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浙江行(12)---時思寺

菜單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 浙江麗水市景寧畲族自治縣是畲族人聚集地,他們最早由福建遷來,已有千年歷史了。畲族是一個遷徙拓荒的民族,“畲”是“刀耕火種”的意思,畲族是遊耕民族,人到哪兒就耕種到哪兒,哪座山頭無人住,就去哪兒。在畲鄉,到處可以看到他們開墾的梯田,成為畲鄉景寧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景寧畲族自治縣大漈鄉全鄉位於海拔1000米的白象山上,茭白梯田的環抱中央,是一塊難得的平地,被稱為“雲中大漈”。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時思寺位於大漈鄉西二村,始建於北宋紹興十年(1140),距今有880年。寺前周邊群山聳峙,瀑布飛揚,古木參天,寺前沐鶴溪清流環繞,木廊橋橫臥,環境幽雅清麗。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時思寺源於一個孝悌典故,相傳宋1140年,大漈鄉梅氏第五世子梅元屓從六歲起守其祖父墓三年,不離其側,宋高宗聽聞後非常感動,旌表其人為“孝童”、其廬為“時思院”,即時時思念祖先的意思。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明洪武元年(1368),劉伯溫題額“時思道場”,明宣德元年(1426)改院為寺,且儒釋道三教同爐。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清順治、乾隆年間曾兩度修繕,規模頗大,現存寺院佔地1193平方米,平面近長方形,現存山門、大殿、三清殿、馬仙宮、心經鐘樓和梅氏宗祠,全為拱鬥結構,美觀大方,其柱其梁均一抱有餘。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山門為牌樓式,分南北兩座,二山門之東側以照壁相連封閉,牆外為通往村中的小道,牆內為入寺小徑。北山門做工較講究,平面柱呈工字排列,明間用二柱,下部抱以木抱鼓,上部以五層斗拱作雙向承挑出簷,門上懸“時思寺”匾額。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時思寺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重簷九脊頂,二十四柱內外兩週,外圍為下簷柱,呈方形,內圍是上簷柱和內柱,柱圓略方,柱頭卷剎明顯,呈稜狀,部分柱腳置覆蓮瓣礎。重簷四周均施二朵,轉角背皆斗拱,均為三抄雙下昂鋪作,裡轉七鋪作用四抄,內槽轉角鬥拱第三抄改用一通長二抄的直拱來承託廂拱,做法特殊。斗拱結構較簡潔。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殿內全部用斗拱平棊做法,平棊以上為草架,大殿柱網層,斗拱層和屋蓋層功能明確,翼角微翹,外觀樸素。根據殿記憶體留的陽刻題記,此殿建於元至正十六年。雖然歷代均有重修,但仍保留下來許多罕見的結構手法,類似手法與日本奈良的法隆寺大講堂等極為相似,時思寺的建築手法與格局應該是宋代浙江工匠獨特的建造樣式。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畲族人的建築,大多以院落加房屋主體相結合的形式,時思寺也不例外。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馬仙宮建於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面闊三間,進深二間並周圍廊,單簷歇山頂,外簷以撐拱(牛腳)承託,前廊施軒頂,內槽皆用斗拱平棊做法,其構造技法、風格與時思寺大殿有師承之處。樑柱上通施彩畫,繪雲龍、花鳥等題材。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三清殿建於晚清,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簷歇山頂,梁枋間施一斗三升,柱頭置十字拱。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心經鐘樓,是寺內最高建築,四周用纏腰,出簷舒展,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鐘樓平面方三間,為三層樓閣式,建築逐層收進,側腳明顯,四根內柱直貫三層,屋面為歇山頂。榫卯之嚴密,甚至達到了密不透水的程度,此建築的建造者也是梅氏宗祠的建造者——陳遇春,而陳遇春正是著名典故“木馬擇匠”的主人公。

有興趣的同學,請看微電影:

“木馬擇匠”正式版_騰訊影片

https://v。qq。com/x/page/c0163ung8c3。html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南宋紹興年間,大漈鄉梅氏宗族族長梅太公發起建家族宗祠的號召,一為祭祀祖先,二來也為族人集會商議大事有個地方。號召一提出,族人紛紛響應,沒過多久就籌集了建祠資金,建設宗祠是千秋萬代的大事,選一個技藝超群的主事木匠尤為關鍵,於是,族長命人帖出告示昭告天下有能之士,告示一經貼出,應徵者絡繹不絕。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最終,選定陳遇春,他帶領徒弟精心建造,近600年的風雨過後,梅氏宗祠仍然屹立如初,宗祠內無鳥雀鼠窩,無蜘蛛蟲網,無塵土上樑,無一鉚一釘,令人歎為觀止。據說大漈人送了一把很沉的金斧頭給陳師傅作工錢,後來陳師傅又不收分文在時思寺內建了心經鐘樓作為回報。鐘樓在清代重修過,三樓懸掛有心經銅鐘,重達800斤,鐘上鑄有佛教經文《心經》全文,鐘聲可傳30公里。可惜鐘樓如今已不能攀登。

浙江行(12)---時思寺

梅氏宗祠前後三進。自東而西依次為祠門、前廳、序倫堂、報本堂。三進之間均設天井。

浙江行(12)---時思寺

報本堂前為一座石砌祭壇,左右設有軒房。三進屋面均為單簷歇山頂。報本堂明、次二間屋面生起約一桁經,使屋面略有起伏。各進外簷以撐拱承托出簷,內槽梁枋間施一斗三升、一斗六升、十字拱等。其中報本堂前槽採用減柱法,即以一根粗大的闌額橫跨明、次、梢五間,使室內空間更為開闊,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此外,大殿半圓形拱瓣卷殺及鬥底皿板形式的做法又有明顯的福建風格。

浙江行(12)---時思寺

浙江行(12)---時思寺

時思寺,1985年經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古建築研究所專家鑑定為宋代建築,為江南現存宋元建築之第三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浙江行(12)---時思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