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菜單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文 | 於伊人

編輯 | 美齡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相比之下,有著“侗鄉第一寨”之稱的肇興更像是色彩微妙、意蘊豐富的工筆畫,將黔東南雄奇壯美的自然風光,神秘獨特的民俗風情一一鐫刻其中。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肇興侗寨位於貴州黔東南苗族自治州黎平縣南部,是黔東南侗族地區最大的侗族村寨,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肇”在侗語中是“最先、開始”的意思,肇興也就是這一方侗族人民最先開始生息繁衍的村落。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於山中盆地,房屋都是杉木所建的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建築佈局巧妙,花橋、鼓樓、溪流、吊腳樓相間,古樸實用。遠遠望去,就像一幅工筆長卷在狹長谷地鋪展開來,折射著幽深的景意和氣韻。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這幅工筆畫早在南宋正隆五年就開始慢慢著筆,800多年前,肇興的先民在這裡定居,再經過歷朝歷代不斷“濃妝淡抹”,千年架構下的古侗寨被層層渲染,如今,猶如一幅藝術珍品展現在世人面前。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肇興侗寨被山巒環抱,寨子建於山中盆地,村寨的稻田依山而建,兩條小溪匯成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內流水瀅洄,吊腳樓鱗次櫛比,依地勢,順風水,現清靜,山環水抱,凝結天地之氣,達到本乎自然、生氣湧動的審美旨趣。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寨內禾倉、禾晾、碾房、榨房、井亭、魚塘佈局得體,渾然天成,將自然風光與人為創造結成天、地、人三位一體,充分體現了人們衣食住行、祭祀這些傳統堪輿學說在侗民族生活中的運用,是侗族文化生態人類學的集中體現。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侗家人居住的木樓被稱為“吊腳樓”,這種建築很有特點,第一層面積最小,每往上一層,就透過穿榫挑枋延伸幾十公分,一層比一層大,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狀。《黎平府志·風俗》記載,侗族多建造木質結構的“幹欄”樓房,而且多依山傍水而建。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這裡,不僅是景區,更是當地居民日常生活之所,老人們叼旱菸杆,吧噠吧噠悠然自得;婦人們抱著孩子,對坐聊天嘮家常;有小販售賣當地的土特產;遠處水面上晾掛的染布在水中幻化,幾隻鴨子游過來,嘎嘎叫著撞碎了水面平靜的光影……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肇興侗寨風景美,人淳樸,處處展現著原生態的生活韻味。要細細品味,方可領略侗家風情。河岸人家密集,商鋪客棧林立,屋頂鋪蓋青瓦,冬暖夏涼,古樸實用。要登高遠眺,才能領會到侗寨恢宏。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靜謐的時光可以守住寂寞的心,讓你暫時遺忘時間地理的界限。行走在寨子裡,會有種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體驗。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侗寨中高高矗立的門樓,巍然屹立的鼓樓,浸透古韻的風雨橋,讓我們看到了在歷史的滄桑鉅變中,侗族人將古老的文化風情用自己樸素的方式一代一代傳承。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這座商業化恰到好處的侗寨,沒有吆喝,不會過分熱情。擺攤的老人安靜地坐在河邊,看遊客站在攤前,也只是笑著說“隨便看看”,便繼續手中織布的活。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老舊的鼓樓靜靜地看著村寨的變化,滄桑的風雨橋上掛滿了深青色土布,時間在這裡,彷彿不曾流逝。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風雨橋是侗族最具特色的代表性建築之一。它由橋、塔、亭組成,全部都用木料築成,用橋面鋪板,在兩旁設有欄杆、長凳,來形成長廊式的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很多層,簷角飛翹,頂上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樑之一。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風雨橋大都設置於村寨入口部位,一則作為地域範圍界定的標誌,二來用以鎖水口、通龍脈,進而聚蓄財氣。風雨橋的柱、枋、簷板均繪塑彩畫,廊道兩側設長凳,供人休憩,為行人提供遮風避雨的場所。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風雨橋也被稱為花橋,也是年輕人幽會和對歌的地方,相傳花婆是掌管生育的神仙,侗族人希望在橋上拾得好姻緣,因此將花橋建在了寨頭村尾最富“靈性”的溪河畔。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年代久遠苔痕斑駁的橋身,給人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河上優美的弧線,給侗寨增添了無數婉約與靈動。