好漢結義為兄弟,成為綠林老大,號令群雄。

李世民斬殺罪臣,徐茂公卻私下照顧其妻兒,沒想到給唐朝埋大禍

眾叛親離 錯觀政治局勢

然而,在這局勢變化莫測的權力鬥爭中,最初情比金堅、歃血為盟的戰友們卻產生了政治分歧,各自選擇為不同的陣營效力。由於階級限制,一度所向披靡的瓦崗軍最終全面潰敗,李密和王世充的鬥爭最終以王世充獲勝告終,他篡位自立,俘獲得了一大批綠林名將為其效力。李密被迫向新建的唐朝投降,徐世勣也跟隨李密歸順李家父子。然而單雄信卻選擇了跟隨王世充,誓死不願投唐。

瓦崗離散後,單雄信錯觀政治局勢,站隊王世充就是他悲劇的開端。單雄信曾經屢次三番想要擊殺李世民,在李世民攻打洛陽之際,羅成臨陣倒戈,與昔日一眾瓦崗戰友秦瓊、徐世勣、程咬金等人共同作戰。此時的單雄信已經眾叛親離,他孤身前往敵營,想要兵行險招反抗到底,卻遭遇埋伏,中計被俘。

李世民斬殺罪臣,徐茂公卻私下照顧其妻兒,沒想到給唐朝埋大禍

寧死不屈 慷慨奔赴刑場

良禽擇木而棲

”,身逢亂世,這些精英們權衡利弊之下各奔東西也是不可避免的。都說識時務者為俊傑,關於單雄信為何寧死不願意像昔日兄弟一樣歸順唐朝,後世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有人認為是因為李淵曾經在被追殺時不慎誤殺單雄信的哥哥,這個重情重義的血性男兒怎可屈從仇敵;也有人分析是因為單雄信投靠王世充後,王世充把女兒嫁給了他,面對老丈人,單雄信自然是要鼎力相助,不願意背叛家庭;還有一種說法則是因為單雄信被往日的瓦崗兄弟背叛傷透了心,曾經的誓言與義氣如此不堪一擊,他寧死也不願與他們同流合汙。

李密和王世充都曾經愛惜單雄信的才能,繼續對他委以重任,而在李世民這裡,兩個人卻註定水火不容。單雄信在反抗唐軍的過程中,一直衝在前線,曾經險些就殺害了親王李世民,這也讓李世民一直對他心存忌憚。

徐世勣和秦瓊等人雖然與單雄信政見不合,但往日情分都還歷歷在目,他們極力為其求情,甚至願意放棄升官進爵的機會。然而李世民卻認為留下單雄信是後患無窮的,他根本不可能軟化態度為唐朝效力,所以不顧眾人求情,堅決將單雄信列入了斬首名單。

李世民斬殺罪臣,徐茂公卻私下照顧其妻兒,沒想到給唐朝埋大禍

《隋唐嘉話》記載了關於單雄信最終慷慨赴死的場面。好兄弟徐世勣求情無果,黯然神傷,然而單雄信卻深知自己必有一死,落得這個下場也是失敗者所註定的。他看著這個曾經最為交好的兄弟,想到了他們由並肩作戰,到決裂對抗的一幕幕經歷,便也放下了積怨,轉而安慰他道:“

我固知汝不了此

。”

平生誓共為灰土,豈敢念生,但以身已許國,義不兩遂。雖死之,顧兄妻子何如

。”徐世勣表示忠義兩難全,他願意幫助單雄信照顧他的妻兒,讓單家得以保全,並且割下了自己身上的一塊肉讓單雄信吃下,以敬他們曾經許下的誓言。

一代綠林豪傑單雄信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由於在《隋唐演義》中他又名為單通,所以他在彌留之際便留下了那句使人印象深刻的“

給我單通一個痛快

”。他的慷慨赴死也給徐世勣、秦瓊等人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響,以至於後來的在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中,兩個人都沒有過多參與,屈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倒數末兩位。

李世民斬殺罪臣,徐茂公卻私下照顧其妻兒,沒想到給唐朝埋大禍

陰差陽錯 後代重創李唐

單雄信雖然被處死了,但是徐世勣遵守諾言,偷偷照顧著單家及其後代。李世民得知後,倒也沒有追究,反而善待了單雄信的族人。他任命單雄信的兒子單道真為涼州司馬,後世單家幾代也都沒有遭遇打壓,在朝廷擔任官職。然而現實中總是充滿了巧合,李世民當初一意孤行要斬殺單雄信以絕後患,卻不料最終為唐朝埋下了禍根。

歷史某種程度上就想象一個圓圈,王朝更迭兜兜轉轉再次上演。唐朝末年最強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史稱“

黃巢之亂

”,其主力軍就有單興、單旺、單茂、單盛等人的參與,他們都是單雄信的後代。黃巢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卻像當年的瓦崗軍於隋朝一樣,持久的應戰導致唐朝遭受重創,國力進一步衰微。

單雄信的後代此舉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為其報仇了,甚至最終導致唐朝被推翻。李世民斷然也無法預料到後續發展。不知道若當年他放了單雄信一馬,會是怎樣的一副光景?單雄信會歸順唐朝嗎?他的後代還會參與黃巢起義嗎?可惜歷史是沒有假如的,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也並非偶然,只不過是前後自有因果,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罷了。

李世民斬殺罪臣,徐茂公卻私下照顧其妻兒,沒想到給唐朝埋大禍

從中感悟 汲取歷史教訓

一個朝代的覆滅,往往其固有弊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都是有跡可循的。隋朝末年頻發戰亂,隋煬帝長久以來的暴政導致其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導致農民紛紛揭竿而起,隋末民變成為導火索;唐朝末年軍閥割據,戰火連綿,民不聊生,黃巢起義吹響了唐朝滅亡的一聲響亮的號角。

學習歷史,就是要“以史為鑑,溫故知新”,隋唐由盛轉衰的過程,歷來也被世人津津樂道。隋朝雖然只存在了短短38年,但它終結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300年左右的分裂割據局面,開鑿運河,一度開創了繁榮發展的局面,隋朝的偉大之處無可否認;唐朝更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強盛時代,其巔峰時期,更是達到了“萬國來朝”的盛世局面。

隋唐末年所爆發的農民起義,都是因為朝廷繁重的徭役和壓迫,導致勞動人民不堪忍受奮起抵抗,歷史上眾多朝代的覆滅大抵也是如此,這些教訓也讓我們更能夠體會“

以民為本

”、“

執政為民

”的重要性,統治階級若是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那麼也就無法收穫民心,長久穩固政權了。

李世民斬殺罪臣,徐茂公卻私下照顧其妻兒,沒想到給唐朝埋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