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海瑞與趙貞吉既有遠緣又有近因,為何他一夜之間卻引來滿朝震動呢?

菜單

海瑞與趙貞吉既有遠緣又有近因,為何他一夜之間卻引來滿朝震動呢?

佛家有語云,遠者為緣,近者為因。這個趙貞吉和海瑞可謂既有遠緣又有近因。在浙江查辦改稻為桑的案子,時任知縣的海瑞便屢屢抗命,鬧得身為巡撫的趙貞吉心裡深惡卻無可奈何。先後調京,海瑞偏又在趙貞吉任尚書的戶部當主事,開始幾個月還相安無事,孰料他一夜之間驚雷炸響,滿朝震動!第一個受牽連的又是自己這個頂頭上司,趙貞吉的惱恨可想而知!

海瑞的一道《治安疏》差點讓嘉靖皇帝駕崩於嘉靖四十五年正月,作為海瑞的頂頭上司,作為“親手呈送奏疏者”,趙貞吉罪責難逃,只能硬著頭皮和嘉靖皇帝硬剛了一次。而後,嘉靖皇帝下達了一個天才命令——讓同樣有著“逼宮”嫌疑的趙貞吉審訊海瑞。

海瑞與趙貞吉既有遠緣又有近因,為何他一夜之間卻引來滿朝震動呢?

讓英雄審英雄,讓好漢審好漢!

只是,趙貞吉的“英雄好漢”之名或有水分,海瑞的“英雄好漢”之名卻貨真價實。“不粘鍋”再次遇上了“海懟懟”,一場嘴仗立時爆發。

來到關押海瑞的牢房,趙貞吉惡狠狠的看著這個差點將自己害死的海瑞,對身後的提刑太監說道:

“提到刑房去,我要細細地審他。”

“刑房”,類似現在的審訊室,不同點在於刑房有著各種刑具,趙貞吉的目的很明顯,他深知海瑞的為人,絕非一般的硬骨頭,今天的審訊如果沒有刑具幫助,恐怕又會無功而返。為了撇清自己,也為了撇清滿堂朝臣和背後的裕王,趙貞吉打算對海瑞動刑了。

提刑太監說話了:

“那可不成。上邊打了招呼,不能動刑,就在這裡審他。”

對於海瑞這樣的“欽犯”而言,陳洪自然沒有下令的權力,這個“上邊”明顯指的就是嘉靖皇帝。

只是,海瑞的一道奏疏差點將嘉靖皇帝氣死,嘉靖皇帝為何下令不準對海瑞動刑呢?

根據史書記載,這是裕王的暗中安排;但根據劇情演繹,這是嘉靖皇帝對待海瑞的必然表現。讓人家罵了一頓,就氣急敗壞的要動刑審訊,這不正說明了自己的心虛,正說明了海瑞奏疏中的話都是實話嗎?所以,嘉靖皇帝不會擅動海瑞,以防留人口實。

海瑞與趙貞吉既有遠緣又有近因,為何他一夜之間卻引來滿朝震動呢?

只是,趙貞吉畢竟是內閣閣員,又是奉命審案,在牢房裡審訊海瑞著實有點憋屈。所以,他仍然不打算放棄,繼續說道:

“叫我在這樣的地方審他?”

提刑太監又說話了:

“我們也不願意。可這是上邊的意思,趙大人在裡面審,我們在外面記錄。”

再次聽到了“上邊”,趙貞吉只能將話嚥了回去,無奈道:

“開門吧!”

牢門打開了,趙貞吉剛走了進去,只聽見背後牢門立刻哐噹一聲關了,猛回頭一看竟又被上了鎖。這下趙貞吉不願意了,在牢房裡審案已經是屈尊,現在又把自己鎖在了牢房,不能再忍了。

“幹什麼?連我也鎖上嗎?”

提刑太監壓根不在乎趙貞吉的叫嚷,只是再次強調了“上邊的意思”:

“上邊的意思,問的話一個字也不能漏出去。趙大人問完了,我們自然會開鎖讓您出來。”

嘉靖皇帝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就是要讓趙貞吉帶著滿腔的怒火審案,就是要讓海瑞變成趙貞吉乃至滿堂朝臣的“公敵”,只有這樣,趙貞吉才能將海瑞批到一無是處,才能維護嘉靖皇帝的聖名。讓英雄審英雄,讓好漢審好漢,就是這個目的。

審訊海瑞,趙貞吉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撇清自己,證明海瑞上疏並無任何人指使。

海瑞與趙貞吉既有遠緣又有近因,為何他一夜之間卻引來滿朝震動呢?

所以,趙貞吉的審案問話邏輯非常清楚:

趙貞吉:“海瑞,為什麼要寫那道奏疏?”

海瑞:“上疏是為臣的天職!”

