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對話嘉實資源精選基金經理蘇文傑:“雙碳”將是一場長期的供給側改革 本輪週期板塊估值中樞將明顯提高

菜單

對話嘉實資源精選基金經理蘇文傑:“雙碳”將是一場長期的供給側改革 本輪週期板塊估值中樞將明顯提高

對話嘉實資源精選基金經理蘇文傑:“雙碳”將是一場長期的供給側改革 本輪週期板塊估值中樞將明顯提高

受“能耗雙控”影響和化工品漲價邏輯,催生了大煉化及基礎化工超景氣週期。其中在新能源車、光伏、儲能等行業帶動下,部分化工產品已拓展出超千億市場規模,相關公司有望進一步開啟業績增長空間。

在這一輪化工超長景氣週期中,有哪些機會可以挖掘?另外,在“雙碳”背景下,涉及板塊有哪些?又有哪些機會可以佈局呢?

9月23日下午,嘉實資源精選基金經理蘇文傑作客每經APP《昊哥的下午茶》直播間,和投資者分享了他的體會與心得。

對話嘉實資源精選基金經理蘇文傑:“雙碳”將是一場長期的供給側改革 本輪週期板塊估值中樞將明顯提高

嘉實資源精選基金經理蘇文傑(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雙碳”背景下 本輪週期股盈利韌性和持續性將超預期

蘇文傑首先指出,本輪週期股盈利的韌性和持續性可能會超出很多人的預期,因此即使經過了前期上漲,週期股的估值還是處於非常便宜的狀態,甚至還有向上彈性。

他指出,之前週期行業擴產,只要有足夠的土地、資金、技術、人員就可以。2016年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後,引入了環保指標,但它意味著只要願意增加環保的成本,企業就可以擴產,所以一段時間供給增加還是非常明顯的。

但到了“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情況發生了變化。企業想增加產能需要申請能耗指標,而能耗指標有總量限制,這樣就使得很多企業根本就沒有擴產的資格。

因此,包括化工等在內的所謂週期板塊,這一波的整體韌性或者估值中樞一定是比過去有一個明顯提高。這可能是之前許多投資者忽略了的因素。

需求端電動車增速最為確定 其次是光伏

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蘇文傑專門從需求端和供給端對當前相關產業估值進行了分析。

其中,需求端包含電動車、光伏、風電、環保板塊,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可預見的未來幾年甚至十年時間,需求增長將非常明顯,這意味著帶來行業收入和利潤大幅增長。如果一家公司目前的估值是50倍,五年時間收入和利潤增長5倍,那麼五年後它的估值將降至10倍,屬於可接受估值。

在上述需求端有關的行業中,蘇文杰特彆強調,電動車確定性最強、增速最快。之前市場預期到2025年,電動車滲透率將達到25%,但今年7月滲透率已經超過了16%,那也就意味著到2025年電動車國內滲透率肯定不止25%,有可能達到30~40%。

其次將是光伏,它是新興能源最重要組成部分。再其次是風電。此外,一些環保、機械裝置子行業也將受益於新能源發展,但公司之間分化可能將較大。

供給端應優選擁有發展權的龍頭公司

蘇文傑解釋,供給端與需求端不同,因“雙碳”要求,屬於產能增長明顯受限、對整體供給影響較大的行業。

這類行業由於受到“雙碳”限制,行業供給不會有明顯增加,但是需求還在增長,它的利潤中樞會較過去十年有明顯提升。比如一個行業,過去十年平均淨利率只有5%,未來10年可能淨利率達到15%甚至更高,這就意味著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其利潤將達到過去十年平均值的3倍。如此一來,行業估值相應也就不高了,尤其是這類行業中的龍頭公司往往會成為稀缺標的。

對話嘉實資源精選基金經理蘇文傑:“雙碳”將是一場長期的供給側改革 本輪週期板塊估值中樞將明顯提高

圖片來源:攝圖網

蘇文杰特別對供給端受影響的煤化工產業進行了分析。他指出,傳統煤化工多數是尿素、甲醇等分子較簡單的產品,現在已越來越往新材料方面延伸。許多煤化工企業技術水平全球領先,如可降解塑膠所需要的BDO產品就來源於煤化工行業,因此在新材料領域,煤化工擁有巨大發展空間。但煤化工是一個高能耗行業,其碳排放幾乎位於化工板塊之首。未來煤化工要發展需要技術進步,同時大機率將有一波洗牌,只有技術領先、管理領先、成本控制領先的企業,才有“發展權”。

“雙碳”將對很多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投資需保持長期跟蹤

最後,蘇文傑從宏觀的配置思路,解釋了“雙碳”背景下的長期投資邏輯。

他指出,“碳中和”“碳達峰”可以理解為一個基本國策,它將是一場長期的“供給側改革”,將對很多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因此也將是一個長期的投資、跟蹤過程。

但正如“雙碳”政策對需求端和供給端影響大不相同,對相關行業板塊的配置思路也不相同。需求端來看,許多行業公司都可以配置,尤其應該優選增速較快的公司;而對供給端相關行業,則一定要選擇可以有發展權的龍頭。

蘇文傑總結稱,嘉實資源精選的配置思路中,“守正出奇”是堅持的原則,即60%~80%配置於阿爾法屬性明顯的龍頭企業,此所謂“守正”;對一些具有價格和需求增量彈性的品種,配置20%~30%左右,此所謂“出奇”。與此同時,在“守正”類的公司中,在長期配置的前提下注意控制回撤;“出奇”部分則更多帶來階段性彈性,以獲得持續超額收益。

(識別二維碼觀看每日經濟新聞APP直播回放)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何劍嶺

本文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