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關於懸棺,是從什麼朝代盛行呢?古人到底是怎麼放上去的呢?

菜單

關於懸棺,是從什麼朝代盛行呢?古人到底是怎麼放上去的呢?

懸棺葬的方式始於我國封建社會的春秋戰國時期並且一直延續到了元明朝時期終止,主要流行於長江流域,至於懸墓葬方式的具體開始時間與為何終止這些謎底我們目前仍然不得而知。

懸棺葬是中國南方古時盛行的一種奇特的葬俗。它利用木樁或天然巖縫,將棺木置放在“人蹤滅”“鳥飛絕”的萬仞絕壁上,或深藏洞內,或微露穴外,如船頭、似快艇。一條武夷山風景區的九曲溪,沿溪兩岸懸崖峭壁的洞穴裡,散佈著幾十具懸棺,構成了獨特的景。

關於懸棺,是從什麼朝代盛行呢?古人到底是怎麼放上去的呢?

現在一般推測,南方的少數民族長期依山傍水居住,自然環境決定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以及觀念意識。懸棺放在靠山臨水的位置,棺形多為船形,表明了他們對山水的依戀與寄託。把棺木高懸於絕壁之上,可能出於一種孝道觀念。唐代張鷟在《朝野金載》一書裡記述,王溪蠻父母死後,置棺木“於臨江高山半脅鑿龕以葬之,自山上懸索下柩,彌高者以為至孝”。不過,這也僅是推測而已。

在那遙遠的時代,古人又是怎樣把懸棺安放到無路可走的峭巖上的呢?

第一種,修建棧道。用人力,畜力順著事先鋪設的伐道,把棺木運入巖洞。現在在九曲溪兩岸的巖壁縫隙處還可看到一些殘存的木料,很可能便是安置棺木後為了確保安全而將棧道拆除的遺物。但其他安置棺木之處全是懸崖絕壁,無緩坡可架設棧道,故此說難以令人信服。

關於懸棺,是從什麼朝代盛行呢?古人到底是怎麼放上去的呢?

第二種,利用水位。認為當時九曲溪水位很高,就在如今的懸棺處,當時的棺木是水運放入山洞的。針對放懸棺一事有人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想法,就是在當時那個時期可能水位並沒有現在這麼低。如果水位很高人們乘船過去就可以輕鬆地將棺木放進去。但地理學家表示幾千年的時間地質不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所以這種說法也被推翻了。

關於懸棺,是從什麼朝代盛行呢?古人到底是怎麼放上去的呢?

第三種,利用繩索從山頂放入。從武夷山已取出的一號船棺觀察,棺蓋頭部有一道明顯的繩勒痕跡,寬約3釐米,似乎是吊裝的佐證。然而,根據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恐怕沒有能將棺木吊到高達幾百米的崖壁巖洞中的機械裝置。

第四種,分開搬運再組裝。經過長期的研究學者們發現懸棺的棺木基本都是整木,且結構都是頭大尾小,用子母扣和榫頭固定,這樣便於可以拆裝組合。如果是拆開來算每塊木頭也就幾十斤。如此以來其實可以分開來抬,將木料、物品和遺體分開放入洞中之後再組裝起來,如果是這種方式的話那麼不管是從懸崖頂部往下放還是修建棧道運輸都是可以實現的。所以這種說法目前看到是相對比較可靠的,但也無更多的證據證明。

關於懸棺,是從什麼朝代盛行呢?古人到底是怎麼放上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