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個很小很小的古鎮,巫山小三峽的盡頭

菜單

一個很小很小的古鎮,巫山小三峽的盡頭

沿大寧河逆流而上的時候,我其實很失望。

烈日炙烤的峽谷裡,並無無數次在心上嚮往的那種絕倫清秀。兩山夾一水的峽谷水道,在連日響晴之下,完全喪失了靈氣,逼仄又毫無生氣的感覺令人質疑自己遊覽小三峽的舉動。

滴翠峽

一個很小很小的古鎮,巫山小三峽的盡頭

我在船艙裡躲了很久,直到舟行滴翠峽的時候才來到船頭。

河水澄碧,天空藍透,幾抹白雲飄在遠山上頭。

通透的視野很快通達了念頭。既然出門旅遊,就該擯棄消極的感受,努力發現遠方的風景,辨認他鄉的詩情,才是正途。

大昌古鎮在前方

一個很小很小的古鎮,巫山小三峽的盡頭

遊船慢慢駛出峽口,前方開闊處的陸地上,集合著一堆白牆黛瓦的房屋。那是大昌古鎮,重慶市花了很大一筆資金,全須全尾從三峽水庫淹沒線下整體移建過來的。

據說,除了地址不同,古鎮與從前的樣子完全一致。原先的建築在拆除時,拆下來的磚瓦均一一編號,運到現在的場地後再按照號碼拼裝還原。

那必是個浩大又無比細緻的工程!充分體現了重慶人對歷史的尊重,也證明了我們對傳統文化不遺餘力的保護。

我有心進古鎮一遊,但時間很倉促。導遊在喇叭裡不斷提醒遊客,遊船只在碼頭停泊50分鐘,過時不候。

古鎮碼頭

一個很小很小的古鎮,巫山小三峽的盡頭

早就聽說過大昌古鎮是重慶最袖珍的古鎮,佔地只有10公頃,有“四門可通話,一燈照全城”的說法。

上了嶄新的水泥澆築的古鎮碼頭,立即有不少等客的司機圍攏過來,誇張地表示走路進城至少要花20分鐘。太陽把地面曬得滾燙,走路過去,比唐僧取經都更辛苦。

我略算了算自己的時間,來回步行,路上就要花費40分鐘,導遊只給了我們50分鐘,意味著遊覽古城的時間只有10分鐘。看來,這座古城還真是“袖珍”!

我是可以在敦煌陽關中午的戈壁灘上撒歡的牛人,這裡依山傍水,再熱的天氣也阻止不了我邁步。

古鎮入口

一個很小很小的古鎮,巫山小三峽的盡頭

走近古鎮的過程有些痛苦,無遮無擋的烈日追著人攆;好不容易閃入一小塊屋宇投射的陰影,提高體感溫度的焚風接替了太陽的任務,繼續考驗遊人的耐熱程度。

汗流浹背地進入這座重慶最袖珍的古鎮,欣賞小城風貌的慾望降落到低谷。只想找一家開著空調的商店,假裝買一些東西,其實是躲避高溫的荼毒。

買幾瓶冰水連喝帶澆,恢復出發時的精神抖擻。

然後頂著毒日頭,在鎮子仿古的石板路上游。

靜謐的街道

一個很小很小的古鎮,巫山小三峽的盡頭

幾乎沒有行人的街道上,也沒有吐著舌頭的狗。高高的屋簷下掛著火熱的歲月。有1700年的滄桑時光貫穿了整條靜謐的街道。

天氣實在太熱,耽擱了思考。

於是,行屍走肉般徜徉,緊貼著木頭做成的牆。

明清建築作品具有哪些出彩的地方,根本沒力氣去想;沒有綠色植物清醒眼光,有許多個瞬間,都讓人以為來到了徽商打造的宅院之旁。

從前碼頭城鎮複雜的喧囂,已經隨時光而邈。印象中聚攏三教九流的茶館,我甚至找不到門開在哪方…

溫家老院

一個很小很小的古鎮,巫山小三峽的盡頭

像無頭蒼蠅一樣,我們在古鎮裡亂逛。經過了儲存最為完好的溫家老院,我們沒捨得進去。因為要體驗一把地主老財的奢華,還要掏錢買門票。

我隨便在城中某座青瓦木牆的房子旁觀察,也能瞭解到古鎮明清古建築青磚黛瓦、雙筒屋簷、飛簷翹角、雕樑畫棟的形象。

10分鐘後,我們走出小城,匆匆去趕返回巫山的客船。

雖然覺得沒能好好感受古鎮的底蘊不算遺憾,但有些關於這座袖珍小城的故事沒得到求證,還是有些不甘。

比如“美人凳”。過去大昌古鎮的河邊安放著一些長條石凳。不知何時開始,鎮上的年輕女子喜歡來此靜坐,有的可以一坐就是半天,窈窕腰肢似乎與石凳連在了一起。

一個很小很小的古鎮,巫山小三峽的盡頭

原來,以前的大昌古鎮靠水吃水,青壯男性多靠行船討生活。

走一趟船少則幾天,多則十天半個月,更有甚者,要數月漂泊。

思郎心切的女人們,便會來到河畔,凝望悠悠流水,幽幽地盼。

生活的艱難讓有情人總是聚少離多,石凳也在她們長年累月的翹首以盼下變得光滑如鏡。慢慢地,就被稱為了“美人凳”。

但直到離開,我沒看見美人,更沒找到美人凳的蹤跡。

巫山船工

一個很小很小的古鎮,巫山小三峽的盡頭

今天,巫山大昌古鎮依舊有不少人靠著大寧河討生活。但他們是新時代的船工,有個更響亮的名字:景區導遊。

他們不必再撐船過險灘,把性命系在纜繩的一端。

他們拿著合理的固定報酬,每一天都能按時回到愛人身邊。

白居易以“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寫了他們的過去,今天的我們當以“一起努力,共同富裕”譜寫夢想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