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詔安馬厝城村人姓李不姓馬!

菜單

詔安馬厝城村人姓李不姓馬!

⊙沈隨端 文/圖

詔安縣四都鎮馬厝城村大宗祠

詔安馬厝城村人姓李不姓馬!

宗祠內景錫爾堂

詔安馬厝城村人姓李不姓馬!

詔安馬厝城村人姓李不姓馬!

詔安馬厝城村人姓李不姓馬!

宗祠內對聯

詔安縣四都鎮馬厝城村人是唐開漳陳元光部將馬仁的後裔,可現在,馬厝城村人都姓李不姓馬。帶著馬厝城村人因何姓李不姓馬這個疑問,近日,我考察了馬厝城村大宗祠才有機會探詢這個問題……

走進“大宗祠”,堂皇古樸的祠貌、寬敞明亮的廳堂(錫爾堂)、精美雋秀的匾聯石刻、典雅莊重的神龕木雕等讓我耳目一新!尤其是題刻在廳堂石柱上“想當年勤王宋室艱危備歷權諱姓以從姑微乎存身有幸;洎奕祀佈政明時譜系重修即鸛巢為馬厝允矣數典無忘。”等對聯和石刻更令人注目。初看時,我驚奇於這些石刻和在石柱上的楹聯都儲存得這樣完美,字跡清晰,點畫分明,柱面平整。聽隨行的村老人協會李會長講解才知道:“破四舊”時,為保護這些石刻,眾裔孫齊心協力,在石刻上糊抹上一層厚厚的石灰泥,在石灰泥層面上寫了應時的文字,這些石刻才得以完美儲存下來。

李會長緊接著講解:“錫爾堂”主祀馬厝城村肇基祖李廣楠及其先父馬驥等神像。這時,我不由好奇地問李會長,為何始祖廣楠姓李,不跟其父祖姓馬?李會長用顫抖的雙手撫摸著石柱上的楹聯詳細解釋,不知不覺把我們帶到七百多年前的那段催人淚下、令人感慨的故事……

馬厝城肇基祖李廣楠(1278—?),南詔堡馬家寨(現在四都鎮政府西南側約600米處)人,是唐開漳聖王陳元光部將之一輔順侯馬仁的第廿四世孫,其父馬驥,是宋軍都部頭,其母趙氏,是安定郡王之女。1279年,元兵南侵閩粵,宋室傾頹,文天祥、張達、陳植、馬驥等率部勤王宋室,護蹕崖山。在五波嶺一役,宋兵盡喪,丞相文天祥被俘,後大將張達、丞相陸秀夫殉國,郡馬陳植易姓隱名。此時,馬驥督運糧草於廣東潮陽一帶,得以倖免。

1280年,南宋叛將蒲壽庚、生擒虎藉故縱兵抄掠馬家寨,馬驥舉族蒙難,只有其子馬廣楠因處襁褓寄乳於今東山廄廈姑母家才倖免於難。

為避免生禍變,馬廣楠隱馬姓,隨姑父李姓,長成後,姑母攜其回籍,擇址馬家寨之東處取鄉村名鸛巢,復創家業,重振家聲,世代繁衍,奠就一方熱土。明朝年間,圍鄉造城,為了懷念先祖,改鄉名鸛巢為馬厝城。聽李會長講解到這,我終於明白,馬厝城村馬驥公的後代為何姓李不姓馬的原由了。

李會長接著滔滔不絕地講解:李廣楠公心性聰慧,好學多知,在海月禪師指點下,秉燭通讀四書五經,勤學海、通禮儀,心繫高潔,集畢生精力,揚躬耕正道,耗時三十載,反覆試驗,始創果樹“破頭接”技術,成功培育出馳名漳南道的水果極品“紅肉李”。同時,李廣楠立德奕世,宗枝茂盛,第三世孫大、二房分佈廣東普寧等地,留三、四房在現詔安馬厝城克守基業,繁衍至今。正如其堂聯曰:“七星結地贊墩美啟河西長載廄廈光俎豆;三世分居鎮鸛巢平下治惟留乾虎祀春秋。”

明嘉靖十年(1531年)李廣楠第八世孫李鑑登辛卯科舉人,嘉靖年間致仕還鄉時欽賜進階一品,並敕封為“真樂翁”。李鑑回鄉後,潛心研撰李氏家譜,追宗溯源,使馬驥公忠君勤王,廣楠公諱姓從姑的史實不至湮失。

馬厝城代出英才。在明李鑑前,有宋都部頭馬驥;後有清光緒乙未科進士李魁,任四川省彭山縣正堂;有民國時留美博士李鳳嵐,任水利部副部長,督造黃河總工程師;現有任國家廳、處級幹部、教授等近百人……正如大宗祠內前廳聯曰:“燈已焰月正圓一堂燦爛納不盡燈光月影,桂向榮蘭挺秀滿眼芳菲飄許多桂馥蘭香。”

聽完李會長的講解,我在深深地感慨於馬厝城人傑地靈的同時,也深深感動於馬厝城人的數典無忘!感動於馬厝城先人的忠君愛國和義勇智慧!感動於李會長對祖典的如數家珍,悉心講解!感動於馬厝城人對宗祠的用心愛護,智慧保護!正因為這些,使得今天我們能讀悉這麼一段長長的有關馬厝城人悲壯、光輝的歷史!

原創:沈隨端

本文來源:閩南日報2020/09/08 星期二 第10版:文化走廊

版權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絡(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