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為什麼我們變得越來越社恐?

菜單

為什麼我們變得越來越社恐?

為什麼我們變得越來越社恐?

一、越來越多的社恐人士

這個時代越來越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精密合作了,與之相對的,社恐的人群卻越來越龐大。

近兩年關於社恐的人群聲浪不小,社恐的話題更是層出不窮。

社恐,即社交恐懼症,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負面情緒,主要表現在人群密集場所臉紅、不敢與人對視,本質上是一種焦慮,比如:不敢在課堂上發言、不敢進行公共演講等,社交焦慮嚴重的人會找理由迴避一些場合。

簡單來說就是會對社交感到焦慮。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行為:

下班的時候故意晚幾分鐘,就為了和半熟的同事錯開;進電梯的時候遇到了不太熟悉的領導,趕緊低頭假裝看手機轉移注意力;一個人或者在熟人面前的時候外向活潑,一旦有個陌生人在現場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安靜冷漠;能文字溝通的事就不要發語音,更別說打電話通影片了。

如果你有類似的行為,說明你或多或少都有點社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變得社恐了呢?

二、移動網際網路的高度發達

虛擬網路的繁榮對我們現實生活的侵佔和擠壓,使得原本的現實社會中的社交變得更加困難。

1.

社交的基本功能被取代

過去,大家都不會上網的時候,人們最大的愛好就是坐在一起閒聊。大人們互相吹牛侃山,有時候還會哄小孩子來段才藝表演助興,表現好了就給獎勵,在這樣的群體氛圍以及正向激勵的影響下,小孩們耳濡目染,社交能力自然是毋容置疑。

現在,有多少人下了班吃完飯後會敲開鄰居的門閒聊呢?基本都是抱著手機看抖音刷影片。就像網上段子說的那樣:是遊戲不好玩、電視劇不好看,還是娛樂的瓜不夠大?

過去的社交可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八卦,打發無聊,而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完美地實現了人們社交的基本需求:想唱歌可以在家下載音樂APP、想聊天了可以影片、想獲取資訊可以上網查資料、想學習了可以下載電子書,購買付費課程,真人社交的基本功能有了很好的替代品,其必要性就下降了。

而這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人們失去了在公眾場合鍛鍊自己社交能力的機會,漸漸失去了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2.

社恐的成本被大大降低

為什麼以前社恐沒有現在這麼多?

在以前做一個社恐是有代價的,如果你怕被導購糾纏而不去買衣服,那麼你可能會在冬天因為沒有秋褲穿被凍死;如果你怕和陌生人交流而不和客戶回饋問題,你可能會因為耽誤公司業務被開除;如果你不敢和賣菜的大媽大爺說話討價,你可能會因為沒有飯吃被餓死。

過去,當一名社恐的成本太大了。而網際網路的出現,大大降低了社恐的生活成本。

不想去商場買衣服你可以去淘寶上買,快遞直接放在櫃門自己領取;客戶有問題要反饋,可以在社交軟體上文字交流無需電話;去餐館吃飯,入座、掃碼、點餐、付賬在商家小程式上可以全程無交流一氣呵成;不想出門可以點外賣,生鮮、果蔬、炒菜甚至藥品都可以送貨上門……

網際網路的特性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一切都是為了提高效率,任何不必要的多餘溝通和環節通通砍掉,而這成了社恐最大的牙床,以至於有人曾調侃說:感覺開發網際網路的人就是個典型的社恐,所有的邏輯都像是在為社恐人士服務。

過去被認為是劣勢的社恐,如今在一些商家眼裡,卻翻身成了搖錢樹,妥妥的優勢。

所以,不是以前沒有這麼多社恐,而是作為一名社恐,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後果讓人難以承擔,他被逼著當一個不社恐的人。如今,網際網路解決了社恐們的後顧之憂,所以看上去,社恐好像越來越多了,實際上可能是大家能夠坦然接受自己是個社恐。

三、早年擁有不好的社交經驗

心思細膩敏感的人比較容易社恐,思前想後總怕自己說錯什麼話,做錯什麼事情,被別人討厭,一來覺得他人很脆弱,會被自己傷害;二來過度看重自己的形象。

這一類人往往容易自卑,自卑的本質其實就是自戀,過分關注自己的人,更容易產生自卑,而過分關注自己本身就是一種自戀的行為。

他本質上是對自己和他人人性認知不足,早期都是來源於社會和家庭的壓力而不得不進行社交,因為主流觀點對內向的評價從來都不好,而長期與自己內心背道而馳的行為輕則讓人逃避社交,總則讓人患上社恐或者抑鬱。

還有一類人,他們本身並不自卑,但是在早期的社交中獲得了不好的體驗和負反饋,於是變得討厭人情世故往來,不願意做一個迎合他人的合群者,那樣即不舒服又讓人不耐煩,而我們的文化往往強調的“禮”讓人又不能直接表現出不耐煩而拒絕與人往來,同時網路社交的發達讓人能夠和陌生人自然吐露心事,因為匿名和安全感更足,也更容易讓人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此消彼長之下,漸漸地就有意識地開始迴避社交活動。一來二去,網路社交就成了這類人的舒適圈。

習慣於網路社交的人走上社會後突然被要求和人面對面社交,他們既不習慣又不知道如何做,走出舒適圈容易讓人焦慮和無所適從,他們就很容易就傾向於避免真人社交。

四、怎麼不那麼社恐呢?

雖然社恐越來越成為了一個社會的一種傾向,但是社恐對於一個人的生活、職場、感情、親密關係等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我們應該如何改善自己社恐的情況呢?

試著去拒絕一個朋友的邀請,告訴他不是因為這個聚會沒意思,而是你自己不感興趣;和一個比較隨意的朋友交往,試著按照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訴求而不是迎合別人的想法。然後在社交的實際反饋中嘗試著糾正自己過去的一些偏見和誤解,一點一點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找到一個和人相處最合適的方式。

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別人沒你想的這麼脆弱,你在別人那裡也沒有自己想的那麼重要。

——————————————————————

蔡壘磊:著有暢銷書《認知突圍》、《愛情的邏輯》,2017亞馬遜年度新銳作家、中信最受歡迎作者,2020年噹噹影響力作家,社群讀書APP【螞蟻私塾】創始人。

影片號:蔡壘磊

公眾號:請辯

微博:@蔡壘磊

公眾號“請辯”後臺回覆“財富”,即可免費獲得幾十篇財富文章合集,徹底清洗你的財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