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登州府海陽縣建立之後的首任知縣,後來官至兩江總督

菜單

登州府海陽縣建立之後的首任知縣,後來官至兩江總督

大家好,我們的集散化小倉庫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膠東半島的縣市(不算區)當中,海陽算是設立相對較晚的一個。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海陽大部屬登州府萊陽縣管理,濱海一隅為大嵩衛轄區,一直到了清雍正年間,海陽才單獨建縣。

關於海陽建縣的原因,《清實錄》和《海陽縣誌》中都有記載,大致原因是當時奉命東巡的河東總督王士俊認為,承平時期,膠東沿海的威海、成山、靖海、大嵩等四衛已經失去了過去存在的意義,尤其是大嵩衛毗鄰的萊陽縣,地域廣闊,管理不便,建議以大嵩衛城為縣治,設立新縣,以此為兩便之舉。

登州府海陽縣建立之後的首任知縣,後來官至兩江總督

清廷準其奏,雍正皇帝取黃海之陽的寓意,為這個新設立的縣賜名海陽,這就是海陽縣建立的由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沒有計算機查重系統,一時之間也沒有人提醒雍正皇帝,其實在廣東的南海邊(屬於潮州),已經有了一個海陽縣,因此,從雍正到清末,山東的海陽縣和廣東的海陽縣長期並存,一直到了民國初年,電報郵政逐漸發達,重名縣之間容易混淆,這時,廣東的海陽縣更名為潮安縣,而山東的海陽延續至今。

不過,本文敘述的年代為清代,為避免混淆,還是以登州府海陽縣作為標題。

眾所周知,成立一個新的區劃,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事問題,即原來的人員怎麼安排,新任的官員從哪裡選派?登州府海陽縣設立之初,誰是首任知縣?這也是一個很引人關注的話題。

登州府海陽縣建立之後的首任知縣,後來官至兩江總督

乾隆年間,登州府海陽縣建立的時間還不長,那時修撰的《海陽縣誌》中,只記載了三位知縣的名字,他們分別是費元衡、高晉、包桂。其中,費元衡實際上是雍正末年的萊陽知縣,雍正十二年底,朝廷就已經決定設立海陽縣,但一時還沒有派出新知縣,費元衡就以萊陽知縣的身份,署理海陽縣事,作為正式交接前的一個過渡。

費元衡署理海陽知縣大概半年之後,朝廷新選派的海陽知縣走馬上任,他的名字叫做高晉,此前為山東泗水縣知縣。

登州府海陽縣建立之後的首任知縣,後來官至兩江總督

根據《海陽縣誌》的記載,高晉到任的時間是雍正十三年十月十八日,此時已經是秋末冬初,並不是一個適合外出活動的季節。但建縣之初百廢待興,尤其是與萊陽縣勘界等工作需要馬上推進。因此,高晉下車伊始,便親力親為,相當勤政,後世對他也評價相當高,從實際效果來看,清廷也的確給海陽物色了一個不錯的人選。

從檔案上來看,高晉為漢軍鑲黃旗人,籍貫為奉天。但在民間傳言當中,他與海陽卻有很深淵源。除了是海陽首任知縣外,相傳他與海陽有名的徽村高姓有同宗,也就是說,高晉的祖籍就在海陽。(《海陽縣續志》稱:“傳聞晉與本處徽村高氏為同族”。)

登州府海陽縣建立之後的首任知縣,後來官至兩江總督

按照清代制度,地方官實行原籍迴避制度,即本地人不得在本地為官。高晉祖籍為海陽,為何會派到海陽為知縣?

對此,通常有兩種解釋,一種是高晉先祖的確與徽村高姓同宗,但遷到關外時,尚無海陽縣,原籍記載為萊陽縣,而高晉沿用原籍萊陽,因此到海陽任職無需迴避;還有一種解釋是,高晉與徽村高姓同宗屬於訛傳,根本不存在迴避問題。

根據《八旗滿洲始祖通譜》記載,高晉的先祖名為高名選,鑲黃旗人,世居遼陽,國初來歸,原隸包衣。而在清初,漢人投旗的情況並不鮮見,但如果是膠東移民,大多會記載原籍資訊。這段族譜中只提到高晉的先祖世居遼陽,為未提到海陽或萊陽為原籍。

且乾隆版的《海陽縣誌》並未提及高晉籍貫,《續志》為光緒年間修撰,年代已經久遠,且原文也有“傳聞”二字,不敢肯定,因此高晉原籍為海陽之事,只能暫且存疑。

不管原籍是否海陽,高晉出生時,其家族入旗已經歷了四五代人,成為皇室比較信賴的群體。因此,這一家族的仕途也都比較通暢,高晉的父親高述明曾任涼州總兵,伯父高斌官至大學士。而高晉自己,以恩廕監生的身份踏入仕途,任泗水縣知縣。登州府海陽縣設立之後,他被選中,成為首任縣令。

在清代實行的“衝繁疲難”地方評級制度當中,海陽縣被定為“簡”,相應的,當地知縣也並非要缺,通常難有較大的仕途。但首任知縣需要在草創之時操持局面,責任重大,顯示出的是朝廷的信任。因此,高晉從泗水縣調任海陽縣,雖然表面看起來沒有升遷,但也算是一種歷練了。

在海陽知縣的位置上,高晉兢兢業業幹了三年時間,等到了提拔的機會。根據清史稿記載,乾隆四年,他離開海陽縣之後,一路扶搖直上,歷任陝西邠州府知府、安徽布政使兼江寧織造等職,等到乾隆二十年,他已經官居安徽巡撫,成為地方大員。

此後,他沒有停止升遷的腳步,乾隆二十六年,他升任江南河道總督;二十七年,授內大臣;二十八年,加太子太傅;三十年,被任命為兩江總督,進入封疆重臣的行列。乾隆三十六年,他以兩江總督本官,兼署漕運總督,授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顯赫一時。

登州府海陽縣建立之後的首任知縣,後來官至兩江總督

官位雖然越來越高,但高晉的口碑一直保持不錯,他在河道總督和兩江總督任上,都頗有政績,治理河道名聲流傳後世。乾隆四十三年,七十二歲的高晉去世,諡號“文端”。

按照這個年紀推算,雍正十三年就任海陽知縣時,高晉只有二十八歲,也算是年輕有為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