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座寺廟不供佛,卻供奉一隻狗,是同時供奉印度教和道教的寺廟

菜單

一座寺廟不供佛,卻供奉一隻狗,是同時供奉印度教和道教的寺廟

我國的一座寺廟,這座寺廟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不供奉神明,但是這裡卻供奉著一隻白狗,而且幾百年來這裡香火不斷。相信你一定有疑問,為什麼供一隻狗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這座廟叫白耇廟,

白耇廟位於福建泉州,眾所周知,泉州這個地方是非常崇奉神明的,不僅有對猴、蛇、狗等動物的崇敬,還有對花、草、樹木等植物的崇拜,甚至還有對雷、電、水、火、石等自然物崇拜,可以說,在泉州民間信仰相當豐富。這不,這次聊的白耇廟就是對白狗的崇敬,相信你也是第一次聽說吧。

一座寺廟不供佛,卻供奉一隻狗,是同時供奉印度教和道教的寺廟

其實,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錫蘭王子,在如今也就是斯里蘭卡國家,這個王子出使到我國。

公元1459年,古錫蘭國科提王朝的國王波羅伽羅摩巴忽六世——世利巴來耶為了增進與中國的交往,特地派遣葛力生夏剌·昔利巴交剌惹(王子的名字有待考究)但是這期間宮內卻發生政變,他的哥哥篡奪了王位,還企圖謀害這位王子,甚至差點慘遭不幸,後來一路上輾轉反側,就躲到了泉州,之後又被一隻白狗相救,他為了報答白狗,就命令手下及子嗣建造了這座寺廟來祭拜這條白狗,以報答它的恩情。

王子來了以後,明英宗安排人好吃好喝伺候他,可惜王子一不小心感染了風寒,於是就在中國多住了幾年。

就在王子病好了準備回國的時候,錫蘭國內政變了,叛亂黨正滿世界找他,準備斬草除根。王子擔心回去要有生命危險,乾脆就在泉州住下來了。

因此,我國泉州至今生活著古錫蘭王子的後人。

一座寺廟不供佛,卻供奉一隻狗,是同時供奉印度教和道教的寺廟

事實上,這座寺廟的原名叫作白狗廟,在清朝的時候,泉州本地有一名進士,學問很深,同泉州的其他百姓一樣都非常敬奉各路神明。他覺得白狗廟過於直白,“白狗”二字太不雅觀,於是考究了很久,同其他學者一起達成一致的想法,將“狗”字改為同諧音的“耇”字。“耇”字雖然有老者的意思,但是相比“狗”字,還是比較文雅的。

白耇廟裡沒有其他神明,只有這隻白狗正襟危坐在廟堂中間,高大威猛,神情堅定,這隻白狗的眼神很是犀銳,嘴巴尖尖的,不像其他狗那樣吐舌頭,豎著兩隻大大的耳朵,全身都是漆白的顏色。在白狗泥塑的上方有三個字的抬頭——“毗舍耶”,這隻白狗被認為是印度洋山神,這是泉州唯一一座供奉印度教神明的寺廟。

一座寺廟不供佛,卻供奉一隻狗,是同時供奉印度教和道教的寺廟

在白耇廟的大門上有一個牌匾,匾上寫了四個大字“白耇古廟”,走進大門,一眼望過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副八卦圖板,相信你就有疑問了,白耇廟是印度教供奉白狗的,怎麼會有道教的內容?

其實,由於泉州是一個信奉極為豐富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流逝、多年的漢化,泉州當地人也包容了各種信仰,準確來說,白耇廟還是我國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同時供奉印度教和道教的廟。

在如今文化交融的中國,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信仰,在多信仰的泉州有一座寺廟,廟裡不供佛,不供神,反而供奉一隻白狗,這樣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在心心看來,正是因為泉州百姓海納百川的氣度才使得當地幾百座不同的廟宇留存到現在,而這座奇特的白耇廟更是幾百年來沒有斷過香火。

一座寺廟不供佛,卻供奉一隻狗,是同時供奉印度教和道教的寺廟

錫蘭王子至今心在泉州還有一個後人,叫許世吟娥。專家層對她的身份進行了鑑別,透過專業的鑑定,確認了他就是古錫蘭王子的後人。

因為確定了身份,斯里蘭卡熱情邀請許世吟娥去她們國家參觀,而作為古錫蘭的公主,他也受到了斯里蘭卡領導層以及百姓的熱烈歡迎,雖然那也是一個很美的國度,但是在涉及到是不是考慮迴歸祖先的故鄉這個問題的時候,許世吟娥認為她認為當初先祖既然選擇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這裡便是她的血脈之根,她真正的家,她永遠都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