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失去的許昌老街,鮮活的許昌故事

菜單

失去的許昌老街,鮮活的許昌故事

失去的許昌老街,鮮活的許昌故事

【老兵老李聊老許昌】

失去的許昌老街,鮮活的許昌故事

文‖李文福 圖‖網路

多年前,我家隔院門口東是呂家,早期他們家是做電器維修行業的。從我們兩家進的後院住著11戶街坊,透過一隻能側身過的夾道,可以到后街,就是瓷行街,因南為上,北為下,到城河那裡去,過瓷行街也有通途,只是這裡到城河也分支了倆小的東、西拐向北的不規則的衚衕。

(想看看老兵老李上回聊了咱老許昌的啥地方啥故事?歡迎點選以下連結欣賞:許昌的你,記得多年前富裕的代名詞“萬元戶”嗎?)

失去的許昌老街,鮮活的許昌故事

我們對城河的概念就是可以成就快感的嚮往地的暱稱,稱其為“河沿”。

呂家和糧店是土成家的左右鄰居,大槐樹就在他家的院內。

土成家屋後住著石培仁家和申,李三家,原來和我們的後院是互通的院子,後來隔開了,他們就屬於瓷行街的居民了。

大同街糧店原是孔家的祖傳兩進院,後院正房是有幾級臺階,帶簷廊,上下十幾間屋的兩層樓。朝東開的後院門在樓的左邊,院後與城河之間有一直徑兩米的吃水井,那是他們孔家挖掘的甜水井。

孔家院後來被公家收走,成了大同街糧店。糧店過廳東的南北兩間房保留了,住著孔爺的女婿丁老師一家,孔爺的外孫丁合生比我大幾歲,在許昌火車站工作,他妹新民和我是同窗。

1966年以前,孔爺爺常搬把太師椅,用宜興紫砂壺喝茶,冬天坐在門口廊下曬太陽,夏天坐在對面郵電局院後的陰涼處,扇著扇子納涼。很富態的老人,慈眉善目和藹可親。

失去的許昌老街,鮮活的許昌故事

隔樊家裡衚衕的南關派出所,原來也是帶過廳的三進院。諮詢過好多人,都說不上來它的舊主是何方神聖。

記憶猶新的是1964年夏季,好像是三伏天,我12歲。那天中午我剛走到孔爺爺常坐的位置,突聽轟然的塌方聲和地顫動感,把我驚的直髮呆。

只見派出所的兩層臨街樓坍塌了,他不是倒塌,就像是被房頂壓垮的那樣,磚頭瓦塊堆積著坍塌的,立見塵土夾雜著紙片衝出滿天飛舞。太突然,特嚇人,是讓人不知所措的景象,隨後也驚動到了所有人奔來觀看。好在是正中午沒人上班的時候,也就沒有傷到人而萬幸。

第二天,我還撿到了飛落出來的白色,有巴掌大的,長方形戶口登記硬卡片,上面用好看的正楷記載著個人的資訊。

倒塌的樓好多年後才蓋了一所木工房。文革初期,陳德領畫的漫畫還貼滿了倒塌後餘留的北牆上。

倒塌後的門面樓,沒有影響到住在北牆後院的幾家住戶,有理髮的趙,孟,汽車站的吳,許昌做棺材的大師伊玉新。

失去的許昌老街,鮮活的許昌故事

倒塌樓的東山牆留著一間房,後被水廠的張炳林整成了水房,對外賣自來水,二分錢一挑(兩桶為一挑),買的多優惠,憑他蓋著“張炳林印”章,有郵票大小的紙牌買水,這個小小的水站,養活了他一家七八口人,也服務了好幾條街上的需求,在我1974年2月退伍回到許昌後,看到在木工房前路邊(樊家裡衚衕口東),建了一個公用供水水點,是每月按人頭均攤水費了。

張炳林水站北是大同街食品廠的冰棒供應處,在夏季,這個視窗小衚衕裡採購冰糕的商販是絡繹不絕。

冰棒廠給機器降溫的水,透過張炳林水站前的下水道,連線到大同街路北的下水道順流而下,那水流很大而且是熱水,不知誰發現了這機關,打開了上面的水泥蓋板,在這幾十米長,深寬50多公分的下水道上,成了洗衣服的流水線,無論男女老少,都以搶佔先機為快的洗衣,刷鞋,洗腳,反正這水也是順著樊家裡衚衕的地下,白白流進了護城河。

在50年代後期,往東是食品廠(大同街小學是1963年才有的),緊挨著是理髮店。除有三個大小不等的院子外,路北基本上就全是民居了。

失去的許昌老街,鮮活的許昌故事

大同街到南關街向北第一家是當期響徹許昌地區的名醫“紀大夫”的診所(人稱紀先兒)。它的北面是一商家,還有發小們常光顧的連環畫出租屋。

此處北往西拐就是多家經營膏藥,白鐵器的順河街了。這裡有一可以通向大同街的院子,只是這院裡有一個很大的坑。

1963年我們這十多家才通上了照明電,是冀柄戌找關係,讓我們結束了用煤油燈的時代。

60年代中期,憑糧本供給的有粗糧,要把粗糧細作,是冀丙戌做的餄餎面活塞式壓餄機,把蒸熟的紅薯面壓成了麵條,食用於涼拌,熱炒都比窩窩頭好吃多了。

那時全國都積極響應“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行動從柄祥家門口開始挖地道,要和街上的主地道連線上,參與其中有很多的趣事。我家門前留的地道通風口,在房改拆遷時的90年代後期還在。

無論是壓餄餎面或者是挖地道,我們街坊四鄰都是群策群力,男女老少都齊上了陣,雖是義務奉獻的,也是其樂融融的忘我勞動。後來這條街改造成了柏油路,算是步入到了些許現代化的陣營中。

失去的許昌老街,鮮活的許昌故事

【作者簡介】李文福,1952年生,黨員,暱稱“興城老兵”。自幼居許昌市大同街(舊稱老洋街),因是回族人,又得“賽爾德”(以穆斯林習俗依阿拉伯語“獲祝福”意)經名。1970年冬入伍,1974年退伍至許昌地區土產公司,後任分公司黨支部書記。2003年調入西繼迅達電梯公司工作至退休。喜讀書,愛文學,痴迷於挖掘老許昌記憶,迄今已著書《許昌回民》、《百年洋街》、《老兵隨筆》三部。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