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穿寨而過的小溪嘩啦啦地流淌著,陽光籠罩著河面和風雨橋,風雨橋上聽風雨,風吹雨打風雨橋,風雨橋是承載著歷史記憶和積澱的文化標籤,將侗族同鄉共俗的民族風情、民族文化風格和民族精神意識都集中展示出來。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肇興侗寨以鼓樓群最為著名,寨中共有五座鼓樓——仁、義、禮、智、信。這五座鼓樓象徵著寨內的五大房族,或稱之為五大村團。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智樓為歇山頂,其餘四樓均為攢尖頂。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未建寨,先建樓”,每一個侗族古寨的誕生和發展,都圍繞著鼓樓展開,可以說鼓樓就是侗寨的標誌。侗寨鼓樓,雄偉壯觀,結構嚴謹,工藝精湛,是侗族建築技藝的集中體現。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在過去,如果遇到土匪騷擾,或寨火山害,便會有專人上樓擊鼓預警,一樓鼓鳴,村寨相傳,百姓們應聲而至,相互扶持,共渡難關。如今,“踩堂祭祖”“集眾議事”“嫁娶喪葬”“迎賓送客”等所有寨民的人生大事都在這裡舉辦。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五座鼓樓中,最早的鼓樓是禮寨鼓樓,始建於17世紀,重建於1982年。系重簷攢尖頂寶塔式八角鼓樓,樓頂置五節葫蘆形塔剎。而智寨鼓樓最為美觀,飛閣重簷,氣勢雄偉。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仰視這五座鼓樓,凝視樓內或雕塑,或繪畫,魚蟲鳥獸,栩栩如生,讓自然界生命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靈性生動,透顯威武之美與和諧之美。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當繁華過往在世事更迭中坍塌,鼓樓始終安然在這片厚土上堅守,凸顯著一種穿透時空的生命情懷,矗立著一種歲月不可戰勝的內在力量。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侗族有三大寶——鼓樓、大歌、風雨橋。侗族人從古至今無論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口口相傳的大歌,是侗族人傳承和表達的重要載體。他們視歌為寶,認為歌就是知識,就是文化,誰掌握的歌多,誰就是有知識的人。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青山掩映下,黑瓦木屋中,傳出的陣陣歌聲,是侗族人千百年來的情感表達,一代代的侗家人透過口口相傳,延續著祖輩們的記憶,更傳承著民族的歷史與文化。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作,侗族大歌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其音樂藝術的卓越性。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侗族大歌模仿大自然之聲,如蟲鳴鳥叫、高山流水、江河之聲、山谷迴響、風雨林濤之聲勢,形成侗族大歌自然和諧、深沉高亢、廣闊無窮、婉轉起伏、清新甜美的聲樂,因此,被譽為“天籟之音”。它以大自然的聲息、山野的風味、泥土的芳香,給久居城裡的人以特殊的美感。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飯養身,歌養心,”這是侗家人常說的一句話,也就是說,他們把侗族大歌 “歌”看成是與“飯”同樣重要的事。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侗家人把歌當作精神食糧,用它來陶冶心靈和情操。歌與侗家人的社會生活慼慼相關,不可分割,侗族的各種民歌,特別是侗族大歌,便成了他們久唱不衰的一首古歌。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侗族人從清晨開始就聚集在鼓樓、小河畔、草坪中,或手牽手對唱,或載歌載舞,或互相挑逗戲嬉戲,或席地而坐低聲吟唱,訴說衷腸,直到傍晚,才盡興而歸。而一些傾訴衷腸的青年男女則移情鼓樓,燃起熊熊烈火,通宵達旦地對歌。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侗人們眼裡,最真摯感人的侗族大歌,不在舞臺上,不在追光燈下,而是在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侗寨裡、鼓樓邊。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在侗族山寨裡,鼓樓的煙火永遠都是最晚熄滅,一代又一代的侗族人,他們對愛情最高的寄託,就是這一場以侗族大歌為載體的集體約會,他們會在歌堂找到他們的意中人。

侗族大歌,凝聚了侗族人特有的音樂審美、生活趣味和社交禮儀,同時也承載著侗族對於先輩歷史的記憶。舊時,侗族農人依靠侗族大歌維繫侗寨的婚戀生活、寨子間的聯誼,處理人際關係和糾紛。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侗族大歌時代的終究漸行漸遠。1986年,那個將侗族大歌帶到巴黎的伊居先生說“亞洲民間藝術比歐洲儲存得好。歐洲只留下某些民間藝術的軀殼,失掉了它的原有的深度。”真不希望,這句話用在以後的侗族大歌上,一語成讖。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

肇興侗寨,風雨橋上看風雨,鼓樓群旁聽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