弄清楚“為什麼”,就是為了確定海瑞上疏的動機!趙貞吉的問話就是告訴所有人,海瑞為何這樣做,我不知道;而海瑞給出的回答則直接證明了趙貞吉確實不知道。

趙貞吉的第一句話,達到的甩鍋效果不錯,但海瑞的回答卻也無懈可擊,這是我身為大明官員應該承擔的責任,哪有什麼為什麼!

趙貞吉:“你在奏疏裡都寫了些什麼?”

海瑞:“趙大人來審問卑職,皇上卻沒有將卑職的奏疏給趙大人看過?”

趙貞吉審案的目的明確,所以他的問話邏輯也就非常清晰,從“為了什麼”到“寫了什麼”,逐漸深入,穩紮穩打,直到徹底證明海瑞上疏和自己確實毫無關係。可“不粘鍋”偏偏遇上了“海懟懟”,問話剛到第二句,海瑞就立馬“反客為主”,反問了趙貞吉,控制了審案節奏和主動權。

只是,海瑞的回答雖然讓趙貞吉憋氣,但卻立刻捕捉到這個話頭正是洗刷自己的重點,聲色俱厲地大聲說道:

“謀逆之言,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能看的嗎!”

注意,這句話說完,趙貞吉有意停止了問話,等待後面的提刑太監將自己的這句話明確記錄。

皇上,聽見了吧,海瑞上疏確實和我無關!

海瑞與趙貞吉既有遠緣又有近因,為何他一夜之間卻引來滿朝震動呢?

記錄差不多了,海瑞回話:

“趙大人沒有看過卑職的奏疏,怎麼知道卑職奏疏寫的是謀逆之言?”

心思不同,用意卻是一樣,趙貞吉要竭力辯白自己還有朝中的大臣與海瑞無關,海瑞這時也正要讓皇上明白自己的上疏與任何人無關。只是,趙貞吉純粹為了“撇清自己”,而海瑞則是不想連累別人,高下立判!

這句話雖然是回懟,但海瑞的目的也很明確,直接撇清了趙貞吉!

接著,海瑞又扔出一句:

“卑職的奏疏寫得是不是謀逆之言,皇上知道,趙大人可以去問皇上!”

既然目的已經達到了,海瑞就想趕緊結束這場對話,一個連問案節奏都能被自己輕鬆奪走、控制的審案者,沒資格審訊自己。海瑞真正想要對話的物件,不是趙貞吉,更不是內閣和大明的司法系統,而是嘉靖皇帝!

海瑞想要撇清別人的目的,趙貞吉也有了察覺,按照原著小說的說法——“雖然平時對其厭惡極深,但此時卻不禁從心底裡浮出了一絲敬意”。只是,趙貞吉的目的尚未達成,撇清了自己,滿堂朝臣、內閣乃至裕王的責任還沒撇清呢;更何況,自己是審案官,卻讓被審者牽著鼻子走,實在太過丟人。

海瑞與趙貞吉既有遠緣又有近因,為何他一夜之間卻引來滿朝震動呢?

所以,趙貞吉仍然沒打算放棄,重新理了理自己的問話邏輯,試圖重新掌握住審案的節奏:

“我現在問的是你!我現在是奉旨問你!”

我有大明扛把子的加持,我有問你的權力,你必須回答!

來看海瑞的迴應:

“卑職的奏疏是寫給皇上看的。皇上如果願意公諸眾大臣,自會給你們看。皇上不願公諸眾大臣,我對誰都不能說。”

拿嘉靖皇帝來壓我?我敢罵皇上,你敢找皇上問話嗎?不敢就趕緊滾,沒工夫搭理你!

被徹底懟到無語了,趙貞吉硬憋著一口氣,爭取能在自己被氣死之前將目的全部完成,趕緊丟擲最後一個問話:

“那我再問你,是誰指使你寫這道奏疏的?”

海瑞回話:

“趙大人平時上疏也要人指使嗎?”

趙貞吉剛想扳回局面,卻又被海瑞一句反問逼到了牆角,審案節奏再次掌握在了海瑞手中。好在,海瑞本就不願牽扯任何人,給出的反問也能證明自己背後並無靠山,亦無指使。

海瑞與趙貞吉既有遠緣又有近因,為何他一夜之間卻引來滿朝震動呢?

只是,唯恐趙貞吉還有擔憂,海瑞索性給出了直接回答:

“卑職在給皇上的奏疏裡寫得很清楚,第一句就是‘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謹奏’。”

好了,好了,想要的答案明白給你了,趕緊滾吧!

堂堂戶部尚書、內閣閣員,海瑞的頂頭上司,奉欽命審案卻被海瑞懟成這個熊樣。“不粘鍋”遇上“海懟懟”,勝算永遠為零。

(本文僅基於《大明王朝1566》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