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考古探索:大同,雲中故城究竟在哪裡?

菜單

考古探索:大同,雲中故城究竟在哪裡?

考古探索:大同,雲中故城究竟在哪裡?

有關雲中的方位

《讀史方輿紀要·山西·大同府·大同縣》:“平齊城、府西三十里,漢平城縣地,後齊日太平縣,後周曰云中縣,隋曰云內縣”。《惰書》:“雲內,後魏立平齊郡,尋廢,後齊改太平縣,後周改雲中,開皇初改日雲內”。

《舊唐書·地理志》:“雲中,雲內縣之恆安鎮,武德六年(623)置北恆州,貞觀十四年(640年)自朔州的定襄城移雲州於此置,因為定襄縣。永淳元年(682年)為賊所破,因廢雲州及縣。開元二十年(732)復為雲州。天寶元年(741)改為雲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雲州”。

《明一統志》“大同城西北二十八里有定襄城”。五代仍為雲中縣,隸屬雲州大同軍(《大同縣志》)。《遼史·地理志》:大同府統州二、縣七,有大同縣、雲中縣。

考古探索:大同,雲中故城究竟在哪裡?

《金史·地理志》:西京路大同府統縣七鎮三,有大同縣、雲中縣。《元史·地理志》:大同路領司,縣五,州八,州領縣四,“大同,倚郭,至元二年(1265年)省西縣入焉”。

綜上,在大同西三十里,(或西北二十八里)處,北魏皇興三年(469年)在這裡建平齊郡,北齊改為太平縣(又稱西城,恆安鎮為東城)。北周577年改太平縣為雲中縣。隋開皇元年(581年)因避諱(隋文帝楊堅之父名忠)改雲中縣為雲內縣。唐貞觀十四年(640年)改名定襄縣(山朔州北之定襄城移治),永淳元年(682年)為默啜所破,州縣俱廢,移百姓於朔州。

開元十八年(730年)改定襄為雲中縣。五代仍稱雲中縣。遼重熙十七年(1048年)析雲中置大同縣,附郭。大同縣為東縣,雲中縣為西縣。金東西兩縣並存。元至元二年(1265年)西縣雲中併入大同。

雲中這個縣城儘管名稱不同,從北魏皇興始到元代至元並縣止,先後存在近800年。

考古探索:大同,雲中故城究竟在哪裡?

雲中方位究竟是現在的什麼地方,眾說不一。

清道光《大同縣志·建置沿革》中“元省雲中,入大同,《元史·地理志》大同倚郭,至元二年省西縣入焉。按元時,大同路無雲中縣,則西縣當指雲中,即今左雲以西地,所謂雲西也。”按此說雲中應為雲西在左雲西,遠遠超出30裡。

近年來出的書中認為雲中縣在今口泉附近。按此說雲中不在大同西(或西北),而是西南了,裡數也不對。還有的認為北齊太平縣,就是北魏代郡所領的太平縣,而不是平齊城。

對雲中城的方位筆者請教過不少專家學者,但至今無定論,又無地上標誌,地下發掘物。

考古探索:大同,雲中故城究竟在哪裡?

如果按《讀史方輿紀要》、《隋書》北周之雲中就是北齊之太平縣、北魏之平齊郡的話。查“平齊”,是北魏皇興元年(467年)慕容白出兵山東作戰兩年,始迫歷城守將崔道固、梁都(鄒平縣)守將劉休賓等投降。於是將所俘將、僚屬及兩城居民,送至魏都,並置平齊郡,使之居住,名日平齊戶,除一部分賜百官為奴婢外,其餘迫使植耕作,不許自由遷徙,地位類似農奴。

平齊戶後有一部分在沙門統(統轄僧尼的僧官)曇曜督下,年納六十斛,變為僧戶。平齊郡不久也廢除。由此可見平齊郡是在魏都平城轄境內,其方位又在今大同的西或西北,裡數為28-30裡,當時平齊戶又有部分轉為僧祗戶,由曇曜督管,又是在雲岡石窟緊張開鑿之中。

故而筆者認為雲中故城應在今雲岡附近。當然了,還得有待於考古者新的發現。

考古探索:大同,雲中故城究竟在哪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